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全唐诗慈恩寺

    1. 全唐诗诗集

    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

    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

    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

    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在充分利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编修诸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校订补遗工作。一、增补诗什,《全唐诗》卷八八二以下补遗七卷,系据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古今岁时杂咏》等书及石刻资料编成,正编各家诗亦有少量增补。

    二、考订辨误,包括六朝人误作唐人如陈昭、卫敬瑜妻等,六朝诗误归唐人,如吴均、刘孝胜诗误归曹邺;误将诗题中人名视作撰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皆一一作了订正。三、据所见善本唐人诗集,增加了部分校语。

    季胡二书校记皆注明出处,诸臣将出处全部抹去,仅注为“一作某”。四、重新调整了小传。

    删繁就简,并将二书所附作者生平资料删去。五、删去胡书末之“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

    六、重新安排全书序次,“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闺秀,次释道,”末附神仙、鬼怪、嘲谑、歌谣谚语、词等类作品。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最后,将《全唐诗》的版本及后人的补遗,考订著作,作一简单介绍。

    该书编成的次年,即由。

    2. 带有“慧”字的诗句有哪些

    1. 慧心近空心,非关髑髅孔。对面说不识,饶你母信董。——《慧心近空心》(唐代王梵志作品)

    2.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僧院花》(唐代白居易作品,选自全唐诗)

    3. 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红鹦鹉 商山路逢。》(唐朝白居易全集,选自全唐诗)

    4. 阆苑瑶台指旧居。当年一念别仙都。庆门曾梦得明珠。赋畀已教尘累浅,修持更与俗缘疏。慧心从此悟真如。——《浣溪沙》(宋朝晁端礼全集,选自全唐诗)

    5. 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咏意》(唐代白居易作品,选自全唐诗)

    6. 蒲团僧定风过席,苇岸渔歌月堕江。谁悟此生同寂灭,老禅慧力得心降。——《宿湖边山寺》(唐代顾况作品,选自全唐诗)

    7. 柳腰花貌天然好,聪慧更温柔。千娇百媚,一时半霎,不离心头。是人总道新来瘦,也著甚来由。假饶薄命,因何瘦了,剗地风流。——《眼儿媚》(宋朝杨无咎作品,选自全唐诗)

    8. 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忆幼子》(唐朝杜少陵全集,选自全唐诗)

    9. 莫上青云去,青云足爱憎。自贤夸智慧,相纠斗功能。——《不如来饮酒七首》(唐代白居易全集,选自全唐诗)

    10. 寺近朝天路,多闻玉佩音。鉴人开慧眼,归鸟息禅心。——《题静住寺钦用上人房》(唐朝马戴全集,选自全唐诗)

    3. 有哪些诗人写过题壁诗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题壁诗有多种类型。就载体而言,题壁诗虽然都是题在墙壁上,但墙壁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殿壁、楼壁之分。

    题于寺壁者如宋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于石壁者如唐寒山的一首无题诗:“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题于邮亭壁者如:“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题于殿壁者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旧唐书·柳公权传》)题于楼壁者如《水浒》第三十七回宋江的“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唐宋时期,出于爱护墙壁的需要,也为了方便题诗者,不少寺院、驿站专门设有诗板(诗牌)供过往行人题诗,据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三:“蜀路有飞泉亭,亭中诗板百余,然非作者所为。后薛能佐、李福于蜀道过此,题云:‘贾椽曾空去,题诗岂易哉!’悉打去诸板,惟留李端《巫山高》一篇而已。”

    又据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澧阳道旁有甘泉寺,因莱公、丁谓曾留行记,从而题咏者甚众,碑牌满屋。”可见当时诗板(诗牌)之多。

    就内容而言,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大致可分如下类型:第一,政治抱负。

    这类诗大多对现实不满,不平则鸣。宋无名氏《题壁》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讽刺南宋某些人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冷酷现实。第二,生活困难,乞求得到社会赞助,题诗于壁,广而告之。

    有的甚至带有商品性质,题诗者据以牟利。据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七:“许洞以文辞称于吴,尤邃于《左氏春秋》。

    嗜酒,尝从酒店贷款。一日大写壁,作歌数百首,乡人竞来观之,售数倍,乃尽捐其所负。”

    许洞别出心裁,举办题壁诗展览,得到一笔经济收入。第三,志趣爱好。

    有些诗颇富哲理,堪称警句。据《宋诗纪事》卷九十六:“宣和癸卯,仆游嵩山峻极中院,法堂后檐壁间有诗云:‘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其旁隶书四字云:‘勿毁此诗。

    ’寺僧指示曰:‘此四字司马相公(按:指司马光)亲书也。’”上诗用烧茅草和煨榾柮两个比喻说明了一个道理:暴发户往往来如风雨,去似微尘;而老老实实循序渐进的人却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第四,发思古之幽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唐代宰相王播自幼贫寒,曾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攻读。

    和尚嫌贫爱富,瞧不起他。寺里有个规矩:敲钟开饭。

    可是有一天,王播听到钟声去吃饭时,只见饭堂已杯盘狼藉。王播意识到有人故意戏弄他,遂题诗寺壁,愤然离去。

    20年后,王播出任扬州刺史,决定重游惠昭寺。寺内一片惊恐,众僧匆忙把王播当年的题壁诗用碧纱笼罩起来,王播来到寺中,一眼就看到当年的题壁诗被碧纱覆盖。

    他暗暗发笑,挥笔又题诗于壁:“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里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诗用前后对比的手法,以“饭后钟”和“碧纱笼”两件事尖锐地讽刺了和尚前倨后恭、附炎趋势的行为。 题壁诗历史悠久,始于两汉,盛于唐宋。

    汉末师宜官是可考的最早题壁者之一。据《晋书》卷三十六转引卫恒《四体书势》云:“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

    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师宜官,东汉南阳人,书法家。

    这是古代题壁的最早记载,可惜其题壁的具体内容已无从得知。 汉代以后,题壁者代不乏人。

    南北朝时期,题壁诗渐多。唐代,题壁诗骤然大增,开始形成一种风气。

    元稹《骆口驿二首》其一云:“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元稹甚至尽日“不离墙下”,欣赏题壁诗。可见官壁、驿墙壁题诗之多。

    唐宪宗元和间,白居易、元稹诗歌盛行一时,题元、白诗歌于壁者到处可见,据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元、白二人也亲为题壁。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云:“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倾慕如此。”

    正如白居易在《答微之》诗中所说:“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与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据唐人诗集统计,当时题壁诗的作者有百数十家,其中以寒山、崔颢等最为著名。寒山为著名诗僧,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好吟诗唱偈。

    据《全唐诗》寒山小传:“尝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屋壁所写文句三百余首,今编诗一卷。”可见寒山之诗均题于壁。

    他在一首无题诗中宣称:“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

    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寒山题壁诗总数达600首之多。

    可惜有一半散失了。 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举凡邮亭、驿。

    4. 上官婉儿的诗有哪些

    1、《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资料引用自下面地址),其中《彩书怨》最为有名。

    2、《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3、《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4、《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5、《驾幸三会寺应制》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6、《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7、《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f2松声。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5. 含有"来老"二字的古诗

    梦旧(唐·白居易)

    别来老大苦修道,链得离心成死灰。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

    题慈恩寺默公院(唐·郑谷)

    虽近曲江居古寺,旧山终忆九华峰。春来老病厌迎送,剪却牡丹栽野松。

    琴茶(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唐·杜荀鹤)

    岂为无心求上第,难安帝里为家贫。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一楼风满角吹春。花前不独垂乡泪,曾是朱门寄食身。

    送程秀才下第归蜀(唐·姚鹄)

    莺迁与鹢退,十载泣岐分。蜀道重来老,巴猿此去闻。

    晓程侵岭雪,远栈入溪云。莫滞趋庭恋,荣亲祗待君。

    6. 鱼 字开头诗句

    第333卷095首〖衔鱼翠鸟〗

    书名:《全唐诗》 作者:杨巨源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破得全鱼,一点翠光去。

    第440卷025首〖点额鱼〗

    书名:《全唐诗》 作者:白居易

    龙门点额意何如,红尾青鬐却返初。见说在天行雨苦,为龙未必胜为鱼。

    第331卷014首〖赋得巨鱼纵大壑〗

    书名:《全唐诗》 作者:姚康

    水府乘闲望,圆波息跃鱼。从来暴泥久,今日脱泉初。

    得志宁相忌,无心任宛如。龙门应可度,鲛室岂常居。

    掉尾方穷乐,游鳞每自舒。乘流千里去,风力藉吹嘘。

    第424卷054首〖放鱼〗

    书名:《全唐诗》 作者: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无声但呀呀,以气相喣濡。倾篮写地上,拨剌长尺馀。

    岂唯刀机忧,坐见蝼蚁图。脱泉虽已久,得水犹可苏。

    放之小池中,且用救干枯。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一时幸苟活,久远将何如。怜其不得所,移放于南湖。

    南湖连西江,好去勿踟蹰。施恩即望报,吾非斯人徒。

    不须泥沙底,辛苦觅明珠。

    第728卷081首〖春秋战国门·郑相〗

    书名:《全唐诗》 作者:周昙

    郑相清贤慎有馀,好鱼鱼至竟何如。退鱼留得终身禄,禄在何忧不得鱼。

    第19卷019首〖相和歌辞·江南曲〗

    书名:《全唐诗》 作者:陆龟蒙

    鱼戏莲叶间,参差隐叶扇。??鸀鳿窥,潋滟无因见。

    鱼戏莲叶西,盘盘舞波急。潜依曲岸凉,正对斜光入。

    鱼戏莲叶北,澄阳动微涟。回看帝子渚,稍背鄂君船。

    第279卷041首〖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书名:《全唐诗》 作者:卢纶

    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

    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

    第280卷028首〖送史寀滑州谒贾仆射〗

    书名:《全唐诗》 作者:卢纶

    朱门洞启俨行车,金鐍装囊半是书。君向东州问徐胤,羊公何事灭吹鱼。

    第343卷042首〖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书名:《全唐诗》 作者:韩愈

    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第457卷070首〖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

    书名:《全唐诗》 作者:白居易

    忆抛印绶辞吴郡,衰病当时已有馀。今日贺君兼自喜,八回看换旧铜鱼。

    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

    全唐诗慈恩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