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杜鹃花赏析

    1. 关于杜鹃的古诗及赏析

    杜鹃行

    作者:唐·杜甫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⑴。

    寄巢生子不自啄⑵,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⑶。

    业工窜伏深树里⑷,四月五月偏号呼⑸。

    其声哀痛口流血⑹,所诉何事常区区⑺。

    尔岂摧残始发愤⑻,羞带羽翮伤形愚⑼。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注释】

    ⑴《华阳风俗录》:杜鹃大如鹊而羽乌。

    ⑵《博物志》:杜鹃生子,寄之他巢,群鸟为饲之。

    ⑶曹植诗:“仓卒骨肉情。”陶潜《祭妹文》:“遗孤满眼。”谢庄《月赋》:“羇孤递进。”

    ⑷曹植《白鹤赋》:“恒窜伏以穷栖。”阮瑀诗:“深树犹沾裳。”

    ⑸《吕氏春秋》:“号呼而走之。”

    ⑹《风俗录》:杜鹃声哀而吻有血。

    ⑺辛延年诗:“一心抱区区。”

    ⑻《西京赋》:“朴丛为之摧残。”

    ⑼毋丘俭诗:“但当养羽翮。”

    【创作背景】

    黄鹤认为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他说:“李辅国劫迁上皇,乃上元元年七月事。此诗借物伤感,当属上元二年作。观其诗意,乃感明皇失位而作。”

    【赏析】

    仇兆鳌 《杜诗详注》:《杜鹃行》,伤旧主之孤危也,起含寓意。蜀天子,化杜鹃,怜之也。寄子代哺,蜀帝之分犹存焉。

    中间八句悯杜鹃形声之哀惨。君臣旧礼,承哺雏。伏树号呼,自伤孤立也。哀声流血,承号呼。含愤包羞,备言失所也。《杜臆》:伤形愚,哀其有情而不能自达。

    末四句致感慨悲痛之意。当殿群趋,遥应蜀天子。

    此诗分三段。中间八句,首尾各四句。朱鹤龄注:鲍照《行路难》:“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国门。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蹲蹲。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惟悴似人髠。飞走树间逐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此诗意所本也。

    洪迈《随笔》云:明皇为辅国劫迁西内,肃宗不复定省,子美作《杜鹃行》以伤之。

    黄鹤曰:上元元年七月,李辅国迁上皇,高力士及旧宫人皆不得留,寻置如仙媛于归州,出玉真公主居玉真观。上皇不怿,成疾。诗曰:“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羇孤。”盖谓此也。

    卢元昌曰:蜀天子,虽指望帝,实言明皇幸蜀也。禅位以后,身等寄巢矣。劫迁之时,辅国执鞚,将士拜呼,虽存君臣旧礼,而如仙、玉真一时并斥,满眼骨肉俱散矣。移居西内,父子睽离,羇孤深树也。罢元礼,流力士,彻卫兵,此摧残羽翮也。上皇不茹荤,致辟谷成疾,即哀痛发愤也。当殿群趋,至此不复可见矣。此诗托讽显然。鹤注援事证诗,确乎有据。张綖疑“羞带羽翮伤形愚”句,谓非所以喻君父,亦太泥矣。盖托物寓言,正在隐跃离合间,所谓言之者无罪也。

    或疑劫迁西内,宫禁秘密,子美远游西蜀,何从遽知之?曰:蜀有节镇,国家大事,岂有不知者。故曰朝廷问府主。其以杜鹃比君,本缘望帝而寓言,非擅喻禽鸟也。

    2. 高观国 浪淘沙·杜鹃花 诗词鉴赏

    好词啊,啼魄一天涯。怨入芳华。

    好不容易找着了,看看吧~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

    高观国的词作,句琢字炼,格律谨严。继承了周邦彦的传统,同时也受到"体制高雅"的姜夔词风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姜夔的羽翼(汪森《词综》序)。他同史达祖交谊厚密,叠相唱和。竹屋、梅溪,一时并称。陈造在高观国的词集《竹屋痴语》序中说:"其与史邦卿皆周秦之词,所作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少游(秦观)、美成(周邦彦),若唐诸公亦未及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张炎在《词源》中也说:"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吴梦窗此数家格律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各名于世。"可见对高观国的词历来评价甚高。其词如"岸花香到舞衣边,汀草色分歌扇底"(〔玉楼春〕),有柳欹花□的风致。又如"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吟思怯,暮云重"(〔贺新郎〕《赋梅》),亦清隽可喜。不过他有的作品,如"古驿烟寒,幽垣梦冷,应念秦楼十二"(〔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未免勾勒太露,失于浅薄。冯煦所云"竹屋精实有余,超逸不足"的情况,也确实是存在的。

    此词同样突出有其句琢字炼,格律谨严的特点,“入”芳华,“染”烟霞,曾“浼”司花。一入一染一浼,引词境层入,写出了杜鹃花在夕阳晚霞下,零落如血的凄美景象。怨“入”,从一开始,词人的心境便是沉重的,仿佛从作者的灵魂处唱响,作者不自觉地便写出了“可怜”二字。那纷纷落下的殷红,仿如带动了西天西风中变幻的晚霞,使得晚霞也为了杜鹃花的零落而伤感,一切自然而来即为“染”,取感染之意。如此一来,词人把杜鹃写活,把晚霞西风写活,也把自己的心境恰时的融入其中。于是“记得西风秋露冷,曾浼司花”。

    “记得”二字,引入回忆,也把读者更深一层的带入了词人的心境中,同样的“西风秋露”,同样“浼司花”,心情是否是同样的呢?词人没有交代,简简单单的一个“曾”字,就把一切都解决得干干净净。

    非是词人不想表达,而是此刻词人自己也已经进入了无言的深思。“明月满窗纱。倦客思家。”时间:“明月满”,地点:“窗”“倦客”,心境或者说事件:“思家”。仔细看时间的过度,便可看出词人沉思的时间很长,一直到了明月满窗,而这时词人也开始交代了,可是一切还是说不清,词人久旅的疲惫心境中,喊出了一个声音“故宫春事与愁赊”。一个“愁”,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如品苦心茶,如饮伤情酒,何事已故?何情难了?词人想家了!一个“赊”,词人要求的不高,可如此简单的一切,却偏偏得不到。词人此刻除了对窗无言,也只有寄满腔相思于明月了。词人无奈地摇摇头,叹了一句“冉冉断魂招不得,翠冷红斜”!如此,“招不得”“魂”已“断”,唯有那不变的“翠冷红斜”。于此,词人从心境的描写又回到了杜鹃花的描绘。

    通篇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引人入胜,而又格调高雅,不失清趣!但此词也同样可以看出其词作的不足之处“精实有余,超逸不足”也确是少了几分深境,有浅薄之处。

    3. 杜鹃的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杜鹃花及与杜鹃花息息相关的一个家庭。壶井繁治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诗中所写的正是一个革命家庭。这是个和美的小家庭,夫妻志同道合,小女乖巧活泼。他们虽然过着贫穷而不安定的生活,但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革命理想抱有坚定念。诗人善用象征手法,诗中的杜鹃花是革命理想的象征。

    诗人采取“隐”的手法将杜鹃花与一个家庭的命运熔于一炉,如心雕龙·隐秀》中指出:“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文隐以复义为工。”杜鹃花的,形象,是言中之意,是一条明线。而“文外之重旨”是一家人对革命理想的追求,是一条暗线。诗人以明线来带动暗线发展,以暗线来表达思想感情。杜鹃花的出现,揭示了诗人一家在困窘的生活环境下,追求、向往着革命理想。杜鹃花的凋零,揭示了政治形势的变化,革命者受到迫害。杜鹃花的重新开放,揭示了真理之花犹存,只是我们失去了追求它的自由。最后一节诗,杜鹃花在狱中出现,揭示了监牢只能禁锢革命者的身躯,却禁锢不住革命者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写一枝杜鹃花,写出了一个志同道合、前仆后继、坚信真理的革命家庭。

    杜鹃花是诗中的主体形象。诗人选择它来象征革命理想,真是神形俱备。从“形”上看,杜鹃花鲜红耀眼、光彩照人;从“神”上看,杜鹃花遍地开放,生命顽强;这给人以颠扑不破、星火燎原的启示。而这一切正是革命理想所具备的威力。另外,杜鹃花还含有“杜鹃啼血”之义,这为表现百折不屈,宁死不悔的革命衷肠,平添了别一番色彩。诗人还通过举家逐花而居、小女戴花和妻子插花这些细节,来烘托杜鹃花的美丽高洁;并把它放在“旧花瓶”、“寒伧的屋子”和阴森的“牢里”与环境进行对比,反衬出杜鹃花作为理想之花的夺目光彩。这一切,使杜鹃花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象一团火一样,照耀着这个处于“冬夜”的革命家庭。明代学者何景明,在谈到诗的意境时曾说:“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就是说形象与思想相吻合、诗的意境就和谐,反之则不能和谐。杜鹃花的形象与诗人所赋予它的含义是相辅相成的。因而,诗的意境是和谐完美的,是清新而耐人寻味的。

    4. 李白 《宣城风杜鹃花》赏析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赏析: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怎能回到故乡去呢?青年时代 ,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谁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末句点明时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诗句把“一 ”“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5. 《杜鹃》赏析

    杜鹃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每于春季盛开,其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瓣富于变化,开花整齐而且花期较长。在自然界,杜鹃可形成壮丽的景观。“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钡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就是人们对杜鹃赞美的诗句。

    杜鹃除供观赏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花、叶和根均可入药。花含花色甙和黄酮醇类,有活血、调经、祛风湿的功能。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黄酮类中有红花杜鹃甲和乙,杜鹃花醇和杜鹃花醇甙。叶中还含熊果酸和*木毒素。甘、酸、平。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血、治痈肿疔疮、外伤出血、支气管炎、荨麻疹。根含鞣质。酸、涩、温。活血,止血,祛风,止痛。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痢疾、风温疼痛、跌打损伤。内服:水煎,25—50克,或浸酒。外用:捣敷。

    春天采花,夏季采叶;秋、冬挖根,晒干备用或鲜用。

    6. 《杜鹃》赏析

    杜鹃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每于春季盛开,其姿态优美,花色艳丽,花瓣富于变化,开花整齐而且花期较长。

    在自然界,杜鹃可形成壮丽的景观。“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钡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就是人们对杜鹃赞美的诗句。

    杜鹃除供观赏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花、叶和根均可入药。

    花含花色甙和黄酮醇类,有活血、调经、祛风湿的功能。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萜类、有机酸、氨基酸、鞣质、酚类、甾醇、强心甙、挥发油等;黄酮类中有红花杜鹃甲和乙,杜鹃花醇和杜鹃花醇甙。

    叶中还含熊果酸和*木毒素。甘、酸、平。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血、治痈肿疔疮、外伤出血、支气管炎、荨麻疹。根含鞣质。

    酸、涩、温。活血,止血,祛风,止痛。

    治吐血、衄血、月经不调、崩漏、痢疾、风温疼痛、跌打损伤。内服:水煎,25—50克,或浸酒。

    外用:捣敷。 春天采花,夏季采叶;秋、冬挖根,晒干备用或鲜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