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钱钟书唐诗选

    1. 钱钟书《围城》里的唐小芙后来怎么样了

    《围城》中唐小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将她嫁给方鸿渐。

    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如深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的更透彻了。”(据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钱钟书以无上的才情在围城中讽刺了一切,所以这一点如果是作者思维不够的说法不太合理,应该是保留唐小芙的不嫁与方鸿渐就是保留男性对女性的传统理想幻梦的潜意识流露。

    虽然书中也写道,方鸿渐失恋后,说赵辛楣如果娶了苏小姐也不过尔尔,又说结婚后会发现娶的总不是意中人。 这些话都很对。

    可是他究竟没有娶到意中人。那些话永远的使他在拿后来的刘小姐孙小姐和唐小姐比较时不由自主地让唐小姐占据绝对优势,也就可以永远在自己后来的漫长时光永远的聊以自慰。

    正如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娶了红玫瑰,那红变成墙上的蚊子血,那白的还如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那白变成餐桌的剩饭粒,红的却成了心口的一颗胭脂痣。唐小芙便是那永远的明月光和胭脂痣。

    2. ██钱钟书所写的《围城》里的唐小芙是怎样一个人

    唐晓芙是《围城》中作者最垂青的女孩,她是所有人物中被写得最好的,杨绛女士说:钱钟书不想让唐晓芙嫁给方鸿渐,因为不想让这么好的女孩让方占便宜。

    唐晓芙的形象,我在此发表点简陋的看法:

    美丽,这个在书就已经正面说到,我在此就不多说了。

    虚伪,工于心计,善伪装,爱面子。他在外人面前就是一副听话的样子,但通过苏小姐的话和唐本人父母的话“我们的交际花回来了”,可以看出来,唐不是个简单人物。小说中,他不爱方鸿渐,但希望方能爱自己。他为了面子希望方能在大雨中多等三分钟。

    可以说,《围城》中没有一个人是“好人”,连唐也被写成这样,真正贯彻了钱钟书“不把一个人写好”的宗旨。

    3. 马元茂的唐诗选

    马茂元先生《唐诗选》,注、评,很见水平,选目也不错,是一部值得精读的唐诗选本。

    看完以后,自觉受益匪浅,一直想发个帖子写点体会。但今日发现网上已经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其文笔也明显比本人好多了。

    所以干脆转贴如下。 一部精彩的唐诗选本——马茂元《唐诗选》 古往今来唐诗选本汗牛充栋,迄今为止我最喜欢、受益也最多的是马茂元先生的这部《唐诗选》。

    此书初版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没读到过,手头的是1987年在其学生赵昌平协助下完稿、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修订本共选126位诗人的作品500余篇,每位诗人下有小传,每首诗歌下有题解、注释和总评,无论是对于一般爱好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堪称精彩绝绝伦。

    每次开卷,即使读上几页,也能感觉对唐诗的理解增进很多。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马先生旧学深邃、记诵广博,加上感觉敏锐至极,往往在注释或点评中寥寥几语,整首诗乃至诗人风格、诗风流变就活在脑子里了。

    相比之下很多低水平的诗歌点评,真如王夫之所说,如钝斧子斫栎木,皮屑纷飞,又何尝动得半分纹理。 中国古代好多上乘的诗话词话类作品,虽然也说的精彩高妙,但却往往给人“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感觉,如严沧浪说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确实很准,但到底太白之飘逸、子美之沉郁,从何感觉的出?这种点评对于天分不是奇高的后学来说,往往如隔靴搔痒,虽连连颔首称是,却终不知“美从何出来”。

    马先生的注释和点评在这一点上便有了很大突破,对诗歌的风神格调,总能从其起承转合、章法气脉、笔意断续中升华出来,让你明其所以然,更兼从词语本身的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感觉,远非如禅宗大师般空际传神。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此书点评如下:“露侵罗袜,可知伫望之久;夜寒难禁,回房下帘,隔帘痴望一片秋月,更不知望到何时。

    玉阶、罗袜、水精帘,宫中的一切是华美的;白露、长夜、清寒,这女子的内心是空寂一片。句末一片月色空明,‘愁’子尽在不言之中。”

    短短几笔,就能讲出一首小诗的空灵韵致从何而来。又如《宣州谢晀楼饯别校书叔云》点评云:“此诗突如其来,倏忽而去,然法度在焉。

    起四句无端发兴感慨,而以‘多烦忧’阑及长风秋雁,高楼酣饮,自然而然落入饯别正题,‘蓬莱’四句就题展开。分合以写已与叔氏文章风骨,逸兴壮思。

    ‘抽刀’二句如异峰突起,其实意脉从‘欲上’句贯下。盖青天览月虽毫逸,而实不可得矣,则其愁更深。

    此二句又照应起四句烦乱之意,复发为‘不称意’‘弄扁舟’之浩叹,看似飘然而去,实则结出全诗一腔愁闷之根因所在。不泥题而切题,有章法而飘忽迷离,是太白所以高人一头处。”

    看了这样的评点,才知道诗仙不是超逸绝尘、弃绝任何人间法度的神仙,他不可学的并不是没有法度,而是“有章法而飘忽迷离”的境界。 杜甫《春望》,评点曰:“二联‘花、鸟’,应首联‘城春’,又启三联‘三月’。

    感时泪、鸟惊心,应首联‘国破’,又分启三联之‘烽火’、‘家书’。末联总收以白头不胜簪,既以衰暮形容芳春,又以愁思隐对‘国破’,感时、恨别都在其中矣。

    杜律感情博大,而章法细密,是以为难能。”杜诗风格,立即让你一目了然。

    太白超旷而章法飘忽,少陵博大而章法细密,分别立见。也如马先生点评杜甫其他诗时所言:“李如骏马掠敌,跳荡而步武不乱;杜如大将布阵,严整中见回复错综。

    故李逸而杜深。”多么到位! 此书对诗歌美学效果的评析,皆是如此,真真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论王之焕《登鹳雀楼》,言“首二句写楼周围的景物,第四句是写登楼之人,而将这人与物连接在一起的是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诗人的目光追随者依山夕照辉映下的滚滚黄水远去,于是自然产生了更上一层楼的迫切愿望。

    于是海河天地,都来入我胸怀,诗的宏阔高远就显得富有生命力了。唐诗雄浑,光雄不浑不足成为好诗,就是这个道理。”

    小杜《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此书评曰:“沈下贤工传奇,笔致幽渺顽绝。

    古人凭吊诗常以被吊者笔法为之,故此诗境界缥缈。然而气局仍较宽大,为牧之个性,与李贺《苏小小墓》之鬼气森然者不侔。”

    此书所有品评都精彩,无随便应付之处,值得细细品位。另注释完备,非如有些大家的古诗词注本,很多在行家看来是“常识”的地方就不注了(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

    因此对于一般爱好者,也是不可多得的唐诗优秀选本。 利用这个机会,隆重推荐一下这本比较厚的好书,呵呵。

    转发自:。

    4. 马元茂的唐诗选

    马茂元先生《唐诗选》,注、评,很见水平,选目也不错,是一部值得精读的唐诗选本。

    看完以后,自觉受益匪浅,一直想发个帖子写点体会。但今日发现网上已经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其文笔也明显比本人好多了。

    所以干脆转贴如下。 一部精彩的唐诗选本——马茂元《唐诗选》 古往今来唐诗选本汗牛充栋,迄今为止我最喜欢、受益也最多的是马茂元先生的这部《唐诗选》。

    此书初版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没读到过,手头的是1987年在其学生赵昌平协助下完稿、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修订本共选126位诗人的作品500余篇,每位诗人下有小传,每首诗歌下有题解、注释和总评,无论是对于一般爱好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堪称精彩绝绝伦。

    每次开卷,即使读上几页,也能感觉对唐诗的理解增进很多。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马先生旧学深邃、记诵广博,加上感觉敏锐至极,往往在注释或点评中寥寥几语,整首诗乃至诗人风格、诗风流变就活在脑子里了。

    相比之下很多低水平的诗歌点评,真如王夫之所说,如钝斧子斫栎木,皮屑纷飞,又何尝动得半分纹理。 中国古代好多上乘的诗话词话类作品,虽然也说的精彩高妙,但却往往给人“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感觉,如严沧浪说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确实很准,但到底太白之飘逸、子美之沉郁,从何感觉的出?这种点评对于天分不是奇高的后学来说,往往如隔靴搔痒,虽连连颔首称是,却终不知“美从何出来”。

    马先生的注释和点评在这一点上便有了很大突破,对诗歌的风神格调,总能从其起承转合、章法气脉、笔意断续中升华出来,让你明其所以然,更兼从词语本身的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感觉,远非如禅宗大师般空际传神。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此书点评如下:“露侵罗袜,可知伫望之久;夜寒难禁,回房下帘,隔帘痴望一片秋月,更不知望到何时。

    玉阶、罗袜、水精帘,宫中的一切是华美的;白露、长夜、清寒,这女子的内心是空寂一片。句末一片月色空明,‘愁’子尽在不言之中。”

    短短几笔,就能讲出一首小诗的空灵韵致从何而来。又如《宣州谢晀楼饯别校书叔云》点评云:“此诗突如其来,倏忽而去,然法度在焉。

    起四句无端发兴感慨,而以‘多烦忧’阑及长风秋雁,高楼酣饮,自然而然落入饯别正题,‘蓬莱’四句就题展开。分合以写已与叔氏文章风骨,逸兴壮思。

    ‘抽刀’二句如异峰突起,其实意脉从‘欲上’句贯下。盖青天览月虽毫逸,而实不可得矣,则其愁更深。

    此二句又照应起四句烦乱之意,复发为‘不称意’‘弄扁舟’之浩叹,看似飘然而去,实则结出全诗一腔愁闷之根因所在。不泥题而切题,有章法而飘忽迷离,是太白所以高人一头处。”

    看了这样的评点,才知道诗仙不是超逸绝尘、弃绝任何人间法度的神仙,他不可学的并不是没有法度,而是“有章法而飘忽迷离”的境界。 杜甫《春望》,评点曰:“二联‘花、鸟’,应首联‘城春’,又启三联‘三月’。

    感时泪、鸟惊心,应首联‘国破’,又分启三联之‘烽火’、‘家书’。末联总收以白头不胜簪,既以衰暮形容芳春,又以愁思隐对‘国破’,感时、恨别都在其中矣。

    杜律感情博大,而章法细密,是以为难能。”杜诗风格,立即让你一目了然。

    太白超旷而章法飘忽,少陵博大而章法细密,分别立见。也如马先生点评杜甫其他诗时所言:“李如骏马掠敌,跳荡而步武不乱;杜如大将布阵,严整中见回复错综。

    故李逸而杜深。”多么到位! 此书对诗歌美学效果的评析,皆是如此,真真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论王之焕《登鹳雀楼》,言“首二句写楼周围的景物,第四句是写登楼之人,而将这人与物连接在一起的是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诗人的目光追随者依山夕照辉映下的滚滚黄水远去,于是自然产生了更上一层楼的迫切愿望。

    于是海河天地,都来入我胸怀,诗的宏阔高远就显得富有生命力了。唐诗雄浑,光雄不浑不足成为好诗,就是这个道理。”

    小杜《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此书评曰:“沈下贤工传奇,笔致幽渺顽绝。

    古人凭吊诗常以被吊者笔法为之,故此诗境界缥缈。然而气局仍较宽大,为牧之个性,与李贺《苏小小墓》之鬼气森然者不侔。”

    此书所有品评都精彩,无随便应付之处,值得细细品位。另注释完备,非如有些大家的古诗词注本,很多在行家看来是“常识”的地方就不注了(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

    因此对于一般爱好者,也是不可多得的唐诗优秀选本。 利用这个机会,隆重推荐一下这本比较厚的好书,呵呵。

    转发自:。

    5.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人物,赵新楣他的遭遇

    呵呵,不能说他是好人还是坏蛋也,作者是在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不带情感色彩的。

    赵新梅是一个主人公,起初喜欢苏小姐,看苏小姐和方鸿渐关系很好,便吃醋,整方鸿渐,后来方鸿渐表明了自己不喜欢苏小姐后苏小姐又跟那个曹诗人(貌似是)结婚,赵新梅很失望,便打消了继续追苏小姐的念头,和方鸿渐一起去高校长那个大学里面教书,后来赵新梅跟汪太太被误会,气出了大学,回到了重庆,然后孙小姐和方鸿渐结婚,赵新梅又去祝福之类的。

    见谅,我读围城已经很久了。有什么问题还可以问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