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九日德宗皇帝唐诗

    1. 有两句唐诗叫什么九天开阖什么宫阙,什么万国来朝什么皇旒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唐代: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译文:

    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

    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注释:

    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2. 李白,字太白,兴宗皇帝九世孙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第九代孙。

    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705—707)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于巴西(在今四川江油)。

    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

    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廷页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

    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后来,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于徂来山,成日酣饮沉醉,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

    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

    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

    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

    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当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3. 评价崇祯皇帝的诗词名句有哪些

    1、屈大均的《燕京述哀》其一,作于清初 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 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

    风雨迷神路,山河尽国殇; 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 意思: 先帝长期天不亮就穿衣服 为了国家忧虑操劳 (意思是说先帝勤政爱民) 身死社稷来回应为国捐躯的将士 批着头发去见太祖高皇帝 (描述先帝殉国时的情景) 风雨甚至遮住了先帝魂魄升天的路 大好河山上都是为国而死的烈士 (写山河大地在满人蹂躏之下,血雨腥风的惨相) 先帝在御袍上留下血诏 我大明百姓想起来都哀痛不已 (表达人民对于先皇的崇敬以哀痛) 2、李自成的《登极诏》: 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 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意思:阁下其实并不是昏庸不明之人,奈何孤身而立,身边到处都是只吃饭的福胆弟感郗啡甸拾鼎浆人;大臣们都在顾着自己的私利,而到处结党谋私,忠于阁下的人几乎都没有了! 崇祯是个亡国皇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奇怪的是,他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亡国之君。

    且看看历史上有名的几个亡国之君。汉末的汉献帝,软弱无能。

    陈后主陈叔宝,是个荒淫无耻有了名的皇帝。隋炀帝杨广,不说了,暴君的名气可与秦始皇并列。

    南唐后主李煜,长于妇人之手,几曾识过干戈?虽有一手的好词,却是以三千里江山为代价,最后做了违命候,连个小周后都保不住,生日都过不了。北宋二帝,徽宗与李煜差不离。

    这些人在历史上,是骂名多于同情(李煜因词而幸免)。 但崇祯不一样。

    先看看造了他十几年反的李自成是怎么形容他的:“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登极诏》)李自成是在明朝统治下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与崇祯皇帝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这段却说的客气之极,分明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的文雅说法。

    连李自成都是这样想的,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清张廷玉在《明史.流贼传》中这样评价崇祯:“呜呼!庄烈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又乏救亡之术,徒见其焦劳瞀乱,孑立于上十有七年。

    而帷幄不闻良、平之谋,行间未睹李、郭之将,卒致宗社颠覆,徒以身殉,悲夫!” 事实上,明朝早在崇祯帝即位之前,就已名存实亡了。明朝的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外,真是没一个说的过去的,有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喜欢做木匠的皇帝,有替自己亲爹妈争名分而与大臣打了多年口水仗的皇帝,有喜欢封自己做什么将军、什么侯的皇帝,有喜欢自己乳母的皇帝,有死于红丸的皇帝,有喜欢微服私访调戏良家妇女的皇帝,真是一蹋胡涂到了极致,整个二十五史,没有这么胡闹的朝代。

    而且,明朝自始至终,外有边患,蒙古、瓦剌、满州相继而起,战事纷纷。内有奸宦,王振、曹吉祥、刘瑾、谷大用、魏宗贤、王承恩,相继把持朝政,而且自从有了奸宦的擅权,就有了阉党与朝党之间的党争,正邪之争、门户之见,都使朝政内耗于此。

    所以崇祯帝即位时,明朝已是风雨飘摇了。这样的国家接了手,已无机会可言。

    但是崇祯皇帝还是没有学他的祖先们,登基伊始,他就体现了他高出明朝皇帝的地方。一是果断,二是勤政。

    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崇祯即皇帝位。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贤于凤阳,十一月乙巳,魏忠贤缢死。

    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国兴伏诛。崇祯元年正月丙戌,戮魏忠贤及其党崔呈秀尸。

    六月,削魏忠贤党冯铨、魏广微籍。崇祯二年正月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雷厉风行地清除了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地位,阉党之祸逐渐澄清。使得朝野上下精神为之一振,人们仿佛看到了明朝的希望。

    (但是他随后又继续宠信宦官王承恩,和以前的皇帝犯了同样的错)。 至于他的勤政,《明史.本记第二十四》中云:“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

    而且,从崇祯的诸多举措来看,他也是想有为的,他在位十七年,动辄下《罪已诏》来安抚民心,所用之言都极尽自责之能事。 如在十年闰四月大旱,久祈不雨时的《罪己诏》上,皇帝是如此说的。

    “ ……张官设吏,原为治国安民。今出仕专为身谋,居官有同贸易。

    催钱粮先比火耗,完正额又欲羡余。甚至已经蠲免,亦悖旨私征;才议缮修,(辄)乘机自润。

    或召买不给价值,或驿路诡名轿抬。或差派则卖富殊贫,或理谳则以直为枉。

    阿堵违心,则敲朴任意。囊橐既富,则好慝可容。

    抚按之荐劾失真,要津之毁誉倒置。又如勋戚不知厌足,纵贪横了京畿。

    乡宦灭弃防维,肆侵凌于闾里。纳无赖为爪牙,受奸民之投献。

    不肖官吏,畏势而曲承。积恶衙蠹,生端而勾引。

    嗟此小民,谁能安枕!” (《明季北略》卷十三) 但就这样一个果断、勤政、爱民的皇帝,为什么会亡在煤山的清风明月下?。 崇祯的果断是有据可查的,诛魏氏,是他十七年皇帝生涯中最光辉的事情。

    之后,他的果断就用错了地方。 怀疑+果断,是皇帝给所有忠臣良将最大的毒药。

    袁崇焕,一个打死了努尔哈赤的功臣,一个让所的满州人心惊胆寒的军人,一个赤胆忠心,一心想学岳飞的人,最终与岳飞有了同样的下场,死在了最低劣的抄袭来的反间计上,自毁长城,是崇祯的果断。“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

    4. 五代时期与皇帝有关的古诗

    孟昶,后蜀的后主 《避暑摩诃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

    帘开明月独窥人, 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王衍 ,前蜀的后主 《醉妆词 》 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钱镠,吴越国创建者 《筑塘》 天分浙水应东溟,日夜波涛不暂停。

    千尺巨堤冲欲裂,万人力御势须平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晖。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句》 须将一片地,付与有心人。 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

    传语龙王并水府,钱塘借与筑钱城。 《没了期歌》 没了期,没了期,营基才了又仓基。

    没了期,没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 上面兄弟说的李存勖也善于写词,另外他侄子秦王李从荣写的也不错。

    总体来看,五代帝王武夫较多,能写诗词真的是少数了,传世的更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亡国之君。 下面是一个目录随便,看看吧,按图索骥,因为实在是整理写起来太累了,而且写的大多不好。

    有空再说。 后唐庄宗李存勖:词三首。

    南唐烈祖李昪:一首。 吴越王钱镠:十八首。

    著名的有:《筑塘》。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二首。

    吴越忠献王钱弘佐:三首。 闽王王昶:一首。

    前蜀高祖王建:一首。 南唐中主李璟:诗作一首、词作四首。

    南唐后主李煜:诗十八首;词三十多首。著名的主要有《虞美人》等。

    =================================================== 又搜来一个 吴越国王钱俶 诗寄赠 四明宝云通法师 海角复天涯 形分道不赊 灯青读圆觉 香暖顶袈裟 戒比珠无颣 心犹镜断瑕 平生赖慈眼 南望一咨嗟 其一 相望几千里 旷然违道情 自兹成乍别 疑是隔浮生 得旨探玄寂 无心竞利名 茆斋正秋夜 谁伴诵经声 ----------------------- 再补 王衍 《甘州词》 画罗衫子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 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

    可惜许,流落在风尘。 ---------------- 继续补 钱元瓘 吴越文穆王 《送十七哥》 莫记年华隐水中,忽於此日(者见)灵踪。

    三天瑞气标金相,五色龙光俨圣容。节届初秋兴典教,时当千载庆遭逢。

    仙冠羽服声清曲,共引金台入九重。 钱弘佐 吴越忠献王 《佳辰小讌寄越州七弟湖州八弟》 角黍佳辰社稷宁,灵和开讌乐群英。

    樽前只少鴒原会,百里江城隔二城。 《谒宝塔回赐僧录》 佛日辉光最有灵,真身宝塔镇吴城。

    千寻独拔乾坤耸,八面齐含日月明。几曲朱栏瞻海浪,长时金铎振风声。

    祷祈祇愿苍生泰,更仗高僧法供精。 钱弘倧 忠逊王 《登卧龙山偶成 》 暮山重叠势崔嵬,溢目清光入酒杯。

    几处烧残红树短,一帆航尽碧波来。安民未有移风术,徵句惭非梦锦才。

    四望楼台无限景,槛前赢得且徘徊。 钱弘俶(钱俶) 忠懿王 《金陵 》 不用论京口,先须问石头。

    虎山终自伏,带水漫长游。 青盖曾彰谶,黄奴肯识羞。

    分明前鉴在,刚地弄戈矛。 《小窗》 粉云牙贴小窗凉,坐见澄波泛夕阳。

    更待夜深方有意,半轮新月上重床。 《宫中作》 廊庑周遭翠幕遮,禁林深处绝喧哗。

    界开日影怜窗纸,穿破苔痕恶笋芽。 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

    谢公未是深沉量,犹把输赢局上夸。 《过平望》 风静度长川,清吟倚画船。

    未分山有树,惟见水连天。 沙嘴牛眠草,波心鸟触烟。

    宵征还有兴,皎皎玉轮圆。 --------------------------------------------- 续补 赵匡胤 《咏初日》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醉卧田间,觉而月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王建 前蜀建立者 《赠别唐太师道袭》 丱岁便将为肘腋,二纪何曾离一日。 更深犹尚立案前,敷奏柔和不伤物。

    今朝荣贵慰我心,双旌引向重城出。 褒斜旧地委勋贤,从此生灵永泰息 =============================== =============================== 小议 王建、李昪、赵匡胤、钱镠等开国君主,生为武夫,起于行伍之间。

    他们的诗歌,并不工于雕琢,然咏物谕人,或叹江山多娇,或留意国家民生,自有一股英雄气在。 反观,王衍、孟昶等亡国之君,阴柔艳俗,作小儿女态,不愧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亡国前的李煜亦不过如此,难怪身死国灭。

    李存勖大功告成后宠信优伶,做出的词竟也如此,怪不得其兴也速,其亡也速。

    5. 有关武则天的唐诗有多少

    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huo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性巧慧,多权术。

    637 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武氏以美貌应召人宫,始为才女,赐号武媚,时年14岁。649年,太宗死,入感业寺别发为尼。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翌年生是长子李弘,晋为昭仪。

    武氏再次入宫,得力于王皇后,开始对王皇后卑躬屈节,极力奉承。她知道王皇后与萧淑妃有矛盾,便联合王皇后,夺去高宗对萧氏的宠爱。当萧氏失宠后,她认为自己要当六宫之主,必须把王皇后打下去。654 年,武昭仪产下一女儿,深得高宗喜爱。有一天,王皇后闲得无聊,到昭仅宫中逗小公主玩了一回,然后离去。武氏在王皇后来时,她故意避开,及王皇后离去,将小公主弄死,嫁祸于王皇后。655 年,王氏被诬以杀死小公主的罪名,废去后位,立武氏为皇后。此后又生了三子一女:李贤(章怀太子)、李显中宗)、李旦(睿宗)和太平公主。足见其专宠之地位。

    武氏自立为皇后之后,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683 年,高宗死,李显继位为中宗,尊武氏为皇太后,由太后临朝称制。翌年,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睿宗,武太后掌实权。690 年,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

    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她掌理朝政近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是,武则天逼害王后萧妃,杀害亲子,大封武氏诸王,重用酷吏,严刑峻法,冤狱丛生,受到历史的谴斥。

    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全唐诗》等录有其诗58首,多为庙堂祭奠之作,然也间有记游抒情诗篇,其《如意娘》诗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女中须眉的印象,然作为女人,也有情意缠绵,柔情若水的一面,于此诗可见。

    武则天还有《腊日宣诏幸上苑》诗云: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这首诗后来流传为一个故事,说武则天于某年冬游上苑,令花神催开百花,花神奉旨,百花齐放,唯牡丹傲骨,独不奉诏。武后大怒,贬之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高承:《事物纪原》卷十《牡丹》)。案此诗写于691年,是武则天建立“武周”的第二年,《全唐诗》于此诗题解云:“天授二年,腊,卿相欲诈称花发,请幸上苑,有所谋也,许之。寻疑有异图,乃遣使宣诏云云。于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异。后托术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此说较为可信,所谓今花神催开百花,乃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实先有所布置。

    据《新唐书·艺文志》录有武则天《垂拱集》一百卷,《金轮集》十务已佚。令人辑有《武则天集》行于世。

    6. 清朝初年的皇帝是清世祖;清圣祖;清世宗

    是的,这三位皇帝是清朝入关之后的前三位皇帝,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顺治帝、康熙帝和雍正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条约确保清朝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蒙古各部。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

    7.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在题材上属于唐诗中的什么诗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九日德宗皇帝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