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面包读后感心得体会
1. 唐诗和面包这篇文章含意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描述一颗老树,来感叹时间无情地流逝,及对生命的摧残,但是老树却静静地坚强地承受着这一切,赞扬了像老树般坚强的人。
岁月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留下一处处伤痕累累。“一棵树,静静地站在那儿。老得不成样子,很寒碜。它清贫得一丝不挂,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峋的骨,僵硬地伸展。”“皱在一起的树皮露出很浓很浓的黑色,几只小虫子在上面肆无忌惮地爬上爬下。”“细的那根要高出一米多,直直地伸向天空,像是要抓住点什么。是那些泛着金黄色的青春么?还是从指间流逝的或快乐或忧伤的日子呢?”“我只看见它现在的样子,那样僵硬倔强地站在我的面前,成为一个奇怪的雕塑,它像从地面突然长出来一样,每一道伤痕都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它的刃口割痛了我的视线。”从文章的这些句子中能说明这一主旨。
2. 学习唐诗的心得体会
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这里五段文字,三个论点。第一段主意是说:诗不从学力中来,亦不从理智中来。但接下去却又说:如果不多读书,多穷理,就不能极其至。极其至,就是达到最高阶段。最高阶段,就是“悟”。由此可知,他所谓“悟”,是以读书穷理为平时修养的基础。由此而获得“妙悟”,写出诗来,没有书本知识和理智思考的痕迹。
第二段是用四个具体形象来比喻上文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这里所谓“兴趣”,就是指盛唐诗人的“妙悟”。
第三段是批评“近代”诗人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就不免露出了“言筌”和“理路”的痕迹。
如果妙悟仍然要从多读书、多穷理得到,这个悟字已经和禅宗的悟有些距离,至少已落下乘的渐悟。看来严羽所谓妙悟,即是明清诗家所谓性灵,也就是梁启超所谓“因斯披里纯”,现代所谓灵感。读书穷理是诗创作的修养基础,但诗决不能直接从书本知识和理性认识中产生,而是要从一时灵感的触发中产生。妙悟、兴趣或灵感,就是严羽所谓别才、别趣。他所谓“近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就是说诗中所表现的只是文字的功夫、学识和思想,而没有灵感。
因此,这种诗就显得呆板凝滞,而“涉理路,落言鉴”了。这一节话是针对江西派诗人而言的。
3. 唐诗体会与心得 议论文
读了唐诗三百首后,我感到书里的诗个个都非常的好。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去泉,
去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诗意是:天平山白去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谧,天上的白去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必要奔向山下,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还有一首诗也很好,是这样写的: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去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到秋天只觉得万木萧条,不免感到悲伤。我说秋天比欣欣向荣的春天更好。在秋日晴空中那排腾云直上的白鹤多么矫健凌厉,把我们的诗情也带到蓝天上。这首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令人精神振奋。
背过了90首古诗,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受到古代诗人的那种伟大的精神,他们用简洁精湛的诗歌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有悲痛的报国情,有忧伤的相思情,还有婉转的亲情。像《陇西行》一样:“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将士们已经牺牲了,可家乡的亲人仍做梦盼他们回来,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和家人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憎恨。
每一首唐诗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只有背更多,就能吸收很多的营养,他对我们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4. 对《面包》这一作品的观后感受200字
金铃平时不喜欢打小报告,有一次她看到副班长倪志伟偷走了路边卖画片的老奶奶的两张画片。但是金铃没有告诉老师,而是巧妙的把这个事情写在作文里,善意地批评倪志伟的坏行为。
金铃学习中等,但是她很机敏。正直。善良。她为了做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做了种种努力。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我看完这本书后,想到:其实,如果想真心做一个好孩子其实不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发挥优点把缺点改掉,就是很好的好孩子了。我也要努力,争取成为一个好孩子。
5. 【经典唐诗读后感】
[经典唐诗读后感]在灿如星海的唐宋词中,有一颗星星时时照亮着我,经典唐诗读后感.那是文天祥在临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个响亮的名字,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处于元军大举南侵,南宋濒临灭亡的时期.为了救亡图存,他积极组织和领导宋军抗元. 这首诗表现的正是文天祥被俘之后宁死不屈、正气凛然的高尚节操.就是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表现了他坚强的爱国意志,成为我们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座右铭.每当我吟起《过零丁洋》,就觉得文天祥的一腔浩然正气充溢于天地之间.看文天祥的这首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我的自白书》: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人人都渴望生命,生欲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可矣!又觉得国亡我不亡就是耻辱,我必须与邪恶斗争.这首词告诉我历史上宋元两朝的盛衰,让我更加地热爱祖国,愿为祖国效力,宁死不当亡国奴.宋词是回味无穷的,宋词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读唐诗有感乐清育英学校 黄雯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唐诗是我在一年级时学的《咏鹅》.现在我想起这首诗,仍然读得津津有味.我喜欢读唐诗,吟诵起唐诗,就像唱歌一样高兴.因为在唐诗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学到很多在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它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觉得读唐诗是一种乐趣,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唐诗70首》.我把这本不值钱的书看作宝贝似的,都过了两年多了,还放在我家的书柜里.现在打开它,我读起里面的诗还是那么的着迷.这本厚厚的《唐诗70首》里,我最喜欢、记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静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作.记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读唐诗》.这首歌的开头就是朗诵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虽然只是说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亲,很想回到遥远的家乡与年老的母亲一起度过这寂静而冷清的中秋之夜.学古诗的好处有很多.读唐诗,丰富我的课外生活,让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有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我读了唐诗以后,觉得自己变得有教养了,不像以前那样孩子气,不懂道理.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成了一个小大人.《读唐诗》这首歌里还唱道:唐诗唐诗传家宝,一代一代传到我,文明哟古国……既然唐诗是宝,中国是文明的古国,大家还不快行动起来去读这个宝,去寻我们文明古国的宝!读《论语》,学做人乐清育英学校 陈天杨暑假里,爸爸要我背《论语》,读后感《经典唐诗读后感》.我接过一看, 学而第一四个大字映入我眼帘,下排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爸爸郑重地对我说:天杨,以后你每天背两句,要记住圣人的教诲.尽管我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可看到爸爸那虔诚的神情,我迟疑了片刻,为了不使爸爸失望,我只能装出很乐意的样子,高兴地说:好呀!开始背诵时,我只是勉强应付,死记硬背.到了后面,我才发现,这里面的寓意很深.在前十篇中共出现十五次孝.整部书主要讲的是仁.商鞅还讲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学的《弟子规》,只是根据《论语》中的一小部分进行扩写的.其中一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溪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叶公问子路,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呢?我这人呀,发奋时忘记吃饭.高兴时忘记忧愁.不知道老就要来了.如此而已.这句话使我很受感动.孔子,千年一见的奇才,却只说如此而已.做人,不能骄傲,也不能吝啬.《论语》中说过: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于不足观也已.周公是一个孔子都佩服的圣人,可孔子还说如果他骄傲而且吝啬,那就没有什么可赞扬的了.因为他的缺点像一朵朵乌云掩盖了他的才华这个太阳.《论语》使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如何做人,告诉我治国之道,告诉我孝道,它还告诉我仁义.《论语》,你就像一座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宝库,从做人到治国,你都说得让人心服口服.你让爱学习的人变得更充实.读唐诗宋词有感乐清育英学校 黄重文唐诗宋词,四书五经…… 当我唱起这首歌,一种自豪便涌上心头.因为我是中国人!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像一条条清泉流进我心窝.它是传家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岳飞,读过宋词的人都知道,他可不是一个小人物哟!其中,他写的《满江红》使我受益匪浅.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
6. 唐诗读后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7. 读后感,心得体会
我看了一本文学精选——《小公主》。这文中的“小公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什么呢?我想你一定一头雾水,那就让我慢慢道来吧!
这本文学精选《小公主》主要讲述了一个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 ——库尔上尉的女儿——撒拉•库尔。突然沦为了一个分文不值,受人耻笑、讽刺的小女佣!在残酷的考验下,她却一直维护公主的风度,最后在她身上发生的一个奇迹令她重新拾回了幸福的故事。
文中的撒拉多次受到拉比亚以及他人接二连三的讽刺打击,却能视而不见,一直维持着公主的风度。我觉得她那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崇高的品德非常令人佩服,她还有那纯真心灵及仁爱的心肠:在街上捡到钱,却到旁边的面包店问是不是有人丢了,得知没有后,买下面包,却又给店门的乞丐吃,而当时自己也三天没吃东西!
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件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听妈妈说说了那么一件事:在马路旁的行人道上,有一个高高的台阶,而一个没满一周岁的小男孩却要从着台阶上跨过去!而他的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但这小男孩却很想从这台阶上跨过去,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其中一只小腿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台阶上,但孩子还没有决定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这么站着。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
过了一会儿,小脚又一次地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憋足了劲!终于,两只脚都站在了台阶上去了,小男孩脸上同时也绽开了笑容!
从这件事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毅力!
8.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感想600字以上)
《蒋勋说唐诗》读后感
在读《蒋勋说唐诗》之前,我以为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严肃的文学研究作品,本已做好了“坚持”的准备,却不想一打开此书后,就被简洁直白,旁征博引的评论,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甚至舍不得合上,一口气看完了才罢休。
这本书通过介绍唐朝各个时期的六位诗人,讲述了唐朝的兴衰与唐诗文化随之的发展和变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而蒋勋先生对其中所蕴含的唐的精神的剖析,对唐诗格式的解说,令我对这首本以为已耳熟能详的诗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而李白又是另一种风格。《将进酒》的狂放不羁,《蜀道难》的大胆想象,李白作诗不受格律束缚,反而善加运用,在作者的带领下,我感受着《蜀道难》多变的韵律节奏,体会着李白用多变复杂的节奏韵律所表现出的蜀道崎岖难行,地形陡峭险峻的特点。安史之乱时期的诗圣杜甫,关心百姓疾苦的白居易,他们二人有很多描写战乱,兵役重压下百姓的苦难和无奈。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卖炭翁》的解读,令我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心里的悲哀和愤慨。而作者以两首诗对比白居易写《长恨歌》,表现出诗人的心境变化,令人感叹。李商隐的时代已是晚唐,昔日繁华只似大梦一场,在李商隐的诗中见到“向晚”,“凋碧树”,“夕阳”等意象,总让人感到一丝感伤。而有时,又有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有人说晚唐时的诗词藻华丽,但我读了这本书后,却感到自己明白了那个时代的诗人们那难言的情感。
在课堂上,我通过学习诗的形式,格律,平仄,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学习一首诗,而在这本书中,我随着作者细细感受每一首诗的精神,全然没有课堂上把诗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的全无意境,而仿佛有种沉浸在文学的氛围中的愉悦和轻松。书中不仅介绍唐诗,也详细地介绍了唐朝不同时期不同的风气,政治,大众的思想习惯,从而也使我很多以前有不理解或认为诗人写的奇怪的地方有了正确的认识,有盛唐的歌舞升平,思想开放,才有了李白的随意潇洒;有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战乱时期,才有了杜甫这般的忧愁悲愤;有晚唐繁华落尽,才有了李商隐的感伤嗟叹。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伟大,而作者则带领我们去真正理解,感受这份伟大。
9. 【古诗读后感
★古诗《悯农》读后感: 我国的古诗众多,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读着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烈日当空,农民们流着满头大汗,辛勤地锄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来,滴进了泥土里的情境. 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粒米饭,都凝结了农民伯伯们的劳苦!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好像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在饭堂吃饭的时候,我看见有的小同学非常挑食,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总是随便把饭菜倒进垃圾桶里.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古诗《示儿》读后感: 古诗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着非凡的意义,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却情景交融,表达出深刻的意境. 我们在小的时候,都背过这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给儿子所写的《示儿》,陆游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在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收复祖国的失地. 古人的这腔爱国情怀,令我深受感动.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新人,我们更要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与未来,贡献自己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