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起始课教案
1. 查找古诗词教案
10、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抒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解诗意,悟诗情。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 朝露----日希 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 东到海-----复西归? 不努力-----徒伤悲!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2. 急需,幼儿古诗课程的具体教案
幼儿古诗诵读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 中国古诗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载体,是我们的祖先运用了最灵动的、最睿智、最精辟的诗的语言来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工于音韵,注重意境,句式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经典。在21世纪的今天,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伟大的孔子曾经语重心长地教育自己的儿子——不学诗,无以言,我相信前人留下来的东西让我们这些后辈值得一生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幼儿园中通过开展诵读古诗教学,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接受诗教,旨在向幼儿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培养幼儿的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自2005年至今,我园一直进行着幼儿古诗教学的实践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老师的发展。采用了“情景表演、与昆歌结合、课件展示”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让每一个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古诗活动中能诵读古诗、理解简单的诗意,提高生命质量。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顺利地进行古诗诵读教学活动要注意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园关系等几点,才能更好、更快地使古诗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师生关系融洽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倍至的,小心翼翼触及年轻的心灵”,因此,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育人环境于古诗教学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精神氛围,这也将有利于古诗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与学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优秀教师第一要素是爱孩子,真诚关爱,深入理解,用他们爱听的话拨动他们的心弦,告诉他们,他们的古诗学得很棒,学的真快,像古诗里的人一样能干等,来加强与幼儿沟通,让幼儿觉得学诵读古诗是件快乐的事,喜欢和老师一起吟诵、欣赏、阅读。
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如:幼儿在学新知识时,有的幼儿在家里学过,有相当的经验,老师就请他当小老师,为他们创设大胆表现的机会,把他们自己写画的古诗作品张贴专栏中,接纳他们提出的评比“小诗人”的建议等,这种信任和支持使孩子兴趣盎然,学习兴趣高涨,自信自能。同时教师把握住语言的艺术,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暗示让幼儿分辨自己做得好不好,当孩子有了细微进步,教师都能发自肺腑的为幼儿真情喝彩。
二、幼儿之间合作点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构建幼儿互相沟通、互相协调的心理氛围,对激发幼儿个体情感和情趣十分有作用。幼儿个体智慧有限,差异存在,采用个人学、小组学、全班学方式,让幼儿在全班学习中找到问题聚焦,教师根据幼儿需要让幼儿自愿组合小组,诵读古诗作品,在和谐中寻找情趣,互相交流。
在小组学习互助互教,能力强的可以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还可以交换自己文学作品,幼儿间互相沟通、欣赏模仿,喜欢在一起学习,不仅可以有机会让老师在别的同伴面前表扬自己,能有机会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关注,情感活跃,学习效果惊人,在良好生生学习氛围中,幼儿理解、表达交往力都得以提高。 如在区域活动,我们开展了“古诗话廊”孩子们甚是喜欢。
幼儿把从家中带来自己最喜欢的古诗书,在游戏中与伙伴分享,并且津津有味的诵读。在饭后还会意犹未尽的拿起古诗书和自己的好朋友,三五一群、四五一伙的欣赏古诗、表演古诗、绘画古诗。
在这里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了轻松的环境,孩子们在诵读的时候就能自由的组合、大胆积极的表现。 三、家园配合默契点 《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
的确是这样的,任何活动的生成、组织都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家庭资源是我们幼儿园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合理的运用这一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与利用。
而家长对古典文学教育意义,实施方法、认识程度决定学习效果,做好家长工作是幼儿获得兴趣的保证,因此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观念。在我们进行“古诗诵读”活动,得到了家长的鼓励与支持。
进行家长调查时,我们来借助家长的力量一起进行古诗诵读得教学活动,如对古诗《回乡偶书》家长提出以故事、小品等来演绎古诗,让幼儿理解简单的意思。家长的出谋划策,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古诗的渠道,家长的支持让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便利,因此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家长的观念,对家长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让家长为孩子布置良好阅读学习环境,让家长在行为举止上成为孩子学习榜样。
我们会通过家长会、文学沙龙等多种形式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请家长在家中为幼儿设立“小小诗书屋”多引导孩子看古诗的书、多诵读古诗,多引导幼儿发问、思考、讨论,并通过家庭游戏、角色扮演、绘画古诗,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以引起幼儿对古诗的真正兴趣,真正体味古诗中所蕴含的诗意。从而,幼儿与古典文学的接触天地更加广泛了,文学熏陶的时间增多,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家园的情感也会由此得到了沟通。
四、教师素质提高点 要使古典文学释放出魅力,课程获得成功,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美术、文学修养,有把握分析教材的能力,。
3. 古诗教案怎么写
给个例子给你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
4. 中班幼儿古诗教案早发白帝诚城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歌所描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361323639绘的景象。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 李白,白帝城,猿,小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古诗,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吗?让我一起来念一下吧!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谁啊?(李白) 李白是唐朝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你们想不想见见李白啊?(出示李白的照片)。
李白的一生创作了许许多多的古诗,有些是我们学过的,有些是我们没有学过的。 二、感受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古诗,初次欣赏古诗。 师:“今天,徐老师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首李白的诗,题目叫《早发白帝城》。”
(教师完整朗诵古诗)请你们听仔细了哦! 2.揭题释题。 师:“刚刚老师把古诗念了遍,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听清了古诗的题目,请你来说说看。
(引导幼儿说出题目早发白帝城) 师:“那你们知道早(早上)发(出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吗?”(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师:“今天老师把从白帝城拍来的照片也给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帝城是什么样的把!”(出示图片)。这个就是白帝城。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整首古诗大意 师:“一大早,诗人李白乘着小船从白帝城出发,到千里之外(很远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也听见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你们知道李白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吗?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古诗,然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完整朗诵,注意节奏) 师:“你们从古诗中听到了什么?”(教师重复幼儿说的古诗) 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学说古诗) 小结:刚刚我们小朋友都听的很仔细。
那你们想知道古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什么意思么?(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耳边仍然响着沿岸猿的叫声,轻轻的船儿早已越过千山万岭。
出示猿,小舟的图片。(诗人站在船头,耳边想起了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下来,由于小船飞速而下,诗人又听到了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我们可以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先听老师来念一遍。(边打节奏,边念) 三、教师指导幼儿念古诗 1.教师指导幼儿朗读。
(注意节奏) 2.幼儿集体朗读。(教师声音放轻) 3.请个别幼儿表演。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结束:老师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可棒了。现在,我们一起在来念一遍,好不好?(用好听的声音,注意节奏,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