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自然600
1. 古诗中的()作文600字
古诗中的春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沐浴着春光,顺着春天的足迹,我怀着深切的自然与希望又来看春。
春天是充满绿意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伴着和谐的春风,万物恢复了以往的生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草破土而出,却淡淡的,犹如刚刚出生的婴儿身上的毛发,一派朦胧的清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杨柳发出翠芽,茂密的森林也变的一片绿色。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天绿的那么美,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那是无渲染的绿,那是天然装饰纯真的绿,感动了人的心灵,浸透了人的思想。
春天是朦胧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的到来引起了一场绵绵细雨。他伴着朦胧的天际如一根根晶莹剔透的银线,把春天连到了大地,把春天连到了人间。“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春天的雨是朦胧的,没有暴风雨之前的乌云那么低沉,没有大雾的那么迷茫,没有闪电,也无雷声。只是朦胧的天际迷乱着人的眼睛,只有晶莹的露珠浸透着人的心,把春天的消息撒向人间。
春天是活泼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明媚的春天里,鱼儿跃出水塘,燕子顺着微风,双翅滑破天际。“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是一副万花筒,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的活力,那么富有生机,表现在千物万物。小草努力的将自己的身子穿出泥土,展示着自己翠绿的身姿。“老树着花无丑枝。”大树发出新芽长出茁壮的身子,露出了自己茂密的绿叶,小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呼吸着春天的空气。多么美好,和谐的一副多彩画呀!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池塘边的垂丝海棠开出了粉艳艳的花,一束,一撇,一枝,犹如满树绯红的云,轻巧可人,那么美,美到令人忍不住屏息来观看。风过无痕,可是却吹落了许些花瓣,随风飘落,打着一阵轻旋巧落进碧波中,散入池塘,像个粉色的小船,飘呀飘,摇啊摇。
春天的空气是美丽的,虽说好像不太合适,可是我想不出任何词语能够形容它,这就是所谓的“只可会意不能言传”吧。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春天是绿的,春天是朦胧的,春天也是活力四射的,生机勃勃的,她绿的鲜明,朦胧幽美活力中显出几分生气共同展示出春意盎然的多彩画,多么美的春!
这就是春,朦胧而又清晰。
这就是春,给人清爽和愉悦。
这就是春,隐约充满了希冀。
2. “古诗中的”600字题目为古诗中的四季
古诗中的离愁 自古以来,离愁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关于离愁的诗更是数不胜数,离乡之情,别友之情溢满了文化史.身处异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背景离乡,李月也曾吟诵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强烈,铺案写下这传颂千古的名句.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再会,自然心生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丝毫不会哭哭啼啼作儿女态,挥豪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而面对离别,王维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青青河畔,折柳相送,轻吟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句. 喜欢读古诗,体味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旅游,沉醉共中,甚至让我不想醒来. 古诗中的四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渊源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诗,以它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打开记忆闸门,我寻觅到了一首我最喜爱的诗.那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山行》.全诗共四句,是这样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写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山行途中所见的几副景观:远望一条山石铺成的山路蜿蜒曲折,伸向高山之颠近看山间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显现出几户人家,四周枫叶如火般,更显得红艳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在这里,有白云、有红叶,色彩明丽;山路、枫林、人家,和谐温馨;还有因爱这枫林晚景而停车观赏的诗人也在这幅画中,使画面更显得有情有意.写秋景,全诗却无半点悲凉萧瑟的气氛.特别是最后一句,把枫叶与花相比,十分新颖.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春风一吹,春雨一淋,就零落成泥,随流水而去.而枫叶却是在同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诗人之所以特别喜爱枫林的原因.也是这首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魅力之所在. 漫步在古诗苑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古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月、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古代诗人为我们后代人留下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藏.亲! 选我。
3. 诗中的 600字作文
诗中的神奇自然 一个独处的时候,总是偷偷的伤感,总是幻想着在一个宁静的地方,慢慢地死去。
是诗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就让我们跟着诗走吧! 跟着诗走吧!去那荒凉的边塞,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感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苍凉,体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憾。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
跟着诗游吧!游到那春江的边上,看三两枝竹外桃花,知春江水暖;观日出江花,江水如蓝;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的愁绪;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之境。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心灵遨游的理想之地。
跟着诗飞吧!飞到那山巅,如柳宗元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跟陶渊明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农耕生活,伴李白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留恋;同张志和赏“西塞山前向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优美;与杜甫观“宿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深远。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灵魂舒展的宽阔大地。
跟着诗跑吧!跑到大草原的《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是多么让人神往!而白居易却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看出了生命循环的真理。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心仪已久的旅行目标。
跟着诗飘呀!飘到那花的王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给你带来荷花的高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为你展现梅花的坚毅。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天然的治疗心病的良药。
神奇的自然,无穷无尽,并不一定要身临其境。神奇的自然在诗中,虽远隔千山万水,却犹如近在咫尺。
4. 我在古诗中旅行六百字作文
在古诗中旅行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块耀眼的明珠。古诗词虽然言简意赅,但它字字珠玑;虽然用字不多,却能向我们清晰的描绘出一幅风景、一段感情、一声呼喊、一个道理,使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
喜欢在古诗词中漫步的感觉!漫步在诗里的四季,欣赏着如花的风景,品味着悠远的意境,倾听着灵魂深处的呼喊,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古诗里是有四季的,它的四季是那么的美,那么的令人向往。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里散步;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中赏荷;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里观赏红叶;跟随“孤舟蓑笠翁,”在冬中“独钓寒江雪”。
古诗是充满意境的美,那一种飘渺的意境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完这首诗是不是有种观看中国山水画的感觉呢,美的让人窒息,又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读一遍就能明白诗里的空灵与清幽,再细细品味诗的意境,是一种何等的美字了得。
古诗是充满情的,有友情、有亲情、有忧国忧民之情。如李白的《赠汪伦》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充满了浓浓的友情。而孟郊在《游子吟》中就表达的是母爱的伟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著名诗人杜甫和陆游的诗则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在《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陆游在《示儿》中告诉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诗是能够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在这些古诗里,你可以随着诗人的脚步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尽情享受那风景如画的美景、如幻似梦的经历。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势啊,在《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旅行于古诗的海洋,在一首首优美动人的古诗中畅游,我醉了啊,真的醉了!
5. 诗中( )600字作文
有人说秋风无情,也许是因为它摇落了枯叶,吹散了温暖。
然而,秋风真的无情吗?我认为它“道是无情却有情”。当一丝丝秋风吹过,便带来了秋的消息。
它展开笑颜,轻轻地拂去了夏日的烦躁,它翩翩起舞,托着落叶奔向大地…… 如浪般袭来的是凉爽的秋风,难耐的炎热已经土崩瓦解,心胸顿感辽阔, 飞扬的语丝, 娇媚了花容月色,秋风驱散了夏日的酷暑。四季的轮回中,有雨季的泥泞,也有雪花的芳香。
走过岁月的人生,一如春夏秋冬变换的风景。 四季的雨中,秋雨是最美的了。
当金秋珊珊迟来,秋雨也淅淅沥沥飘洒下来,清新、水润、如诗如画。它不像春雨那样羞涩,不像夏雨那样暴躁,也不像冬雨那样冰冷,它是一首悠扬的小提琴乐曲,一首从骨子里透着韵味的散文诗。
聆听大自然的倾诉,那便是一种享受。 从爱撒娇的雨,到处处乱钻的风,北方的四季,就是这样的分明,竟也如此美丽。
蓝盈盈的地球,手托于风的掌心,水晶球一样的旋着,映照出你我行色匆匆的身影。 秋风萧瑟的时节,心底总会有一丝惆怅和几许淡淡的忧伤。
树叶在无情的秋风中瑟缩颤抖,拼命的将大树攀住,充满了对生的渴求。阵阵的秋风将秋叶毫不怜惜的从树梢拽下,枯黄的秋叶在空中翻飞,无可奈何的随风飘散,是怎样的孤立无助。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有幸福也有忧伤,有成功也有失败。人生如春,人生如秋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 人非草木,痛苦在所难免,抱怨与逃避现实都与事无补,当不争的事实横在面前,重要的是从痛苦的泥坑中拔出双脚,以豁达大度的心态树立生活的信念。
坦然度过秋一般的人生, 让希望的星光灿烂这生命的天空,让搁浅的船再度扬起远航的风帆,才能抵达美好的彼岸。
6. 以“古诗中的
杜甫的《望岳》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终当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你会扩写吗?根据一首诗,去了解他的思想内容,进行联想扩写!!!
7. 中国古诗词里的韵味600字
古诗文之美,既表现在它的语言美,音韵美,更表现在它的意境美、志趣美,同时对古诗文的诵读过程,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由于古诗文是经典,这是所有的语文教育者们所承认的,也正由于此,在传统的教育中,“熟读苦吟”作为学习重点变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似乎不这样,就不能传承经典,就不能学习文化,而这种模式本身有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淡化了学生的兴趣,因此,只有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上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创新,才会使学生读之有味,诵之有情,才会真正的发挥古诗文教学的传承文化,品味经典的作用.在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寄予特定的意象之中.菊、竹、梅、兰作为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君子,经常出现在古典诗词之中.它们往往象征着纯洁,孤高,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而咏月的诗句也随处可见,月以其独特的形象,往往能使人们产生一些特别的情感,如思乡之情、怀古之情、感叹人生苦短及抒发广阔胸怀之情,等等.这些特定的意象寄予了作者特定的情感,也表现出古诗词中特定的文化,因此引领学生开展专题诵读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奖赏的耐心、细心,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兴趣.一堂以“月”为主题的专题诵读课上,由王菲的歌曲《明月几时有》的吟唱开头,到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flash诵读欣赏,再到几组有关写“月”诗句的画面展示,学生们已初步感受到“月”这一特定意象所给人们带来的特殊的氛围,接下来对带“月”诗句的搜集成果展示与背诵比赛及对不同诗句的不同主旨的探究,使“月”在古诗文中这一特定的形象扎根在每一个同学的心田,也使学生明白即便是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不同的境界中,它所表现出的思想含义也是不同的.如在以“梅”为主题的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发现:同样的词牌、同一个意象,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作者不同的人生志趣.同一专题下的比较阅读在帮助学生了解诗词文化的同时,对于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的细心及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都有一定帮助.此外,类似的专题探究和分类整理还体现在以“走进酒文化”为主题的对描写与“酒”有关的诗句的搜集整理与吟诵表演、以“四季”为主题的关于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诗句的整理对比等等.一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那么,这些看似复杂的分类整理对学生来说也似乎变得轻松容易了.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文的教学同样如此.。
8. 【带诗词的作文600字要散文】
1我喜欢的诗词风景 周佳琦滚滚波涛,流去的是虚华的浑浊,幽幽薄雾笼罩的是刺目的丑与恶,惟有匆匆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沉淀的才是人生的精华.回想起几百年前,中华大地上的一位位诗人创作的篇篇不朽的佳作,一句句诗激励着几代人的梦想,而最神圣的诗词中,有着我最喜欢的那道绝美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描述了塞外大漠一种怎样的壮丽?落日圆混,红色浸染了天边,天空中明净似潭秋水,无边无限的大漠孤寂壮美,落日的余光刺得人眼迷茫,心里却是永恒.走着,看着,踏在大漠雄浑的脊背上,聆听她脉博的声音.偶尔,不知是从哪里冒出了一缕炊烟,平缓的,安然的直冲云宵.夜暮还没降临,那边已出现了启明星.大漠啊!大漠啊!孤烟、长河、落日,总给人一种凄凉、悲伤、孤寂而又不缺乏坦然、雄浑、壮美的感觉.“采菊档篱下,悠然见南山”.山环绕着水,水环绕着山,住所前生意盎然,不知是哪个季节,不知是什么年代,但是知道那份无与伦比的悠闲,自在.万物蓬勃地生长着,长到了篱笆旁,菊好像喜爱这里,竟也生长在篱笆旁,淡淡的心情,淡淡的有着诗情.更远望去,更不乏绝美,一座大山忽然出现在眼前,淡淡的心情缠绕着淡淡的风景,淡淡的风景缠绕着淡淡的思绪与诗情.菊花、东篱、南山,总给人一种甜淡、舒适而又不缺乏诗情的感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时节大概是秋天吧!桥上只有诗人独自徘徊,不知去向何方,似乎秋风也这般冰冷的冻伤记忆,万物都凋零了,包括那藤、那树,夕阳的余辉爱抚着一切,照在溪水里那样苍白无力.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叫痛了心灵,那是谁家的故园啊!安详地冒着炊烟,路还是那条路,如今牵着瘦马,将走向何方,敢问哪里来的淡淡的哀愁、忧伤与迷茫!哦,我喜欢的绝美诗词风景.点评:人生也如一首首诗词,平平仄仄,但总有一处风景另我们回味无穷,百看不厌.诗人用诗词歌赋诠释自己的人生,作者用诗词里的风景阐释自己的心绪.作者用散文的笔法,让诗词中风景,情境再现,给人更充实感.2诗词中的风景 人生何处去 诗人用心去读风景,心境合一,山光水色便散发着人文的气息.“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无形的烟雾变成了有形的屏障,一个“织”字将变幻无常、轻盈的暮气变的凝重,滞泻,烟雾转化为一张无法穿透的网,让人感受窒息的绝望和孤独;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峦散发出袭人的寒气,翠绿得让人冷和寒.而感受到隔绝和寒冷的人正是孤楼上的“愁”客.“愁”是泛泛的情感,思离别是愁,思山河破碎是愁,思仕途坎坷,世道炎凉也是愁.只有被“愁”所笼罩的人才能从自然中读到这样的风景. 孤独,孤独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愁”眼看世界,一物一景弥漫着“愁”的气息,构成了诗词中伤感的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漂泊者身心疲惫时最能产生共鸣的风景,是夜半客船里走下的孤独游子内心的画卷:没有光明(月落)、凄惨(乌啼)、透心的寒意(霜满天),万物失去了活力和生气,一切被“愁”---漂泊之愁所吞噬.漂泊是精神上的漂泊,当精神无法寄托,“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秋气怀易悲,长波淼难溯.”---李百药;而精神一旦得以解脱,“晚来风景丽,晴初物色华.薄云向空尽,轻虹逐望斜.” ---李百药.当精神虚缈,身体困顿,人生之旅处在茫然之中,心灵就会发出滴血的“愁”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精神累了,象藤、树、鸦;藤是枯萎的藤,已经没有了生命.树是千年老树,飒飒的西风在吹着它走向风烛残年.鸦是昏鸦,失去了活力;道是荒凉的古道,不知通向何方,马是体弱无力的嬴马,再也无力负重,一切在这里忽然失去了方向和希望,人生何去何从.这是幅刻在心灵里凄凉、悲苍的图画,枯,老,昏,古,瘦字字震撼,让人悲泪欲出;而在心灵的最深处是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影子,那里是精神和身体的港湾.当愁思迸发,二幅画卷同时展现在眼前,悲凉是主旋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同样是二幅画卷,同样是悲凉中的温馨,但这里漂泊人在经历了绝望后,终于有了归宿.虽然天色将晚,山路依然漫长;寒风刺骨,雪中小屋冰冷无生气,但总算有了一处避风雪的地方.“风雪夜归人”多么幸运,温馨.柳永对漂泊的风景注释得更清楚,心有漂泊感,睹物而思情:“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那么漂泊之后的归宿是什么样的,杜甫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人的归属充满生机、活力,无论是经历千年寒雪,还是万里行船的磨难,都可以在这里安息.绝句里的屋子就是杜甫渴望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9. 作文到唐宋诗中旅游600字
到唐诗宋词中遨游
唐诗宋词,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你不去理它,它也不去理你,一旦你走近它,你会听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倾诉,你会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光芒。品唐诗宋词,其实就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当你合上那微微泛黄的书本时,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朦胧,并不难以领略,但,他很高尚,很深奥。走近它,其实很简单,来,让我们踏上这“简单”的心灵旅程……
——题记
那是你吗?迎着春而来。“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儿是你甜美的笑;“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草是你明亮的眸;“春风吹又生”,和风是你柔顺的发;“春来江水绿如蓝”碧水是你俊丽的嘴。春之美,即是唐诗美。
那是你吗?送着秋而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难言的凄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满月是你对亲人的思念;“无可奈何花落去”,败花是你沉默的无奈;“衡阳雁去无留意”,北雁是你思乡的苦涩。秋之悲,即是宋词悲。
听你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感悟到母爱的伟大;听你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感悟到时间的流逝;听你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感悟到一往无前的勇气。
听你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品味到苏东坡的狂放,豪迈;听你说,“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品味到岳飞的英雄气概;听你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品味到柳永的执著。
你是平凡的,你又是深奥的;你是开心的;你又是惆怅的。走近你,我看到了春之美,秋之悲,战场上的英雄豪情,士兵们的思想盼归。
唐诗宋词,中华之财富,世界之绝唱。正是一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缔造了无数的绝词妙句;留下了令人称道的千古奇词;贡献了百读不厌的人文经典;传颂了永不褪色的中华笑颜。
走近唐诗宋词,如畅饮沁人心脾的甘泉,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澄澈而明亮;走近唐诗宋词,如感受熏人心醉的海风,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纯净而宽敞;走近唐诗宋词,如领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安静而平和……
在经历这心灵之旅后;在感受一千年前的智慧光芒后;在领略久经逝去的自然之美后,相信你也会喊出:“其实遨游唐诗宋词之中很简单!”
10. 我感受到唐诗的魅力600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
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
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
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
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