•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文学考试名词解释

    1. 唐诗四分法名词解释

    四分法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一种。指把文学作品按照一定的分类学理论划分为不同文学体裁类别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文学作品可以划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种文学体裁。

    唐诗四分法:

    (1)北宋杨时:“诗自《河梁》之后,诗之变至唐而止。元和之诗极盛。诗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

    (2)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认为:“大历以前分明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语。”“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并无师承。他将唐诗分为五体: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这些都为后来人划分发展阶段提供了借鉴。

    (3)元杨士弘据严羽说,在唐诗选本中分唐诗为始音、正音和遗响;并分“唐初、盛

    唐诗”、“中唐诗”、“晚唐诗”。

    (4)最明确提出“四唐”说的是明代的高棅,其《唐诗品汇》中有明确的划分:“今试以数十百篇之诗,隐其姓名,以示学者,须要识得何者为初唐,何者为盛唐,何者为中唐、为晚唐。”太宗贞观—元宗开元初为初唐、开元天宝为盛唐、大历—贞元为中唐、元和及开成以后为晚唐。且确认诗人的地位:“大略以初唐为正始,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诗为旁流。”

    2. 唐诗之“意象”名词解释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对于它们的含义,许多同学却往往混为一谈。《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未对此加以区分,对“意象”就简单释为“意境”。正确界定其含义及关系,对于诗歌阅读和写作都有积极意义。

    文艺理论大家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对二者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

    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细细品味,我们能感受到诗中有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是通过这树梅形成的,这就是本诗的独特意境。一般咏物诗大都如此。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引发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形成了诗歌隽永的意境。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发现,意象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当然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意境。如白朴的《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3. 唐诗繁荣的表现,名词解释

    一、唐代文学繁荣的具体表现:

    唐诗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唐诗不仅拥有一支声势浩大的作者队伍,更重要的是这支队伍中名家辈出,巨匠迭现,因而 其“尖锐”的程度, 是前代和后代都无与伦比的. 无论是诗歌体制的完备, 还是技巧的成熟, 无论是意境的高远,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都已 经达到殆难后继、不可逾越的地步.尤为可贵的是,唐代许多优秀诗人还不断将探求的视角 和耕耘的犁头伸向新的未经开拓的领域, 努力出以嘎嘎独造的艺术风貌, 让人们听到自己独 具音色的引吭高歌,而不愿随人作计,拾人余唾.正因为题材、风格和形式的多样化,唐诗 不仅以其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给后人以感染, 而且以其所显示的异彩纷 呈的艺术画面和审美情趣给后人以陶冶.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安.

    (2)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

    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 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

    (3)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

    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4)思想、文化的活跃/ 其他艺术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唐诗在发展时显然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唐代的音乐、雕塑、舞蹈、绘画等, 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如王维的山水诗, 号称「诗中有画」, 显然受到山水画的影响.至於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 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勇於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

    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如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送人出使也用诗.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 以致道士、歌妓, 均有佳作, 此当与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有关.

    4. 关于古诗的名词解释

    1.新体诗在“五四”之后,以席卷之势,占领了中国诗坛,冰心、闻一多等许多大诗人成了璀璨的诗坛明珠。几十年后,又出现了臧克家、艾青等诗人,还有舒婷、顾城、北岛、郭小川等一批朦胧派诗人,还有食指、海子,以及“下半身”诗派,他们活跃在中国诗坛,以才子的笔锋控诉、指引着社会与人生。

    新体诗与古体诗相比起来,新诗更自由,运用了白话文,打破了格律的束缚,不押韵,不用点标点,直接抒情,更有激情。

    2.永明体之名,始见于《南史·陆厥传》。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颐的年号(公元483—494)。永明年间,以沈约、谢朓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创立了一种对仗工整、讲究声律的诗体,即永明体。永明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声律,沈约是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沈约把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现的平、上、去、入四声用于诗的格律,归纳出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声律论,要求在诗歌中高低轻重不同的字音要互相间隔运用,使音节错综和谐,即后世所谓调和平仄。永明体的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沈约、谢朓和王融三人。

    3.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本文里叙述。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我们在讲律诗的韵是时候,已经把平声30韵交代过了;现在再把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开列在下面:

    4.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 艺文志》记: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赵,代之讴, 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 除为考察民隐外, 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 以供娱乐.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5.楚歌

    古代的楚地民歌。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是南方大国,占有江淮流域大部分地区。它在政治、文化上虽与中原地区有所交往,但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诗歌、乐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早在《诗》三百篇中,就已经包括了中国中南部江汉流域的民歌——《周南》、《召南》,这些楚地民歌的艺术特色,曾被屈原所吸取,成为他创造“楚辞”体诗篇的基础。

    6.田园诗

    中国晋宋时期陶渊明开创的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样式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5首和《桃花源诗》是其代表作品。其中,《归园田居》通过牧歌式的田园生活的描绘,表现诗人弃官归隐、摆脱仕途后无限轻松愉快的心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桃花源诗》是田园诗的一个发展。从田园到桃花源,反映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探求。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自然淳真,富有意境,韵味隽永 ,读来好似一股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它的出现,不仅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对唐代田园诗派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影响。

    5.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牛牛的小琐事

    文学史习题1.Whatisthethemeof“Aredredrose”?ThethemeofARed,RedRoseisthepraiseoflove,thetrueandeverlastinglove.RobertBurnsisleavinghisloveandintendstoreassureherofhisfidelityandloveforherinhisabsence.Thepoemexpresseslove,butitdoesnottrytostirupdeepfeelingsofpassion,instead,itremindsreadersoflove,makingthespeaker'sfeelingssoundmoretheoreticalthanreal.Inthefirststanza,theword"Luve"isusedtwiceasapronoun,describingaparticularpersonthatthespeakerhasinmind.Bytalkingaboutthisperson,thepoetdrawsattentiontotheotherpersonandtohowherelatestothatperson,ratherthanexamininghisownemotions.Thisraisestheimpressionthattheloveaffairmightbemoreforshow,fortheapprovalofotherpeople,thanfortheexperienceofit.In"ARedRedRose"Burnsistellinguswhattheepitomeofloveistohim.Thesimilesheusesaremeanttoshowusthegrandnessoflove.Hecompareshislovetoaroseandtoamelody,showingusthatloveisbeautifulandprecious.Burnsalsoshowsushowloveisnotfleeting;thatifitreallyisloveitwillalwaysbetherenomatterhownearorfa

    6. 诗歌,近体诗的名词解释

    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诗歌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总称。

    古体诗可不按韵律,但近体诗必须按韵律。

    古体诗: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近体诗:

    近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7. 古诗十九首名词解释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

    唐诗文学考试名词解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