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为什么唐诗不押韵

    1. 为什么有的古诗词不完全押韵就是有一两句不押韵

    古人吟诗作对是按古音的, 当用今音朗读古联时, 就容易误会古人平仄不合联律了.举例如“吸来江水煮新茗;卖尽青山当画屏.” 按普通话四声 吸来江水煮新茗; 平平平仄仄平平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平仄平 按古四声则是 吸来江水煮新茗; 仄平平仄仄平仄 卖尽青山当画屏.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从以上平仄排列,用古声是合联律,而用今音则不合了(最起码的句末上仄下平铁律都不符).故以后谈论联中平仄时,首先要了解创作人是根据古音,今音,还是地方方言出联;否则便会弄出笑话来.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李白、王维、苏东坡、辛弃疾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谨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

    2. 为什么有的诗押韵

    不是 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

    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 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

    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诗经>>、<<楚辞>>,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

    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

    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

    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至于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 曾金美·赠友人 (碧波诗词读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 碧波·桃花 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 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 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 为什么有些诗没有押韵

    1有的是入韵,看似没压其实,压的入韵.看似没有压韵,其实压韵了!(现代汉语已经有没入韵所以不必考虑,但一些古诗还是原来的样子!)

    2现代汉语发音和古时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有的是古人压了韵,现在我们看来却是没有压韵的.现在的普通话来古代的官话区别很大,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少了一个音调。普通话只有四个音调,而古代官话都是五个音调。吴语就是五个音调。事实上全国大部分的方言都保持了五个音调的发音,闽南话和粤语音调甚至达到六个以上。 (若用闽南话和粤语看,在我们看不压韵的,也许在方言看是压韵!)

    3再者诗歌的最初,象诗经,乐府一类,古体诗歌,诗歌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对韵和平仄没有太大要求,所以有的确实没有压韵!

    古体诗一般不押韵,李白的59首古体诗有押韵的,有中间换韵的,也有无韵的。5古7古,绝句都要押韵。诗是如此,词曲亦然,只不过词曲的韵脚和诗不一样,有的隔句押。

    不押韵的古诗:《西北有高楼》,《客从远方来》,《观沧海》—曹操,《泰山梁甫行》—曹植,《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意见.仅供参考!)

    并不是每首都压韵,古体诗中有不压韵的,因为发展还不成熟.

    而你说的-----

    令狐郎中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压韵了,是七绝,不但压韵,还和平仄!是七绝格式哦.(查下古韵表,居,书,如,是一个韵部的,只是现代人看来好似不压韵,因为汉语发音有变化!)

    上平声六鱼;(居,书,如.是同一韵脚)

    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蕖余予誉舆余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垆菹琚旟玙与畲疽苴樗摅于箊茹蛆且沮祛祛蜍拿榈胪糈砠淤潴阹胠妤帤篨雎谞蘧腒鐻鶋椐纾袽躇橥趄璩鴽滁屠筡藘綀歔助磲醵据瑹龉蝫唹驉摴蝑雓籧槠鵌呿魖藇铻疋咀蒘蒢湑衙涂狳洳薯罝驵欤岨

    4. 为什么古诗中第三句不押韵

    不仅是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也不押韵. 原由是:律诗以两句为一联,这一联才算是完整的一句,也就是说奇数句必须与后面的偶数句相加才算是一句,押韵是指完整句子句尾的字,所以,奇数句不用押韵.另外,不像今天所说的押韵,可以不管声调,只要韵母相同即可.律诗的押韵,必须声调一致,即平声押平声、仄声押仄声.不允许平仄通押.而一联中上下句子中的用字是平仄相对的,也就是说,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平仄,必与第四句最后一个字平仄是相反的.平仄不同是无法押韵的.第五句第七句也是如此. 唯独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5. 为什么古诗中第三句不押韵

    不仅是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也不押韵. 原由是:律诗以两句为一联,这一联才算是完整的一句,也就是说奇数句必须与后面的偶数句相加才算是一句,押韵是指完整句子句尾的字,所以,奇数句不用押韵.另外,不像今天所说的押韵,可以不管声调,只要韵母相同即可.律诗的押韵,必须声调一致,即平声押平声、仄声押仄声.不允许平仄通押.而一联中上下句子中的用字是平仄相对的,也就是说,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平仄,必与第四句最后一个字平仄是相反的.平仄不同是无法押韵的.第五句第七句也是如此. 唯独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