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感遇二首其二
1.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颔联中用得好的两个字是“空”“冒”,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2)作答本题也就是分析托物言志手法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众的才华;“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感慨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答案:(1)“空”“冒”(1分)“空”突出了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2分)“冒”意为“覆盖”,不但描摹兰若的身姿,而且突出了它花冠纷披、繁盛的情态.(2分)(2)前四句从形、色两方面赞兰若风采的秀美,突出其幽雅独特,借指自己出众的才华.(3分)后四句写兰若摇落,芳意无成,感叹其芳华零落,从而抒发自己对年华流逝,理想破灭的感慨.(3分)参考译文: 兰花和杜若生于春夏, 枝叶多么茂盛. 幽雅清秀, 空绝林中群芳的秀丽色彩, 朱红色的花下垂, 覆盖着紫色的花茎. 渐渐地白天渐短, 秋风也慢慢的吹拂起来. 时光流逝,花儿凋零, 美好的心愿到底如何实现?赏析: 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衬托花色之美的话,“朱蕤冒紫茎”则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这一笔以“朱”、“紫”等鲜明的色彩加以描绘,并由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全句的意思是:朱红色的花垂下来覆盖着紫色的茎,不但勾勒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描绘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 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富贵骄傲.兰若花红茎紫,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衬托兰若的绰约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幽独”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凋落.“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嫋嫋”来表现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此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如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此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寓颇深.这首诗颇像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与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显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像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2. 陈子昂感遇其二翻译
翻译 兰花和杜若生于春夏,枝叶多么茂盛。
幽雅清秀,空绝林中群芳的秀丽色彩,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花茎。 渐渐地白天渐短,秋风也慢慢的吹拂起来。
时光流逝,花儿凋零,美好的心愿到底如何实现? 原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扩展资料一、赏析 本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诗中的第二首,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
透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芳华易失、时不我待的感慨。 前四句赞美在幽静孤独的环境中,香兰和杜若的秀丽风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秀丽芬芳的香兰和杜若,生长在春天与夏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它们蓊蓊郁郁地,生长得非常茂盛。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在空无人迹的山林之中,有这么幽雅清秀、空绝群芳的色彩:朱红色的花冠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 后四句感叹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朱蕤紫茎的憔悴、凋零:“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天上这个光辉明亮的太阳,一天从早到晚,就慢慢地夕阳西下了,春夏一过,丝丝缕缕的秋风就吹起来了。“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一年一度,草木荣枯,到了秋天所有的花朵都要枯萎凋零了,尽管你是芳香四溢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与其它花一样,随着时令的变化,会很快地枯萎凋谢了。
二、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遇·其二 (唐朝陈子昂所写的古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子昂。
3. 陈子昂感遇其二翻译
翻译
兰花和杜若生于春夏,枝叶多么茂盛。
幽雅清秀,空绝林中群芳的秀丽色彩,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花茎。
渐渐地白天渐短,秋风也慢慢的吹拂起来。
时光流逝,花儿凋零,美好的心愿到底如何实现?
原文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扩展资料
一、赏析
本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三十八首《感遇》诗中的第二首,诗中以香兰杜若自喻,托物感怀,寄意深远。透露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抒发了芳华易失、时不我待的感慨。
前四句赞美在幽静孤独的环境中,香兰和杜若的秀丽风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秀丽芬芳的香兰和杜若,生长在春天与夏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它们蓊蓊郁郁地,生长得非常茂盛。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在空无人迹的山林之中,有这么幽雅清秀、空绝群芳的色彩:朱红色的花冠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
后四句感叹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朱蕤紫茎的憔悴、凋零:“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天上这个光辉明亮的太阳,一天从早到晚,就慢慢地夕阳西下了,春夏一过,丝丝缕缕的秋风就吹起来了。“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一年一度,草木荣枯,到了秋天所有的花朵都要枯萎凋零了,尽管你是芳香四溢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与其它花一样,随着时令的变化,会很快地枯萎凋谢了。
二、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遇·其二 (唐朝陈子昂所写的古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子昂
4. 感遇其二考哪句
感遇·其二,唐朝张九龄所写的抒情唐诗。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5. 感遇三十八首 其二 的翻译
【注释】:
这首五言诗通篇咏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丽,但好花还须绿叶扶。花叶掩映,枝茎交合,兰若才显得绚丽多姿,所以作品首先从兰若的枝叶上着笔,迭用了“芊蔚”与“青青”两个同义词来形容花叶的茂盛,中间贯一“何”字,充满
赞赏之情。
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衬托花色之美的话,那么“朱蕤冒紫茎”则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这一笔着以“朱”、“紫”,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并下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全句的意思是: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不但画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
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
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出不象牡丹那般浓妆艳抹,富丽堂皇。兰若花红茎紫,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特下“幽独”二
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零落。“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即写出了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袅袅”来形容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然而“袅袅秋风”并不平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
而变衰”(宋玉《九辩》),芬芳的鲜花自然也凋零了。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本篇为其中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受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象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
深。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颇象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它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正象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6. 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意是什么
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的意思 1、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2、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翻译: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秉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不能成阴? 扩展资料 对张九龄的感遇两首诗赏析 以上二首诗既独立成篇,相互之间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第一首诗暗骂忘恩负义,第二首诗因此叹息。
1、张九龄七岁能文,这既不排除他的天赋成份在内,同时也与当时社会以文开科取仕的整个历史背景有关。在这一背景下,家家户户都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让自己的男孩很早接受文学方面的启蒙教育,其中聪悟者脱颖而出,被朝廷录用。
张九龄即为其一,并累官至宰相职位,后因遭到另一宰相李林甫的打击和排挤,郁郁而终。他的《感愚》十二首诗或作于此时,所感者均为物之不平、人之不允、世之不公。
2、《唐诗三百首》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与第七首,分别咏兰桂与丹橘。 第一首诗的大意是,兰叶春来繁茂,桂花秋时皎洁,它们的欣欣向荣盛态,在春秋两季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佳节。
因为慕其芬芳,有人久坐林中而不去;因为贪其枝美,有人动手横折,这又岂是兰桂二木的本心所愿?寓世人忘恩负义之意,在欣赏的同时不知体贴兰桂二物的自然本性。 3、第一首诗着重于感,第二首诗则着重于遇。
丹橘“经冬”为一遇,依然以绿姿展世,不为严冬这种外因所困; “有岁寒心”为二遇,这可能与江南处于比较温暖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是主要是由丹橘本身所拥有的傲骨寒心内因所致; “阻重深”为三遇,可以尝试着将它的果实运送到北方,陈献于朝廷官员,却因为山水阻碍重重而未能成行; “不可寻”为四遇,丹橘一生所遇坎坷命运,不能用万事万物循环往复的简单自然规律来解释; “岂无阴”为五遇,尽管它的荫凉不亚于其他树木,然而世人张口闭口所言者只是载种桃树、李树而已,根本没有将丹橘放在心上。 4、在这里,咏丹橘历经苦难而得不到赏识,与中国古人对梅松的偏爱具有相似性。
梅只有经过寒冬腊月才能开花,松柏在光秃秃的岩面上经过多少次风吹雨打后才能够成材,而中华民族一般也是经过无数次战争、饥饿、流血与痛苦之后,才会暂得片刻安宁,因此它的人民也习惯了卑微的生活,对突如其来的幸福傍徨、犹豫、不敢接受,深怕在这幸福之后,隐藏着更为重大的灾难。 这也是张九龄之所以对劫难重重的丹橘情有独钟,却不象世人那样醉心于桃李二树的原因,在于表明自己“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志向。
以个人之一志而排众人所欲,又岂能为世风所尚?。
7. 感遇诗其二的翻译 陈子昂的啊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秀丽芬芳的香兰和杜若,生长在春天与夏天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它们蓊蓊郁郁地,生长得非常茂盛。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在空无人迹的山林之中,有这么幽雅清秀、空绝群芳的色彩:朱红色的花冠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 后四句感叹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朱蕤紫茎的憔悴、凋零: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天上这个光辉明亮的太阳,一天从早到晚,就慢慢地夕阳西下了,春夏一过,丝丝缕缕的秋风就吹起来了。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一年一度,草木荣枯,到了秋天所有的花朵都要枯萎凋零了,尽管你是芳香四溢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与其它花一样,随着时令的变化,会很快地枯萎凋谢了。
8. 感遇其二 是关于哪个季节的诗
这首是抒情诗,以物言情。
季节根据诗文算冬季的。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
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
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桃李媚时,丹桔傲冬,邪正自有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