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求曹操所有的诗词歌赋和名句

    求曹操所有的诗词歌赋和名句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让县自明本志令》

    【译解】:为国献身,为大义牺牲,足以垂名后世。

    此为曹操扫平群雄时的志愿。

    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让县自明本志令》

    【译解】:不能因追求虚名而招来灾祸。

    追逐名利,害人害己。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

    【译解】: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作为;有作为的人也未必就有德行。

    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士人的“德行”与“有作为”之间的关系。

    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

    【译解】:有才能的那些人,即使有些短处,难道就因此而遗弃他,不用吗?

    原文后接:“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意为像陈平、苏秦这样被人四处宣扬有短处的人,都成就了大业,怎能因为有缺点就废而不用呢!

    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

    ——《文心雕龙.章表引》

    【译解】:上表不一定推让三次,又文辞不应浮华。

    《文心雕龙。

    章表》说:“昔晋文受封,三辞从命。

    ”曹操说,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辞让,不一定要三次。

    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

    ——《论吏士行能令》

    【译解】:没听说无才能的人及不作战的军士,都一样可以得到奖赏的,立功、兴国也不是他们这些人。

    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论吏士行能令》

    【译解】:贤明的君主,不用没有功劳的臣子,不奖赏不作战的军士。

    国家在太平时期崇尚的是德行,战乱时期奖赏的是那些有功劳、有才能的人。

    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选军中典狱令》

    【译解】:掌管关系人生命的刑法,是大事,要选精通法律的人来担当。

    “夫刑,百姓之命也。

    ”选用执掌刑法的人至关重要。

    智者之虑,虑于无形;达者所规,规于未兆。

    ——《作书与孙权》

    【译解】:聪敏的人考虑问题,事前都有计划和打算;旷达的人谋划一些事情,都具有预见性。

    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远见才能成就大事。

    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以高柔为理曹掾令》

    【译解】:国家安定时期施行教化,是把礼放在首位;平定乱世采取的政治措施,则是把刑罚放在第一位。

    十一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礼让令》

    【注译】:对人礼一寸,受人敬一尺。

    十二

    量时度理,进退合义。

    ——《三国志·魏书·田畴传》

    【译解】:分析时势,揣度事理,行为举止才合法-?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恒,田畴为向导,立了大功而固辞封侯之赏。

    十三

    失晨之鸡,思补更鸣。

    ——《选举令》

    【注译】:耽误了报晨的鸡,还想再叫一声补上。

    季阐有罪,后来曹操起用了他,他便发奋工作,以报答恩情。

    十四

    辞爵逃禄,不以利累名,不以位亏德谓之让。

    ——《艺文类聚》

    【译解】:辞去爵位和俸禄,不能因为争利而伤害自己的名声,更不能因为追求高官显爵而损害自己的品德,这样做才叫真正的让。

    提倡谦让。

    十五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译解】山永不嫌它高,水永不嫌它深,我将如周公一饭三吐哺那样接纳贤士,让天下有志者都归统于我。

    思贤若渴才能平定天下。

    十六

    圣人之用兵,戢时而动,不得已而用之。

    ——《孙子十家注。

    孙子序》

    【译解】圣人用兵,守时机而动,不得已才去用兵。

    表明了不可黩武的思想。

    十七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译解】累累白骨暴露在荒野,千里中原听不到鸡鸣。

    生灵涂炭百不余一,想起就令人痛断肝肠。

    战争给民众带来极大的悲苦。

    十八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

    【译解】满怀着慷慨激昂的感情,是由于心中的忧患久久难忘。

    用什么来释解这无边的愁思,只有那杯中的美酒杜康。

    十九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

    ——《孙子十家注。

    孙子序》

    【译解】:穷兵黩武,会自取灭亡;去武扬文却又迂腐不堪,也会灭亡。

    吴王夫差和徐偃王就是恃武与恃文的两个例子。

    二十

    心恬澹,无所愒(Kai) 欲。

    ——《气出唱》

    【注译】:心中清静、淡泊安闲,方可做到无贪欲。

    二十一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精列》

    【注译】:人都有死的时候,即使大圣大贤之人也都一样,何必还为死去担忧呢?

    二十二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秋胡行》

    【译解】:天地是那样的久远,而人生的道路却是很短暂的啊!

    二十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解】:神龟虽然长寿,但终有死亡的时候;飞龙尽管能腾云驾雾,神通广大,但最终也要化为乌有。

    诗人用神龟和腾蛇作比喻,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万物不变,人可成仙不死等神学迷信思想。

    二十四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却东西门行》

    【注译】:狐狸死时,头都向着自己的窟穴,人又怎能忘了自己的故乡呢。

    以狐死首丘比人之不忘故乡。

    二十五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注译】:人生命的长短,不只是由天来决定的,您只要能很好地保养身体,做到身心健康,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寿的。

    二十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译解】:老了的千里马,虽伏在马厩里,但仍想着还可以驰聘千里;有雄心壮志的人,虽然老了,但他高远的志向仍毫无减退。

    老当益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二十七

    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注译】:计划的实施,就像转动圆的物体一样的快,那么你的事情就如同摧枯拉朽般的极容易成功。

    做事先权衡成败,考虑轻重,方下决心行动,这样才容易成功。

    二十八

    士死知己,怀此无忘。

    ——《祭祀桥玄文》

    【译解】:士为知己者死,我一直不会忘记。

    二十九

    选其乡之俊造者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

    ——《修学令》

    【译解】:挑选乡里优秀的人才国家给予教育,会使过去的帝王其治国的好方法不至于废止,这样做,则有利于国家和人民。

    着眼未来,培养青年。

    三十

    性不信天命之事。

    ——《让县自明本志令》

    【译解】:天生不相信命运、鬼神之事。

    三十一

    得陇复望蜀邪!

    ——《三国志·武帝纪》

    【注译】:已得陇还想再得到蜀吗?

    三十二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求贤令》

    [译解]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举荐出来,我得到并任用他。

    任人唯贤无疑是开明的政治措施。

    三十三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三国演义》

    【译解】真正的英雄,胸怀伟大的志向,拥有奇谋良策,精通宇宙间的奥妙玄机,有掌控天地的志向。

    三十四

    举贤勿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

    ——《三国志》

    【译解】推荐贤能不要拘泥于他过去做了什么,提拔官吏不要受其有些短处的影响。

    用人要用其所长。

    三十五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译解】向东登上碣石山,气象万千观大海。

    水天相接浪涛涌,山岛耸立碧波间。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时作。

    毛泽东同志《浪淘沙》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之句。

    三十六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译解】太阳、月亮都好像是从海中升起,银河众星都好像在海的怀抱中运行。

    心胸开阔博大,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三十七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对酒》

    【译解】:都遵守礼法,都懂得谦让,大家就没什么可争论、诉讼的了。

    三十八

    黜陟幽明。

    ——《对酒》

    【译解】:降职或免去品德不好及没有才能的人,提升品德好而又有才能的人。

    用人须赏罚分明,才能贬恶进贤。

    语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三十九

    天地间,人为贵。

    ——《度关山》

    【译解】:天地间,人贵于万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