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日日新我的唐诗生活与阅读

    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①有花有月却无酒无人;②风景美丽和处境凄楚形成巨大反差;③乐哀相衬;④更加突出作者寂寞无聊的悲凉。 (每点1分,共4分)

    小题2:①春日寂寞之苦;②官小职卑之愁;③年龄老大之恨;④前途渺茫之悲。(每点1分,共4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第二联的意思是:即使有花又有月,怎能受得了没有酒喝又没有人陪伴呢。有花有月景色之美,而没有酒喝,没有人陪伴,又是如此的之凄凉;乐景衬哀情,写出作者的寂寞无聊。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要了解注视,依据文本内容可知,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无聊之状。颈联转入写自身遭遇,“青袍”指代官职卑微,“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年龄老大。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写出途渺茫之悲。

    2. 古诗 明日歌 全文

    《明日歌》古诗原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百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度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歌》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我的一生都在知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道,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

    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明日歌》赏析: 这一首《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版只有时间难以挽权留。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不要今天的事拖明天,明天拖后天。

    要“今天的事,今日毕。”。

    3.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D

    小题2:“空”是一个副词,即空空、白白、徒劳的意思。李诗写楼中人在玉阶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却盼不来归人,加强了因空候而无归期的深深离愁。王诗强调名园之花虽然珍贵,但因主人奔走仕途,至老不归,以至空开空落,只有自己日日来赏,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喜爱乡村恬淡生活的心境。

    小题3:观点: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打磨……

    小题1:

    试题分析:这两句是说:名园之花虽然珍贵,但因主人奔走仕途,至老不归,以至空开空落,无人赏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是山野之人,没有名园别墅,但日日赏花,胜似那至老不归的富贵园主。

    小题2:

    试题分析:李词“玉阶空伫立”,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王诗意为:名园之花虽然珍贵,但因主人奔走仕途,至老不归,以至空开空落,无人赏爱。言外之意是:自己虽是山野之人,没有名园别墅,但日日赏花,胜似那至老不归的富贵园主。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与两首诗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但可以从“空”字的运用中得到一些启示,遣词造句都与作者的情感有关。解答本题还可以从《咬文嚼字》一文得到启示。

    4. 表达与交流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近日,湖北省襄阳

    1。

    小学生想当“美食家”、想当“土豪”的想法其实没什么不妥。但当学生产生这种理想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吃惊,并指责学生不该有这种想法。

    孰不知,这是当前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虚伪和矫情。只希望以所谓“高大上”的理想将学生培养成不食人间烟火而只为社会做贡献的“神人”,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价值追求和兴趣发展。

    这种自欺欺人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并无益处。既然学生有这些“现实理想”,教师何不组织学生讨论一下如何实现这些理想?以这些“现实理想”来激发学生的斗志,而不只是一味地担忧。

    2。参考例文成长需要阅读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习一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的结合体。

    ”以前我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我明白了,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我们成长需要阅读。我从呱呱降生开始便与书有着不解之缘:哺育我们的婴儿教育书;父母讲的故事书;哑哑学语的未来是我们的识字书;学龄前的连环画;上学时的课本;课外的各种散文、作文选、科普书、历史书和许多名著。

    可以说书在我的成长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分外喜欢阅读。

    尤其爱在傍晚和清晨读书。晨曦初露,斜椅桌边,任窗外黄叶如花,离愁飘挂,我的心却固守着与书的约定。

    或在傍晚,独坐窗前,听窗外西雨如诗,看书中人生如戏,“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无奈抉择,“卧薪尝胆数十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韧毅力,“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的绝代风华,无一不让我惊叹!行行文字仿佛片片美丽的音符,奏出一曲曲深邃而悠远的天籁。 日复一日,我就这样在一片书香中体味着作品的精髓,艰深的文字不再是理解的障碍,阅读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

    记得小时侯,我还不识字,妈妈就耐心的教我背唐诗,茶余饭后,妈妈便教我读《唐诗三百首》里的唐诗,妈妈说一句我就鹦鹉学舌地模仿一遍……上小学前,我已可以独立看一些故事书了。 低年级时候,我识字已经很多了,便迷上了课谱书籍,妈妈就帮我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厚厚的几本,宇宙气象,人类文明,世界地理,这些知识书上都有。

    每书中的每个问题都说得非常详细,真使人爱不释手。在如饥似渴阅读同时,我家又住进了一位新朋友——《新实际中国少儿十万个为什么》。

    这套书又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一次,老师在《美丽的海底世界》时,让我们自己更具体地介绍海底生物,我回忆起了在《新世纪中国少儿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的海龟生活习性,便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同学们听。

    当小老师的滋味真好,但这还得归功于我的书朋友呢!!现在九年级了,我当然回更注意的去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作文集、从文章中我不仅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也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渐渐地,我的文章已不再只有春花秋月、夏晓残冬了,飘忽的文笔中也多了几分沉稳、包容,学会了如何在多变的生活中使自己拥有超然而豁达的气度,有人惊讶于我的转变,而我的回答仅是淡淡一笑:“都是书的功劳。”

    读书是积累,知识的大小要靠日积月累才形成。 年华如水,一去不复返,怎样才能不让它白白流逝呢?靠的只是自己抓,抓住了 知识,抓住了今天,你就抓获了生命,抓住了未来。

    阅读将继续伴我成长,伴我生命之光环。1。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型,只要观点明确,语言流畅,思想健康即可。 例如,本题可以先解释“理想”的含义。

    理想,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尤其是小学生的理想,很多只是当下社会成功学的一种正常反映。

    我觉得,大人们都不能免俗,让小学生们谈那些特别俗的理想,就不应该受到任何的道德绑架。理想也没有崇高与低劣之分,无论是成为“吃货”,还是成为“土豪”,只要不违法,这些理想便都是值得尊重的,最起码是真实的。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有材料的命题作文,必须以“成长需要阅读”为题目。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写法有: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成长需要阅读”,一是成长,二是阅读。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成长需要阅读”是“需要”,而不是“一定要”。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如果你能把握命题作文的这五个方面,相信“成长需要阅读”一定能够脱颖而出。考点:按要求写作。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 阅读与成长 作文

    在阅读中成长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就像一位逐渐上走的爬梯者,不断在阅读中成长。

    我家的书架上,有许多书籍:有《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有我喜欢的《少年读者》、《学语文之友》等期刊,最多的是《水孩子》、《365夜童话》、《爱的教育》、《中华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孩子学习成长》和《孩子为你自己读书》等等。

    书,纺织起我美丽的童年。《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小王子》、《植物的奥秘》和《中国神话故事》陪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与我携手走进人生的开端——童年。书,是我的好朋友,我们都应该去读书,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喜怒哀乐,享受它教给我们的知识。

    我仔细阅读了《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的经典故事》里面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出生在养鸭的地方也没什么关系,就算受尽挫折和打击也没什么关系,终有一天,你会发现真正的自己,相信自己,相信梦想。

    我还读书了《少年读者》里面的一篇文章,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赎回你的灵魂》讲述是一位女主人公那颗善良的心,宽容的心,博爱的心。她为了儿子,放弃了玉镯,为了赎回少年的灵魂,再次放弃了玉镯。就是因为她的放弃,隐去了刀子的冷光,温暖了一颗被阳光遗忘的心灵,让少年重新找到了灵魂的方向,这是比童话更迷人的奇迹!读过此文,让人感觉满眼都是生命的新绿,满眼都是和煦的阳光,满眼都是勃勃的生机。

    其中,我最喜欢《植物的奥秘》,让我懂得了植物可以感觉气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所必需的五大要素是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养料。花儿为什么那么香?因为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还有睡莲为什么“睡觉”?其实睡莲闭合是同上于阳光的作用……世界里的植物都藏着那么多的奥秘,在植物的大花园里还有很有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自然现象,好像正期待着我去探索那缤纷灿然的植物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我生活中不能少的,不读书,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知识;不读书,我就失去了一种乐趣。读书,让我快乐的成长;读书,让我走向了成功!让我们一起去书的海洋。

    6. 我阅读我快乐我成长作文400~500字

    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习一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 智慧的结合体。”以前我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我明白了,这菊花就是告诉我们, 读书伴我成长2 书是类指挥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们的精神食粮。 我从呱呱降生开始便与书有着不解之缘:哺育我们的婴儿教育书;父母讲的故事书;哑哑学语的 未来是我们的 识字书;学龄前的连环画;上学时的课本;课外的各种散文、作文选、科普书、历史书和许多名著。 可以说书在我的成长中是比不可少的。 为崛起的中国喝彩 因此,我分外喜欢读书。尤其爱在傍晚和清晨读书。晨曦初露,斜椅桌边,任窗外黄叶如花,离 愁飘挂,我的新却固守着与书的约定。 读书活动之名人名言 或在傍晚,独坐窗前,听窗外西雨如诗,看书中人生如戏,“举身赴清池”、“自挂东南枝”的 无奈抉择,“卧薪尝胆数十载,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韧毅力,“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怎样阅读中外名著 的绝代风华,无一不让我惊叹!行行文字仿佛片片美丽的音符,奏出一曲曲深邃而悠远的天籁。 日复一日,我就这样在一片书香中体味着作品的精髓,艰深的文字不再是理解的障碍,读书对于 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需要, 而不是一种负担。 记得小时侯,我还不识字,妈妈就耐心的教我背唐诗,茶余饭后,妈妈便教我读《唐诗三百首》 里的唐诗,妈妈说一句我就鹦鹉学舌地模仿一遍…… 上小学前,我已可以独立看一些故事书了。 低年级时候,我识字已经很多了,便迷上了课谱书籍,妈妈就帮我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 厚厚的几本,宇宙气象,人类文明,世界地理,这些知识书上都有。每书中的每个问题都说得非常详 细,真使人爱不释手。在如饥似渴阅读同时,我家又住进了一位新朋友——《新实际中国少儿十万个 为什么》。这套书又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一次,老师在《美丽的海底世界》时,让我们自己更具体地介绍海底生物,我回忆起了在《新世 纪中国少儿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的海龟生活习性,便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同学们听。当小老师的滋味 真好,但这还得归功于我的书朋友呢!! 现在六年级了,我当然回更注意的去读一些优秀的散文、作文集、从文章中我不仅积累了许多好 词好句,也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渐渐地,我的文章已不再只有春花秋月、夏晓残冬了,飘忽的文笔中也多了几分沉稳、包容,学 会了如何在多变的生活中使自己拥有超然而豁达的气度,有人惊讶于我的转变,而我的回答仅是淡淡 一笑:“都是书的功劳。” 读书是积累,知识的大小要靠日积月累才形成。年华如水,一去不复返,怎样才能不让它白白流 逝呢?靠的只是自己抓,抓住了 知识,抓住了今天,你就抓获了生命,抓住了未来。书将继续伴我 成长,伴我生命之光环。 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冰心冥冥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除了父母的亲情,还有谁能支撑起我的生命?是书,这就是知识铸就的擎天柱,生命中的重要的精神支柱。 读好书 我首次结识书,已年过六岁,对大凡实施早期教育的家庭来说,这的确延误了不少时间,但这并不影响我和书的感情,初次碰到书,首先被吸引的是它那精美的封面。抚摸着封面,细腻,咝啦咝啦,双手像被雨后的飒飒西风轻吻,又像被牛乳沐浴,摸摸纸张,麻酥酥地醉心,第六感觉告诉我说“这是一本好书!”我将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上去,啊,又是别有一番天地,琴棋书画,真善美、假恶丑是她的精髓,她的真谛都在这儿啊!她使我的行为得到规范,使我的心灵得到洗礼。 这,便是“好书”。 好读书 约摸十一二岁,我体会到要将一本的好书的营养真正分解,“好读”是不可缺少的消化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清晨,手捧《骆驼祥子》仿佛看见祥子拉着车从我身边走过;捧着《鲁迅全集》仿佛在跟鲁迅先生谈心;晚上在灯光下仿佛看见保尔那坚定的背影,是他向我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好书,我的“偶像”,我的“心肝”,我爱读她,无需问为什么。 读书好 好书是诤友——这是我初中体会出来的。 她着实令我获益匪浅。这“益”不仅仅是指成绩优异,视野开阔,能说会道,她更给了我心灵上的慰藉。 好书,打磨我,塑造我,雕琢我,没有她的相伴,即使活到百岁,生命又有何充实的呢? 读书伴我成长,一路上的欢笑与悲伤,是她陪伴我,我爱读书,永远

    是不是有点太长了

    需要短一些的吗?

    7. 关于唐诗宋词结合生活的文章

    原创论文:流行乐坛中男歌手的古韵情结 ——唐诗宋词在近年流行歌曲中的化用 前言:“唐诗宋词在流行歌曲中的化用”不是什么新的学术话题,已经有很多的细心人结合唐诗宋词的化用做了专业的研究了,所以再重复什么理论难免赴了陈词滥调的陷阱,想来研究今年乐坛的流行歌曲应该还不至于落后多少,于是这篇论文的范围缩小了,首先,研究主要对象是近两年流行乐坛的歌曲,其次,研究附加对象是港台和大陆的男歌手。

    歌手和歌曲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如同诗人和诗歌是分不开的一样。另外,提到“复古歌”,此文中的复古概念与眼下的复古装,复古妆的“复古”概念不一样。

    我很纳闷为什么眼下时尚元素中将欧洲宫廷的风格元素称为我们民族的“复古”艺术,且不论它对错,我提到的“复古歌”就是有古感的歌曲。 当今乐坛出现的一批较有才华的年轻男歌手,会写的,能写的总会写上几首古典的歌曲,秀一秀自己的古典文学底蕴 ,事实恰是如此,写再美的再麻的白话词,真不如来几句古典的歌词奏效,毕竟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经典所在。

    与前几十年较有名声的一批随着古装剧一起窜红的歌曲——如《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相比之下,这些夹杂着新时代特点,新感情内容,新感情表达方式的新歌,又表现出了新的生命力。因为那个时代创作词的大家几乎是中年以上的对诗词古韵熟知的能手,而现代的一批新歌手往往借古典来增加感情效果,“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因此,现代的歌手大概是发现了这一“捷径”,开始泼一泼古典墨了。于是就有了“歌手要有多种创作风格才叫才子歌手”的舆论导向。

    但他们更加讲究词的美,即歌词的艺术效果。 港台的流行歌曲对唐诗宋词的化用与大陆的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拿上个世纪90年代的来说,“香港的流行的流行歌曲中古典诗词的渗透却明显超出大陆和台湾两个地方,这可能也是和香港古典武侠剧和历史剧的盛行是扯不断干系的。

    另一方面很注重粤语文化的渗透,歌词创作多以广东方言用词造句方式为基础,广东话本身就叫白话,其语言方式与文言有很多类似,所以很多香港词作人的作品,往往是大俗大雅于一身。再看台湾方面,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偏重于现代文本,更多关注风花雪月,但这也恰好是许多旧诗文的一个主要素材。”

    因此,由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差异,港台和大陆的歌曲定要分开研究。但,文章此处我暂不将两地作品分开,因为无论是大陆歌曲还是港台歌曲对唐诗宋词的化用,即是化用,便离不开几个基本化用方式。

    于是我先将一些炙手可热的作品揪出来凉凉。 首先,有些流行歌曲是对唐诗宋词的直接化用。

    我定义为“化诗”。当今歌手直接引用诗句的流行歌曲并不多,老一辈的作词家会直接将整首诗歌拿来配曲,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古装剧的主题曲。

    但是时下,拿整首诗歌出来配曲便不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因为诗歌本身就有一定的时代性色彩和传统色彩,全盘拿诗歌作曲的行为便体现不出作词人的天赋,再好听也不过是曲子旋律好罢了。因此歌手往往选择化用一句或者几句与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呼应的诗句来增添韵味。

    拿花儿乐队的《鹊桥仙》来说: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愿得一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而尽/春烟柳绿不如望你/叹这天下谁人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合最难为天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我在想着谁/路边的野花不理会/只盼双双鹊桥会/ 花儿乐队是大陆较能“搞”的一个年轻乐队。说他们能搞是公认的。

    这首歌的词也是他们所创,确切的说,更像是一个东拼西凑的结合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于李商隐的《无题》。

    同来自于李商隐的还有《无题》之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另外还有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些古代情感名句被他们拿来拼拼竟也成了压韵的一曲。其实这不难,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诗句大都写的很美,很隐约,很委婉,拿来后加个字减个字就容易把意思疏通了,而这一加字一减字后诗句本身的浓浓爱意似乎也减少了,毕竟没有了原诗中的感情的承接和呼应后,诗的韵味便少了个背景环境或者说氛围,于是在这首歌里诗句剩下的只有它们的含义和些许的古典气息了。

    因此,这首歌的词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文采艺术感可言,到是曲配的不错。 同样是用诗词,去年的一首耳熟能详的歌——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的高传唱度得益于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寂寞沙洲冷。”,但到了周传雄的手里,“寂寞沙洲”的冷不再是苏轼的不得志,而改为缘。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