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压卷之作是春江花月夜吗
1. 春江花月夜是否被称为唐诗的压卷之作大神们帮帮忙
没听过! 唐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约660-约720)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花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采纳哦
2. 唐诗三百首里面有春江花月夜吗
没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没有被选进《唐诗三百首》的原因在于《春江花月夜》是乐府词,不是诗。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唐诗三百首 》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 【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哀而不伤的古诗
重点用黑体字标明: 《春江花月夜》一诗历来在中国诗坛享有盛名.仔细读过,不得不赞叹,这的确是一首极美的诗.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美.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本身就是诗人们常常歌颂的对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这五个意象之间也有联系.比如春和花,月和夜,月与江也都是常常在一起出现的.“春江花月夜”虽然是乐府旧题,张若虚却将它和自己的诗结合得非常精妙.通过这五个意象的组合,不仅点明主题,更让它们本身所带的意境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读者未读全诗之前便感受到丰沛的诗意,可谓是“未闻曲调先有情”,先声夺人. 其次,是景物美.朱自清先生写过一篇《河塘月色》.那里面描写的是月下的河塘.他称这河塘是“笼着轻纱的梦”,是“梵婀铃上奏的名曲”.张若虚的月夜春江也是一个“笼着轻纱的梦”,但它不像月下河塘一般轻柔、静谧.因为他开篇就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天的江水随着潮水上涨,几乎和大海一样平了.同时跟随潮水涨起来的,是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水波粼粼,延伸向无限的远方.哪一处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亮! 这是何等壮阔的笔力!诗一下子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开阔、壮美的世界.一个“连”字,写出潮水的绵绵不绝之势;一个“共”字,写出月升之时矫健不凡之感.之后的两句,将空间拓展.正所谓“千江水有千江月”,“滟滟”两句一出,即刻打破了眼前之景的界限,将这“春江花月夜”之景扩展至全部的江流夜色中,营造出一种更为雄浑博大的,来自自然的共鸣. 之后的句子就是细写月夜下的春江.“江”,“月”两字为引,贯穿始终.如,有“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月”、“江水”、“江潭”、“江树”,有“明月”、“孤月”、“江月”、“月华”、“斜月”、“落月”.这些都是诗中原词,还有些是作者隐着说的,也是讲这“江”与“月”.读这首诗,就像是做一次真正的游览,移步换景,令人叹为观止. 再接着,是诗中的哲理美.张若虚在诗中问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我们在面对浩荡的江河,崇峻的山岭时常常扣问自己的话.因为我们感受到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自我的渺小. 就像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那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也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一种情感.苏轼是旷达之人,他以“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藏也”来开脱自己.那么张若虚又是怎么说的呢?他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一代又一代没有终结,江月年年看起来却是一样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差不多与诗人同时代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中的经典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还有接下来的两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王勃的《滕王阁诗》中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也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诗人,都在表达一种相同的情感,就是宇宙自然的常新与人生的速老.不是人人都能也愿意像东坡那样给这个问题一个确切的回答,更多的人是对着眼前的江水明月疑惑、感叹、惆怅.这些诗歌也因着这些难解的疑惑而笼上了一层轻愁.《春江花月夜》也是如此. 可是,《春江花月夜》虽然也有愁,却是哀而不伤.读这首诗的时候,总让我想起十二三岁时候的自己.那时候,仿佛才刚从懵懂的状态中觉醒,眼中常看见的似乎就是这笼在月下的,处于朦胧状态的世界.心中萦漫的,也是这样一股莫可名状的孤独与忧伤.但是,在这些孤独与忧伤的背后,却还有着对博大自然的惊叹何对年轻生命的赞赏与喜悦.所以,尽管此诗也写到了游子、思妇,却没有真正乱离时期诗歌描述的那样哀婉入骨.诗人仍是隔了层月光织的纱去看他们.他们的形象也真像少年人看到的那样,少了几分为生计奔波的现实的无奈,多了几分浪漫哀伤的诗意. 若是将唐朝比作一个人,那么张若虚所处的年代差不多可算是唐的少年时代.这篇《春江花月夜》也契合了时代的心声.有人评论说,初唐时期的陈子昂和张若虚是唐代诗坛的先行者,他们为后世精品的出现扫平了道路.我赞成这个观点.江波浩淼,奔向远方,离开的是唐被月光笼罩的少年时代.在这之后,他将步入盛年.那是一个繁盛太平的时代,也是一个真正属于诗人的,歌诗的盛世。
4. 春江花月夜是唐诗还是宋词
唐诗,明代以后选为唐诗经典篇目,对诗的评价极高。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5. 春江花月夜是唐诗还是宋词以及它的简介
春江花月夜 - 唐代张若虚诗作
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所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词句优美,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