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刘二十八元大李十八
1. 刘二十八是谁
刘禹锡叫刘二十八
这是按刘禹锡在他整个家族中辈分排名叫法,他在族中(即整个刘家,包括他的堂兄弟们)排行第二十八。
杜二,即杜甫。排行老二。
柳八,即柳宗元,他在族中(即整个柳家,包括他的堂兄弟们)排行第八。
白二十二,即白居易。
李十二即李白,
李十六--李商隐
王十三--王维
补充:
韩愈叫韩十八,刘禹锡叫刘二十八。
在唐代常以行第连同姓名官职等称人。
王维有诗题《送元二使西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诗中屡见《答王十二》、《问刘十九》、《同李十一醉忆元九》、《送裴十八图南》、《寄丘二十二员外》之类的题目,都是以行第称人的。
如李白是李十二、韩愈是韩十八、柳宗元是柳八、元稹是元九等。行第还可连同名和官职并称,如裴图南称裴十八图南、杜甫称杜二拾遗、白居易称白二十二舍人等。宋代也还有此风习,如秦观称秦七、欧阳修称欧九、黄庭坚称黄九等。 唐人的排行是按照家族的一辈人排列的,大多是同先祖的弟兄大排行,叫做行第。杜甫排行靠前故被称为杜二,白居易排行靠后故被称作白二十二,而刘禹锡则是刘二十八。
比如刘禹锡是刘二十八,并非是他父母生了二、三十个子女,他排行二十八;而是包括了他的叔伯兄弟的总排行。古时一个家族大多是很大的。
2. 白居易为什么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呢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
而刘禹锡称白居易为“白二十二”,因为白居易的排行是第二十二位。
刘禹锡,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将自己和白居易的唱和诗编为《刘白唱和集》,这里他将自己和刘禹锡合称为“刘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扩展资料
《旧唐书》说,刘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是当时没有人能超越的,白经常与刘唱和往来。
白居易30岁进士及第,开始在长安做官。刘禹锡19岁到长安,24岁就进士及第,但少年得志并不意味着人生的一帆风顺。相反,两人都是一贬再贬。
刘禹锡辗转在朗州、苏州、汝州、同州、和州之间,白居易先后到江州、杭州、苏州任职。直到晚年,两人才回到京城任一些闲职。之后,两人或在洛阳,或在长安,交往甚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则佳话。
史料上记载两人可能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公元826年,那一年他们55岁。是年寒冬,白居易从苏州回洛阳,刘禹锡从和州回洛阳,二人在扬州不期而遇。二人早已名满天下,眼下皆为天涯沦落,于是相见恨晚,二人对饮成欢,有一首著名的唱和。
白居易兴之所至,写诗赠刘禹锡,诗名就叫《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同情刘禹锡的遭遇,怨愤之情溢于言表。
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在诗里在对自己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哀怨的同时,也表示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禹锡
3.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诗歌鉴赏答案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李元二侍郎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忆元龙
作品鉴赏
公元811年(唐元和六年),时任衡州刺史的著名政治家、诗人吕温去世,年仅40岁。吕温和柳宗元是同乡,他的继母出于柳氏,因此和柳宗元还是中表亲。吕温少年有为,有济世之志向才华。柳宗元对他的抱负、才能、学问、文章都极推崇,他在《祭吕衡州温文》中说:“宗元幼虽好学,晚未闻道,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于中庸,削去邪杂,显陈真正,而为道不谬。”吕温于公元808年(元和三年)被贬为道州刺史,两年后又转衡州刺史。衡、道两州都与永州紧邻,时柳宗元在永州贬所,自然与吕温交往较多。柳宗元失去了这样的挚友和同志,悲痛万分,为了追悼他,称赞他,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和刘禹锡的悼诗,故称“同刘二十八”。首句将吕温之死比作南岳天柱峰崩摧,突出吕温的享誉之高、影响之大。鲜明的意象,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魄。“士林憔悴泣相逢”则直接写众人的悲痛,以“憔悴”二字写其形容,以“泣”写众人相逢时的情景。柳宗元在《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中说:“君之卒,二州之人哭者数月。”“余居永州,在二州中间,其哀声交于南北,舟船之上下,必呱呱然,盖尝闻于古而睹于今也。”这些情景,柳宗元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铭之于心,记之于文。可见吕温之死在当时影响之广。一个封建时代的地方官吏,能如此深受人民爱戴,实属难得。
诗的颔联,高度赞扬了吕温的道德文章。柳宗元在《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中写道:“君之文章,宜端于百世,今其存者,非君之极言也,独其词耳;君之理行,宜极于天下,今其闻者非君之尽力也,独其迹耳。”在柳宗元看来,吕温的文章足以流传后世,吕温的政绩足以功盖当朝,但吕温还远远没有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这个时代,没有让他大显身手建立功名。这既是对吕温的高度赞扬,也是慨叹吕温的生不逢时,同时还暗含对自身遭遇的感喟。
颈联写吕温死后的清贫与凄凉。自古清廉为好官,好官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为民谋利,造福于民。柳宗元写吕温死后清贫,只留下空空如也的一间陋室,其实也是称赞他的为官清廉,品德高尚。可是像吕温这样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官,生前屡遭贬谪,死后也只能魂寄他乡。虽然当地人民出于对他的敬仰与爱戴,认真地为他修筑了坟墓,但死后不能归葬故里,仍不免让人萌生凄凉之感。
尾联直接抒写对吕温的怀念与叹惋。汉末刘表、刘备、许汜等人评论当世英雄豪杰,曾赞扬广陵太守陈登。陈登是胸怀“扶世济民”之志,颇有豪气与才华的人,但不幸中年夭折。这里诗人想象李、元二人在江陵谈论当世英豪时,也会怀念和推崇吕温,为之谈到深夜,如同当年刘备等人谈论天下英雄时推崇陈登一样。诗的结句以吕温比陈登,表现对吕温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暗示当时时局暗弱,正需要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能人。吕温的不幸去世,不能不令柳宗元和他的友人扼腕叹息、悲痛万分。
柳宗元的这首悼诗,高度赞扬了吕温的道德文章和卓越才华,表达了诗人的巨大悲痛和对吕温的深切哀悼,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诗深沉悲凉,笔力千钧,正如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所云:“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斤。
4. 为什么叫《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二十八使
刘二十八使君即是刘禹锡,大概是刘禹锡在同宗同辈兄弟姊妹之间排行为第二十八,所以称他为刘二十八。至于使君,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直至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方得回京,先后达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