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三百首》由盛到衰

    1. 野望杜甫中,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结合注释说说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

    《野望》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

    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

    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杜甫《野望》诗共有两首,均表达出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国破家亡,天涯漂泊的情怀。【注解】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3、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6、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8、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韵译】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

    “西山”在成都西 ,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南浦,南郊外水滨。清江,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家国和个人的感怀。

    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

    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

    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

    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点评】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吐蕃在四川边境作乱,作者身居草堂,以“野望”为题,表现了一种感伤时局、忧国忧家、怀念诸弟的沉痛感情。

    本诗由景入题,忧时忧国,语言淳朴,感情深沉。 诗的首联写野望时所见的西山和锦江景色;颔联由野望联想到兄弟的离散和孤身浪迹天涯;颈联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尾联写野望的方式和对家国的深沉忧虑。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远望苍茫的岷山,终年积雪,松(今四川省松潘县)、维(今四川省理县)、保(今四川省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城都有重兵驻防;近看南郊外百花潭清澈见底,锦江碧水东流,万里桥横跨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海内连年战乱,流落在河南、山东一带的几个兄弟音讯断绝;彼此漂泊天涯,远离家乡,只我孤身一人在此,好不凄楚。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我只有将迟暮之年,交与多病的身躯;在国家存亡的危机时刻,我至今尚未能为国家尽一点绵薄之力。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我独自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地萧条,不禁令人神伤。【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

    2. 记录唐朝由盛而衰的诗句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到了成都,后到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1、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杜甫 《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4、杜甫 《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5、杜甫 《石壕吏(陕县有石壕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杜甫 《新安吏》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7、杜甫 《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馀。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8、杜甫 《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9、杜甫 《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烝黎。10、杜甫 《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11、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2、杜甫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13、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14、杜甫 《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5、杜甫 。

    3. 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诗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

    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

    以体裁

    为经,以时间为纬.

    我们再来看看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

    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

    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

    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

    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

    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所以唐诗三百首作者要编辑这么多。

    唐诗三百首里面传闻的那首宋词是张旭的《桃花溪》,内容如下: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莫砺锋先生在《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发表《<;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

    考证出《唐诗三百首》所选张旭名篇《桃花溪》实乃宋朝人蔡襄所作,题为《度

    南涧》,造成很大影响,几欲成为定论。but,这是有争议的,到底是不是还不是

    很清楚地。

    4. 唐诗三百首 用到盛字有吗

    当然有,奉上,请参考:

    《唐明堂乐章.角音》武则天

    出震位,开平秩。

    扇条风,乘甲乙。

    龙德盛,鸟星出。

    荐珪篚,陈诚实。

    《驾幸三会寺应制》上官昭容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郊庙歌辞.送神》包佶

    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

    送迎灵驾神心享,跪拜灵坛礼容盛。

    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鱼遂翔泳。

    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

    《送神》包佶

    微穆敷华能应节,飘扬发彩宜行庆。

    送迎灵驾神心飨,跪拜灵坛礼容盛。

    气和草木发萌芽,德畅禽鱼遂翔泳。

    永望翠盖逐流云,自兹率土调春令。

    《奉和恩赐乐游园宴应制》苏颋

    乐游光地选,酺饮庆天从。

    座密千官盛,场开百戏容。

    绿塍际山尽,缇幕倚云重。

    下上花齐发,周回柳遍浓。

    夺晴纷剑履,喧听杂歌钟。

    日晚衔恩散,尧人并可封。

    《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苏颋

    北风吹早雁,日夕渡河飞。

    气冷胶应折,霜明草正腓。

    老臣帷幄算,元宰庙堂机。

    饯饮回仙跸,临戎解御衣。

    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方伫勋庸盛,天词降紫微。

    《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苏颋

    右地接龟沙,中朝任虎牙。

    然明方改俗,去病不为家。

    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朔风摇汉鼓,边马思胡笳。

    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当看劳还日,及此御沟花。

    5. 唐诗三百首之所以流传久远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

    唐代政治开明,也没有明清时期文字狱的压迫,所以诗风很开放。

    同时唐朝的覆灭其实也是具有一定的戏剧性的。盛唐时期,诗仙李白俊逸豪迈,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象大胆瑰丽,诗篇也是多产。

    人们口耳相传,耳熟能详,自然方便传扬啊。还有就是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圣之称,由于生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诗中多描写显示,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三吏三别更是描写了安史之乱的流离之苦民不聊生和多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更多的是无奈于现实。其他的像白居易这样的文人都写出动人的瑰丽诗篇。

    同时中国古代诗篇以唐诗为代表还因为唐朝开放,所以诗篇的产量最多,就李白一人至今流传的诗篇就有990多首,由此唐诗的产量可见一斑。

    6. 读唐代诗词有感1200字作文网

    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长久的,是无限的。知识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从遥远的古代款款走来,并且一直走下去,会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它经过的生命。

    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让我认识了“诗仙”李白,读了他的诗让我认识了“诗仙”,使人壮思云飞、逸兴满怀,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让我认识了“诗圣”杜甫,他的诗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虽然广泛,但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中的社会面貌,所以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他与李白是好有,并合称“李杜”。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古长”(调张籍)。李杜的诗,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读《唐诗三百首》还让我认识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刘熙载曾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

    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唐诗三百首》由盛到衰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