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杜甫冬至解析

    1. 解释杜甫《冬至》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2. 七言律诗 冬至(唐·杜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言律诗 冬至(唐·杜甫)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多年来作客他乡,生活穷困,人也渐渐老了,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乡亲人。可是,只能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后离开皇宫的往事来。每到此时,心里感伤无限,十分迷茫。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挫折和流离他乡的伤感与迷茫之情。

    3. 唐代杜甫冬至诗

    杜甫写过好几首关于冬至的诗,下面几首都是关于冬至的,请采纳!杜甫《冬至》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杜甫《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灰飞。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至后》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4. 杜甫冬至全译

    标题:月夜忆舍弟① 作者:杜甫 体裁:古诗 格律:五言律诗 原文: 戍鼓②断人行③, 秋边④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⑤,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⑥寄书长⑦不达⑧, 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

    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

    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注释: 1.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战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白露街的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经典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写作背景:杜甫乾元二年(759)在秦州写的。当时,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关中大旱,饥荒严重,便弃官离职前往秦州。

    在兵荒马乱中,与兄弟离散。诗人怀着强烈的忧愤和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混乱而带来的国危家亡,带来的生死离别的痛恨!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 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

    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所说的茅庐,即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鉴赏: [编辑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

    5. 杜甫的冬至创作背景

    冬至杜甫赏析: 杜翁这首诗 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6. 杜甫的冬至这首诗的翻译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杜甫冬至译文【篇一:关于冬至的诗词】唐诗宋词话冬至《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冬至夜》(唐)白居易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唐)韦应物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7a64e78988e69d8331333433623738空宇,孤灯照床单。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唐)杜牧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冬至后招于秀才》(唐)王建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唐)皎然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唐)孟浩然【篇二:【冬至诗歌】——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节诗词收集】【冬至诗歌】——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节诗词收集【冬至诗歌】——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节诗词收集一洗清秋九九

    唐诗杜甫冬至解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