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风神及其他

    1. 有关离别的古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

    其全文古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我即使走到盛开的花丛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只希望余生能以修道来缓解对你的思念。

    《芙蓉楼送辛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翻译】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春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长安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适。古诗全文如下: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翻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

    其全文古诗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易水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

    其全文古诗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山中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第一首: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第二首: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翻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 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 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 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九日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蓟庭萧瑟故人稀,。

    2. 描写同学即将分别的唐诗或宋词

    描写同学即将分别的唐诗或宋词:-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渭城曲【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别董大【唐】岑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李端【唐】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 唐诗宋词简介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的诗。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大部分唐诗都收录在《全唐诗》,自唐朝开始,有关唐诗的选本不断涌现,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按照时间,唐诗的创作分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4. 帮我写一篇《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00左右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

    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

    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

    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清人彭定求等所编《全唐诗》共收集有唐一代2200余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

    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陈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昂、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唐诗在诗体上日臻完善,以五七言为主,四言、杂言的古体诗、乐府诗乃至律诗、绝句无不具备,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

    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出雄浑、冲淡、纤禾农、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疏野、清奇、飘逸、旷达等多姿多态之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举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一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流变过程。明人高木秉的《唐诗品汇》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是大体符合唐诗发展历程的。

    从唐王朝建立到睿宗延和元年618712是初唐时期,这一段也可称作唐诗的徘徊时期。本期诗歌大抵沿袭了齐梁余风,题材狭窄,格调纤弱。

    到唐初四杰出,诗风始有所振起。稍后陈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昂力倡汉魏风骨,诗风为之一变;从玄宗开元元年到代宗永泰元年713一765为盛唐时代。

    本期名家比肩接踵,诗歌创作如日中天,形成了令后人追慕不已的“盛唐气象”。李白是唐帝国国势鼎盛时期的歌手,杜甫是唐帝国大厦倾覆之际的忧患之士;李白诗歌是青春的颂歌,杜甫诗歌是乱世之悲歌;李白诗歌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

    田园山水诗派、边塞诗派和其他诗人一道将盛唐诗坛装扮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代宗大历元年到穆宗长庆四年766—824为中唐时期,大历年间,诗歌创作跌入低谷,大历十才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缺乏雄浑之气。

    中唐后期诗坛再度辉煌,元白等人掀起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刻意求新,柳宗元、刘禹赐、李贺等优秀诗人无不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从敬宗即位到唐末825—907为晚唐时代,大唐帝国日薄西山,诗歌创作亦如同返景入林之残照。

    李商隐杜牧为唐诗抹上了最后一层金光。 唐诗之所以如此高度繁荣,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有唐一代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思想的自由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宽松环境,与统治者的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好提倡、科举诗赋取士、与中下层士人活跃等因素密不可分。另外,从诗史的内在流变历程看,《诗经》、《楚辞》、。

    5. 李白和杜甫的写诗风格有什么不同

    1.李白属于浪漫主义,杜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

    李白诗歌各具特色,风格多变,以“飘逸”二字难以概括其不同时期的风格。出蜀前后,李白游奇览胜,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诗歌“飘逸”的风格比较明显;一入长安受到挫折,但他并未失去希望,诗风豪迈奔放、感情炽热,反复歌咏自己有才必用;二入长安之后,李白仕途坎坷,国事也日断衰败,苍生水深火热,诗风一步步接近晋中之窗现实,豪放之中充满忧国忧民的沉郁之情;晚年流放夜郎之时,李白多以衰怨悲痛的笔调抒发情怀,揭露现实,鞭挞社会,诗风明显转为悲壮。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晋中之窗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更是杜甫视为宗祖。

    他的影响力巨大。2.李杜创作的最根本区别,简单讲来,乃在于对待主客观的不同态度。

    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

    其诗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和提升主体的作用,以至达到对客体(描写对象)的驾驭、征服的程度。例如:《蜀道难》。

    诗人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用意正在于处处暗示诗人形象的存在。杜甫诗的社会内容是通过一幅真实的生动的社会生活图画直接呈现的。

    因而容易被人认识,李白诗歌形象主要是诗人自己,而不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因而他的社会内容不容易被人认识。

    6. 唐诗和宋词各有哪些代表人物,谈一谈对其中一个人的作品的感受

    宋词:

    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二千八百六三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7. 元宵节的古诗及故事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古诗:《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