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风物志在线阅读

    1. 唐诗风物志读后感800字

    人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 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笔者认为有三点至关重要。 欲望不要太高。欲望无止境,欲望越高,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形成的反差就越大,心态就越容易失衡。 攀比思想不能太重。如果盲目攀比,就会“人比人,气死人。”如果跟下岗工人比待遇,跟农民兄弟比收入,跟先进人物比贡献,心态就能平衡,怨气就自然消了。 要学会忘记。不要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这样才会少去许多烦恼,心情才能舒畅,人生活的开心,生活过的如意。

    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所谓退一步自然宽,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既是他的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也是检验我们心态好不好的一面镜子,不妨经常照一照,看看自己的心态是否调整好了。 遇到心情烦躁的情况的时候,你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缓的轻音乐,闭眼,回味身边的人与事,对新的未来可以慢慢的输理,即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冷静的前进思考。保持自己心情,知道处世规则。

    学会自我调解,每个人都有一套属于自我的生活理念,有的人生活的很快乐,有的人却对生活出奇的失望,归根揭底是心态的问题。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突如其来的灾难,会让人突然陷入一种茫然、焦急、狂躁的情绪之中,更有甚者对生命的绝望。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的激烈,让人们的各种压力增大,如果当这种压力超过了某种负荷能力的时候,就会让人出现偏激情绪,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我个人觉得如果人能在适当的阶段给自己找一个出口,会逐渐排除这样的精神压力,让你走向更辉煌的道路。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减轻这样的负面情绪,看开看淡处世不惊。

    2. 求一本可以做读书笔记的与中国古代文学有关的书

    1《文心雕龙》这个我是真心喜欢,除了文学史浓厚,里面一些句子写的真心不错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全书从原道第一至序志五十,都十分精彩,文学专业值得一看的书,建议去下载或是买书看看。

    2《诗源》

    3《诗品》

    4《古文观止》,人物、故事、传记

    5资治通鉴

    6人间词话,这个力荐,我经常抄里面的笔记,查对应的诗词来记,而且不怎么难懂,不过不怎么符合你说的主题O(∩_∩)O~~

    这几本我基本都买了,但只是建议。加油哦,读进去了就好,刚开始都会觉得无聊

    3. 金陵怀古诗歌鉴赏答案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本篇《华阳集》题作《金陵怀古》.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中间两联,紧承“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金陵的秋色.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沥不停,江面上稀落地漂浮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飒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仿佛要把古老楼房压垮.四句,一写别渚孤鸟,一写数帆归舟,一写晚风劲吹、红叶凋零,一写寒云阴沉、楼阁昏暗.一句一景,宛如四幅秋景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索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中间两联,融情入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一鸟来别渚”,本极孤寂,再加荒烟缭绕(“带烟”),愈见其情景凄迷.“数帆下归舟”,何其寥落,又兼秋雨凄凄(“和雨”),更显出风物清冷.对于鸟,着一“来”字,表明它是悄悄落下;对于舟,用一“下”字,可知其行色匆匆;如果改为“飞”字、“泛”字,就恐怕韵减神消,索然无味了.“暮吹”用“萧萧”象其声,“红叶”惊落,满地飘零,晚风之紧可以想见.“寒云”以“惨惨”状其色,“旧楼”难以承受住它的重量,云层之厚不言而喻.处处景中含情,借景宣情,不假说破,金陵江城的冷落宛然在目.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故国凄凉”应 “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道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这首诗格调的寥落沉郁,与昂奋进取的盛唐气象迥然有别.宋朝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痼疾,旨在缓和危机的王安石变法,虽部分地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甚微.元丰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进行两次战争,都惨遭失败.第二次的“永乐之败”,丧师二十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当时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对国势日益凌夷,感触必深.《金陵怀古》的“故国凄凉”之叹,未必只是一般的发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4. 《送人游吴阅读习题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杜荀鹤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14。

    本诗的题材是 。(1分) 15。

    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姑苏人家,傍河而居的风物特点。

    B。颔联以名词性短语构成对比写出水乡悠久的历史和美景。

    C。颈联“卖”和“载”两个动词,描绘了吴地的繁荣和富足。

    D。本诗的语言典雅华美,在简朴疏淡中透出水乡氤氲的韵味。

    16。赏析独具匠心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4。 (1分)送别 15。

    (3分) D 16。(4分)前三联想象友人到吴地的所闻所见,尾联“遥知”一转,变换为对友人情感的猜测,写友人在吴地思念家乡,余味悠长。

    “未眠”、“乡思”的愁怨与前三联极尽笔墨描绘吴地人文历史和秀美风光的轻快笔调构成反差,引人遐想,既突出了游子必然思乡的深情,又暗含我在家乡的守望和祝福,情感的表达曲折丰富。 【解析】 1。

    试题分析: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3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5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

    “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政治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

    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水港小桥多”则是诗人用写实般的白描手法营造出来的水乡美景。

    对于国家政治文化重心所在的北方来说,一座水城如若不是亲眼所见,总是会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简单的意象组合就能为没来过水乡的人们营造出一个梦般的图画:弯弯的河道,较之于整齐宽敞的官路,多的是潺潺流动的灵性。 遍布的小桥,连接着生活的此岸和彼岸,蹲在桥上的时光以及人们伫立桥头眺望远方的守候,也不是北方那挣扎在朔风之下坚韧得近乎麻木的汉子们所能轻易理解的。

    小桥、流水构建的生活,有着令人心折的精致和让人轻易陷入的漫不经心。这样的美,别处寻无可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此联是诗人所设想的别全诗于后情景。 此处才道出了送别之意,足见诗人谋篇布局之匠心独具,显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古诗阅读鉴赏(8分)村 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小题1: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作者对眼前的美景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原来这美景正是故乡风物的再现啊!于是,游之野兴顿时转为乡思,再由些想到贬官在外,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更是忧愁感叹。

    小题1:二、三两联运用了多种写景手法。(1)动静结合(或以 动衬静),诗的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声,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沉寂。(2)远近结合。诗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3)成功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

    6. 《家乡风物志》作文

    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裙,换上了绿婚装。

    调皮的小草弟知弟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的面颊。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种。

    我们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鸟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声歌唱。

    在那美丽的道乡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

    我们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大人们在树阴下谈天说地。

    知了在叫着,好象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在那美丽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小花准备去和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

    农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帮助农版民伯伯干活儿。

    小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别声。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

    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雪中傲然屹立。权动物们大多都冬眠了。

    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迹。

    7. 客中行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1)本题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此题一般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①抒情手段.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②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③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④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本题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其关键词分析,如“郁金香”“琥珀光”显然从香味和光泽两方面对兰陵美酒进行了描写,所以用的手法是嗅觉和视觉;而“玉碗”又从侧面烘托了美酒的光泽.最后总结答案.(2)本题是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本题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分析.如标题“客中行”表明诗人正处在羁旅中,理应抒发羁旅之愁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但“不知何处是他乡”表明诗人已忘记了故乡,这是因为他有了兰陵美酒,以至于尽兴而醉了,实是借酒浇愁,所谓的忘却也只是暂时的.最后从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两个角度分别概括说明即可.参考答案:(1)嗅觉和视觉相结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兰陵酒”郁金香般醇浓的香味和琥珀般的光泽(3分);侧面烘托,用质地细腻温润的玉碗盛装美酒,将酒的光艳和醇厚烘托出来(2分).(2)出人意料:由题目《客中行》暗示诗人身在客中,理应抒写客愁,但诗人却忘却离别之悲、思乡之愁,流连忘返,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故出人意料.(3分)情理之中:诗人正值羁旅愁重,适逢酒美、主人情盛,尽兴而醉,醉而忘悲,乐而忘愁,故在情理之中.(2分.)译文:兰陵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才不管这里是我的故乡还是异乡呢!鉴赏:《客中行》诗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李白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应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都充满了美丽.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读来令人如饮醇醴,如坐春风.。

    8.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1分);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1分)(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4)(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和"清新、和暖")。

    (各1分)(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2分)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

    (2分)[评分标准]"散"与"不散"各2分:只概括说明(如答案的首句),未能结合伤口分析,只给1分。(1)本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古诗文题目的提取信息,如果没有足够的概括能力,建议大家采取“寻章摘句”的方法,比较稳妥,本诗写的是四月的风光,用诗歌中的词语连缀起来:四月风光,或者初夏风光;而景色的特点就在句子中——清和(2)弄懂“散与不散”的意思,我们只要解释哪些看来“散”,怎么解释又“不散”散——有雨景,有晴天,有山,有风絮,有葵花,似乎不聚光;但是作者正是抓住初夏的有特征的物象来展现,所以不散。

    散——似乎没有集中的主题,不散——不管时代风雨如何阴晴不定,我都不会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荡,没有原则,我会像向日葵一样,坚定地想着自己心中的方向:对皇帝忠贞不贰,托物言志,主题集中。

    唐诗风物志在线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