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唐诗送元二使安西
1.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古诗加诗意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注释(2)使:到某地;出使.(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4)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5)浥:(yì):湿润,沾湿.(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8)君:指元二.(9)更:再.(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11)故人:老朋友,旧友.(12)更尽:再喝完.译文: 作者送元二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2.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中用“更尽”有何意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年代:唐体裁:七绝内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考证:【注释】: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送别,诗前两句写景.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全诗“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苏轼曾评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的这后两句,确是一幅饯行图,只是诗人略去了饯别前后及饯行宴席上的种种情状,只剪取了宴终席散之际的一个细节,但正是这一最具表现力的细节.既表达出浑长的情致,又显出其删繁就简的高妙.更,再.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阳关,汉代所置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为古代出塞之要道,当然也是诗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的必经之地.故人,老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唐诗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诗句看是冲口道出,不作深语,却声情沁骨 .首先,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往往会出现相对无言的场面.在这种情况下,“功君更尽一杯酒”,也就打破了这一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堪.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难舍,但要说的话早已说过.在这种情况下,“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迟了离别的时刻.第三,西出阳关,瀚海戈壁,荒漠绝域,长途跋涉,其艰难困苦与孤单无助之情景可以想见,“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诗人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前路珍重! 《唐诗摘钞》评此诗云:“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瓯北诗话》云:“人人意中所有,却未有人道过,一经说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传当时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王摩诘‘劝君更尽上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至今犹脍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此诗后被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传唱不衰.如刘禹锡《赠歌者何戡》:“归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所唱《阳关》第四声,”(自注:“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李商隐《饮席喜赠同舍 》: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3. 【用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改编成记叙文100字】
古亭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改写渭水之畔,水波微漾,幽幽古城,杏花烟雨,一场朝雨拂去一夜的倦怠,路面上的轻尘是谁的留恋泛滥在整座城,湿润在这雨雾中?撑一把油纸伞,踏雨行走在青石路上,满腹不舍,满心嘱咐,却又相对无言,无从开口,就让那无言的关怀化在这风里,吹入你心间.古亭旁,清风吹起青翠的柳条,柳叶上的雨珠是为谁的离别而洒落?友人啊,你多喝一杯故乡这醇香的酒吧,记住故人熟悉的乡音.故乡的酒是一支幽远的歌,越久越缠绵醉人;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身在他乡,当你觉得孤寂时,就看看这轮飘过了故乡土地的月亮,它永远带着乡土气息,安抚你漂泊的心.用手心的祝福为你奏一支“渭城曲”,那透明的琴弦在修长的十指下震颤,震落了脸上的霜华,是谁的眼泪这样甘如泉?面对古道瘦马袅袅炊烟,是谁的叹息这样惆怅如幕?为你折一枝柳放在沉重的行囊里,陪你西出阳关,让你跋山涉水的足迹里有故乡的痕迹,待到春风又绿渭城湖畔时,让这一轮明月,一枝柳条指引你归来的路.“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马蹄奔驰,尘土纷飞,你的背影渐行渐远,有人却在绿柳桥畔望着你的背影,迟迟不肯转身……祝福与惜别如蒙蒙细雨浸透悠悠岁月,飘落几段感怀,几丝思念.风吹起异乡的风尘,洗不净那因思念而爬满脸庞的沧桑,道不尽那近乡而怯的情怀。
4.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扩展资料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朋友间的离别。
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离别之情。
蕴含情感极其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 这首诗所体现的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因为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名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渭城曲。
5.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属送别诗。
此诗所写,即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景。这是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之作。
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或《阳关曲》(《阳关三叠》),在唐、盛时代广泛流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⑵使:出使。
⑶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⑷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 :湿润。 ⑹客舍:旅店。
⑺青青柳色新:亦作“依依杨柳春”。“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在文中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⑻更:再。 ⑼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⑽故人:老朋友。
⑾尽:喝尽。一作“进”。
⑿君:元二。 (13)尽:喝(完) “渭城朝雨浥轻尘,”: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劝君更尽一杯酒,”: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 本诗表达了作者送元二时情节的 :悲伤 ,含蓄。
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
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
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以下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
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也。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
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
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
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