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画谱前面两句

    1. 唐诗画的后两句有哪两句景色

    唐诗画的后两句有哪两句景色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2. 蚕妇古诗前两句的意思

    前两句的意思是: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以下供参考: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can)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②张俞——宋代人。字少愚,号白云先生。

    益州郫(今四川省郫县)人。屡考进士不中,曾被推荐入朝作官,未应召,从此隐居四川青城山上的白云溪,过着闲适生活。

    著有《白云集》。 ③市——做买卖,买卖货物。

    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罗绮(qǐ)——丝织品的统称。

    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

    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解说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蚕妇》写在北宋时期,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朝廷,在自己浪费无度的同时,又对外敌妥协,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人民生活痛苦难言。

    诗人就在这一大背景下,描写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不经常进城,一直在贫穷的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整篇诗就好像是在讲故事: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

    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罗绮”的……这首诗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全诗没有任何一字的评论,也没有使用什么高深的联想,但是读者从字里行间,可以轻易地感受到诗歌的实际寓意,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古诗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 古诗梅花中的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

    梅 花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注释】1、数枝:几枝2、凌寒:冒着严寒3、开:盛开【翻译】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赏析】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法的新主张被推翻,已经历了两次辞相两次再任,他已经放弃了改革,离开朝廷,让庸臣们为所欲为。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国 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4. 古诗别董大前两句读出什么语气

    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因为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别董大二首

    【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作品鉴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5. 求:唐诗的前两句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原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这首诗是杜牧经过华清宫时,慨叹唐玄宗、杨贵妃淫糜误国而作的。

    “华清官”,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渲县南骊山上。唐玄宗常携带杨贵妃去游乐,杨贵妃生于蜀,好吃新鲜荔枝。

    荔枝容易腐烂,玄宗便令人从四川骑马飞奔,远道传送。为了争取时间,越山涉水,沿途践踏农田,伤害禾稼;同时,往往跑得人马僵毙,死者相望于道。

    这诗就是通过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题材,形象地揭示了建筑在剥削和奴役人民的基础上的统治阶级奢侈享乐生活的残酷本质。

    唐诗画谱前面两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