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别离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2分)友人乘舟远去,两岸美景迅速后退,“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酒醒后的朦胧景象更显凄黯孤寂。(2分) 【情感2分,分析2分】

    小题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2分)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 【“乐景写哀情”1分,分析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诗人情感的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中描写景物及陈述的一些关键词,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加以体会即可。如“解行舟”体现了乘舟远行;“急”字衬托出送行者埋怨流水太急的心态;“人已远”表明了是诗人送别友人情景。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想象,便很容易体会出诗人抒发的情感了。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首先要知道这首诗歌是送别友人的离别之愁的基调,第二句对“红叶青山”的描写表现出色彩艳丽的色调,这种景色优美的写法,在表现手法上为以乐景衬哀情,通过这种强烈的景情反差效果,能突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惆怅之情。答题时,要先分析“红叶青山”的特点,再结合着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分析作答。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1~2题

    1.参考答案:颔联寓情于景。

    “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

    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意对即可)2.参考答案: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

    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

    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意对即可) 。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作者运用六个关于“泪”的典故来写泪。

    分别写了失宠之泪,别离之泪,伤逝之泪,怀德之泪,身隐异域之泪,英雄末路之泪。小题2:“未抵”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末两句的意思是:清晨,我来到灞桥边询问不舍昼夜流逝的河水,才知道一切人间伤心事,哪里比得上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苦啊!诗到此,令人豁然开朗,原来诗的构思异常新奇独特:前面六句,都是铺垫衬托,最后一联,才是本诗主旨。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手法的题目,没有直接写“泪”,但引用典故写“类”,实际是考核典故的作用,答题时答出典故表达的情感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只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可以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四个方面考虑,一般的情况都有炼意,景物描写一般都有炼境,此题是诗歌的结尾应从炼结构和炼意的角度考虑,结尾应是卒章显志的手法,从结构上分析,前面都是铺垫,最后一句点明情感。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题1:答:“早”“迟”;“早”字表现诗人少孤且饱经漂泊困厄,“迟”字明写诗人未能早日遇见李端这样的知音的遗憾之情,实则表现诗人与李端分别的伤感。

    小题1:答: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营造了悲意;“离别自堪悲”直抒悲意,为全诗定下深沉感伤的基调。

    尾联写诗人遥望远方,不见友人,不由悲从中来,掩面而泣;又想着世事动荡,后会难期,更增悲凉之意。(每联2分)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一“早”一“迟”,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早”“迟”各2分,括号中的内容不作要求。

    小题1:“悲”是情感之所在,首联以景来表现“悲”,先结合意象解析诗句,再回答作用,尾联是通过人的行为动作“掩泪”表现“悲”,步骤与回答首联相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