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天姥山唐诗

    1.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有哪些含义

    翻开《全唐诗》,书中收录的2000余位唐代诗人中,竟有400多位诗人游过江南吴越一带,并且占将近五分之一的文人曾在天姥山吟诗作赋。

    难怪有人不禁赞叹: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在天姥山,谢灵运可谓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唐诗之路”发端的象征性人物。官场失意又怀才不遇的谢灵运罢官还乡,自此纵情山水。

    后来,他慕名来到天姥山,自制了“谢公屐”,即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这样山下山都十分省力。泉水泠泠,鸟声嘤嘤,守拙园田,攀登险峰,就这样,仕途失意的他,在天姥山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成就了他在中国山水诗歌史上的不朽地位。

    深受谢公的影响,“诗仙”李白慕名而来,“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沿着谢公的足迹,他四进浙江,三至剡溪,四登天台山,在“唐诗之路”上留下26首诗篇。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都城。

    次年,他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梦游天姥山吟留别》。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之气,尤其是这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李白在畅游山水间的心得感悟,流露其不慕权贵的傲骨,成为了一代文人超凡洒脱的标榜。

    公元731年,20岁的“诗圣”杜甫,在越中游历4年之久。即使在他卧病在床晚年的一首自传性的叙事诗《壮游》中,仍未忘记游历天姥山的情景,写下了“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绝美诗篇来慨叹天姥山之壮丽,表述自己怀着一种不可磨灭的山水情怀。

    2. 梦游天姥吟留别,古诗体吟的特点这种诗体对李白

    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答案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在艺术上具有杰出的成就。李白擅长七言、杂言的歌行,本篇是他歌行中的一篇杰构。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曰:“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即举此篇为体现李白风格的代表作品。以后明清评论者在论列李白歌行时,也常提及此诗。李白的许多诗篇,往往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手法,笔势豪放纵逸,其歌行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本篇更是如此。现代学人对此已多有分析,这里只简单地谈两点。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答案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一是本篇中间写梦游天姥山一段,写得具体详赡,形象鲜明。李白的许多诗篇,往往以纵放概括的笔调,着重倾吐豪情,不重视作具体的描绘。本篇中间一段则不然,描写较为详赡。先是写自己着屐登山,一路上所见所闻景象,见出境界开阔,继写山势幽深,猛兽深林,青云淡水,物象变化多姿。忽然石扇打开,仙境展现,显示出璀璨艳丽的仙人及其车驾下降的情景。这一段较为具体详赡的描写,形象鲜明,给人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的感觉。这种描写,只有《蜀道难》可与之相比。只是《蜀道难》着重写蜀道的高峻险阻与蜀地不可久留,气氛显得凄怆危苦;本篇着重写美丽的山中景色与仙境,其中虽有“熊咆龙吟殷岩泉”等二句惊险景象,大体上显得气氛舒坦愉悦。

    二是句式长短错综,变化多端。这也以中间梦游天姥一段为突出。短句有四言的、五言的,长句有六言、七言、九言的,交互穿插,配合了景物的变换与情绪的起伏,打破了较平板的统一七言句式,显得富有变化,成功地表现了跌宕起伏的情景。这种长短句式变换的格局,也与《蜀道难》篇接近。值得注意的,是此篇中运用了“列缺霹雳”四个四言句,文辞短促而铿锵有力,以下即从描写山景转移到展示仙境,变换了境界;而《蜀道难》后面则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短促强劲的四言句,把描写对象从剑北引渡到剑阁和剑南区域,变换了境界。《梦游天姥吟》、《蜀道难》两篇都是李白歌行中的杰构,读来使人感到特别淋漓酣畅,跌宕多姿,它们在艺术描写方面的相似相通之处,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3.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古诗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文

    出海归来人谈起瀛洲,

    总是说仙山飘渺,仙路难求。

    吴越之地人讲道天姥,

    常常说云霞时有,或可一游。

    天姥山直入天际,蜿蜒纵横,

    山势盖过了五岳,山体掩蔽了赤城。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

    却也向东南方膜拜倒倾。

    正是对高山无限的向往,

    把镜湖送入我的夜梦。

    夜梦中,湖月照着我身影,伴我来到剡溪。

    剡溪边,清水荡漾,清猿哀啼,

    仿佛在告诉我,这就是昔日谢公的住地。

    天还未亮,从住地出发。

    脚踏谢公穿过的那种木屐,

    身登高耸入云的古朴石梯,

    山腰里看见初升的红日,

    天空中听闻报晓的天鸡。

    千条万条,山路逶迤,观花赏石,留连不已。

    夜幕忽至,泉水奔腾,响彻丛林,惊破长空。

    夜空中,云层密布,大雨将至。

    丛林里,水波流动,轻烟泛起。

    忽然电闪雷鸣,顷刻山崩峦摧。

    轰然一声大响,现出一道石扉。

    石扉内,广袤无垠,天地无限,

    日月普照,金碧辉煌。

    猛虎鼓瑟,轻鸾驾车,

    以霞为裳,以风为马,

    无数仙人下到楼台,列队如麻。

    仓促间我灵魂受到惊吓,

    醒来后不见了美景烟霞。

    惟有清冷的枕席,伴我一声长叹:

    人世间的喜乐也如梦幻,

    终会化作东流之水,去而不返。

    和朋友们离别了,不知何日再能团圆。

    就把白鹿拴在青青崖边,

    等候你们同游名山大川。

    游玩的乐趣远远胜过作官,

    我又怎么会舍弃行乐,巴结当权,

    低三下四,而使自己难展欢颜!

    4. 阅读第一段,品读越人人口中的天姥山有什么特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倾情歌颂了天姥山的不凡气势。

    由于唐代诗人的相继来访,形成了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 ,同时也使得天姥山成为后人无限向往的神奇仙境。然而就是这么一座神奇的山,却在其后的一千年里沉寂下来,从此湮没于历史的滚滚烟尘之中。有关专家认为,天姥山的“失落”是一个谜,这在中国的名山演进史上是一个奇特现象。其他受到古代名人推崇的名山从古至今都保持着相当的知名度,唯独天姥山却不知什么原因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中,从而走向了孤寂。

    20多年的潜心研究,使70高龄的竺岳兵成为了“唐诗之路”的专家。竺岳兵指出∶“唐以前,在中国文人的眼中,天姥山的地位比泰山还要高。因为泰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需要,进行国家祭奠的地方,而天姥山则是文化名山,是当时的文化名人最为向往的仙山之一。”

    竺岳兵发现的“唐诗之路”为世人找到了一双重新审视这一方山水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人们得以知道,新昌这个浙东的山区小县,乃是中国山水诗画之滋生地、佛教中国化和道教巩固充实时期之中心地和唐代诗人的乐园。竺岳兵的学术观点得到了当代著名学者的肯定,特别是《剡溪--唐诗之路》一文,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认为他为天姥山恢复了荣耀,为中华民族找回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5. 含有云的唐诗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为有云屏无限娇,风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3、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挂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4、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焟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佛槛落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楼台月下逢。

    。。。..

    6. 求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原文,有拼音的那种

    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一作《别东鲁诸公》。选自《李太白全集》)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sù)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zhuó)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yù),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luán)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huǎng)惊起而长嗟(jiē)。惟觉(jué)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qí)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选自《李太白全集》。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越州(绍兴),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鲁东诸公》。

    天姥山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