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点将录

    1. 擅长古诗者进

    金农的绝句 金农是个画家,也有诗名,扬州八怪之一。

    他大器晚成,五十岁以后才认真作画,画家的天才被埋没了五十年, 一旦萌芽破土, 就迸发出了奇光异彩。他的诗, 有的是他成为画家之前写的, 有的是成为画家之后写的, 都常常闪烁出他画家的天赋。

    画家用笔作画, 但是功夫首先在一双眼睛,能见人所共见,又能见人所未见。凑巧画家眼有所见, 心有所动, 提起笔来, 没有作画, 他写诗了,南瓜藤上结茄子,那一定了不得, 不得了。

    谓予不信, 请看金农的诗, 不错, 是画家的诗: 《岁暮杂书五首》之四 鸥波亭外水蒙蒙, 记得今秋携钓筒。 消受白莲花世界, 风来四面卧当中。

    大千世界, 我为其主。 无此气概, 成不得大事业。

    艺术家亦然。美景良辰常有, 愧我辈自不能消受也。

    黄仲则原韵《绮怀》十六首之十四 经秋谁念瘦维摩,酒渴风寒不奈何。 水调曲从邻院度,雷声车是梦中过。

    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 从此飘蓬十年后,可能重对旧梨涡。

    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常州)人,自称黄庭坚后裔。四岁丧父,家贫力学。

    十六岁参加常州府童子试获第一名秀才。然“生于盛世运偏消”,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黄仲则才高气傲,学遍古今,“沉酣经藉,融液子史,”在朱筠门徒中,数他年龄最小,但才高志深。吴兰雪云:“仲则诗无奇不有,无妙不臻,……吾尝论海内诗人,能从古人出而不为古人所囿者,藏园而外,必推仲则第一。

    ……”张维屏云:“古今诗人,……众人共有之意,入此手而独超;众人同有之情,出之此笔而独?……有味外之味,……有音外之音,……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舒铁云的《乾嘉诗坛点将录》把黄仲则比为行者武松,王峰说,很是莫名其妙。

    黄诗哀婉流丽,何曾有“血溅画楼,尸横灯影”的杀气!还是洪亮吉《北江诗话》里的“咽露秋虫,舞风病鹤”八个字来得贴切。 乾嘉时期考据学盛行,影响及于诗坛,以学问、典故、古辞为能的“学人之诗”成为诗坛主流。

    黄仲则的诗是当时少有的“诗人之诗”,晚清包世臣称赞他说:“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李泽厚最喜其“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句。

    又有“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句,突显文人之轻,之不合作;悲歌慷慨,抒尽胸中孤愤之气。

    有《两当轩集》。除诗词负盛名外,黄仲则行楷在苏轼、黄庭坚之间,分隶极古质,亦工画,擅山水,兼长鉴古,旁通篆刻。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二 黄景仁传 黄景仁,字仲则,武进人。九岁应学使者试,临试犹蒙被索句。

    后以母老客游四方,觅升斗为养。朱筠督学安徽,招入幕。

    上巳修禊,赋诗太白楼。景仁年最少,著白袷立日影中,顷刻成数百言,坐客咸辍笔。

    时士子试当涂,闻使者高会,毕集楼下,咸从奚童乞白袷少年诗竞写,名大噪。尝自恨其诗无幽、并豪士气,遂游京师。

    高宗四十一年东巡,召试二等。武英殿书签,例得主簿。

    陕西巡抚毕沅奇其才,厚赀之,援例为县丞,铨有日矣,为债家所迫,抱病逾太行,道卒。亮吉持其丧归,年三十五。

    著两当轩集。子乙生,通郑氏礼,善书,早卒。

    黄仲则: 到死未消兰气息,他生宜护玉精神。 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我今垂翅负天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2. 请问七绝诗有哪些写作规范呀

    七绝:是由律诗演变而成。七言绝句的结构是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押为两韵,二、四句入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平仄格式有四种:

    即: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四种。

    平仄律源于唐代以前的“双换头”。其主要规律是:格律诗的一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交替,相对的两句(对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相对立。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要相粘。如一首七言诗,其第一句如果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本句之中平仄交替),第二句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即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平仄对立。第三句必须是“平平”,起首,以与上一句相粘。另外,格律诗还讲究首句是用两平声字起首还是用两仄声字起首,前者称为“平起式”,后者称为“仄起式”。还有,人们作格律诗时对平仄声宇的运用可以灵活掌握,一般的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指一句之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平仄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因为是节奏点之所在,则必须严守原格律平仄的规定,要做到“分明”。

    3. 被称作咽露秋虫.舞风病鹤的诗人是谁

    黄仲则(1749--1783),名景仁,字汉镛,自号鹿菲子,江苏武进(常州)人,自称黄庭坚后裔。

    四岁丧父,家贫力学。十六岁参加常州府童子试获第一名秀才。

    然“生于盛世运偏消”,时乖命蹇,落拓平生,年仅三十五岁就贫病以终。 黄仲则才高气傲,学遍古今,“沉酣经藉,融液子史,”在朱筠门徒中,数他年龄最小,但才高志深。

    吴兰雪云:“仲则诗无奇不有,无妙不臻,……吾尝论海内诗人,能从古人出而不为古人所囿者,藏园而外,必推仲则第一。……”张维屏云:“古今诗人,……众人共有之意,入此手而独超;众人同有之情,出之此笔而独?……有味外之味,……有音外之音,……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

    舒铁云的《乾嘉诗坛点将录》把黄仲则比为行者武松,王峰说,很是莫名其妙。黄诗哀婉流丽,何曾有“血溅画楼,尸横灯影”的杀气!还是洪亮吉《北江诗话》里的“咽露秋虫,舞风病鹤”八个字来得贴切。

    乾嘉时期考据学盛行,影响及于诗坛,以学问、典故、古辞为能的“学人之诗”成为诗坛主流。黄仲则的诗是当时少有的“诗人之诗”,晚清包世臣称赞他说:“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

    李泽厚最喜其“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句。又有“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句,突显文人之轻,之不合作;悲歌慷慨,抒尽胸中孤愤之气。 有《两当轩集》。

    除诗词负盛名外,黄仲则行楷在苏轼、黄庭坚之间,分隶极古质,亦工画,擅山水,兼长鉴古,旁通篆刻。

    4. 绮怀诗怎么背

    绮怀 楚楚腰肢掌上轻,得人怜处最分明。

    千围步障难藏艳,百合葳蕤不锁情。 朱鸟窗前眉欲语,紫姑乩畔目将成。

    玉钩初放钗初堕,第一销魂是此声。 妙谙谐谑擅心灵,不用千呼出画屏。

    敛袖搊成弦杂拉,隔窗掺碎鼓丁宁。 湔裙斗草春多事,六博弹棋夜未停。

    记得酒阑人散后,共搴珠箔数春星。 旋旋长廊绣石苔,颤提鱼钥记潜来。

    阑前罽藉乌龙卧,井畔丝牵玉虎回。 端正容成犹敛照,消沉意可渐凝灰。

    来从花底春寒峭,可借梨云半枕偎。 中表檀奴识面初,第三桥畔记新居。

    流黄看织回肠锦,飞白教临弱腕书。 漫托私心缄豆蔻,惯传隐语笑芙蕖。

    锦江直在青天上,盼断流头尺鲤鱼。 虫娘门户旧相望,生小相怜各自伤。

    书为开频愁脱粉,衣禁多浣更生香。 绿珠往日酬无价,碧玉于今抱有郎。

    绝忆水晶帘下立,手抛蝉翼助新妆。 小极居然百媚生,懒抛金叶罢调筝。

    心疑棘刺针穿就,泪似桃花醋酿成。 会面生疏稀笑靥,别筵珍重赠歌声。

    沈郎莫叹腰围减,忍见青娥绝塞行。 自送云軿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

    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 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

    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轻摇络索撼垂罳,珠阁银栊望不疑。

    栀子帘前轻掷处,丁香盒底暗携时。 偷移鹦母情先觉,稳睡猧儿事未知。

    赠到中衣双绢后,可能重读定情诗。 中人兰气似微醺,芗泽还疑枕上闻。

    唾点著衣刚半指,齿痕切颈定三分。 辛勤青鸟空传语,佻巧鸣鸠浪策勋。

    为问旧时裙衩上,鸳鸯应是未离群。 容易生儿似阿侯,莫愁真个不知愁。

    夤缘汤饼筵前见,仿佛龙华会里游。 解意尚呈银约指,含羞频整玉搔头。

    何曾十载湖州别,绿叶成阴万事休。 慵梳常是发鬅鬙,背立双鬟唤不应。

    习得我拌珠十斛,赚来谁费豆三升。 怕歌团扇难终曲,但脱青衣便上升。

    曾作容华宫内侍,人间狙狯恐难胜。 小阁炉烟断水沉,竟床冰簟薄凉侵。

    灵妃唤月将归海,少女吹风半入林。 灺尽兰釭愁的的,滴残虬水思愔愔。

    文园渴甚兼贫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生年虚负骨玲珑,万恨俱归晓镜中。

    君子由来能化鹤,美人何日便成虹。 王孙香草年年绿,阿母桃花度度红。

    闻道碧城阑十二,夜深清倚有谁同。 经秋谁念瘦维摩,酒渴风寒不奈何。

    水调曲从邻院度,雷声车是梦中过。 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

    从此飘蓬十年后,可能重对旧梨涡。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

    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

    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黄仲则原韵《绮怀》十六首之十五 赏析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诗出自黄景仁《绮怀》,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

    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也笼罩着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感伤。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这种充满了一种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浪漫情调,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开始,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这种距离,泰戈尔笔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绝望。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己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诗中,所有的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即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己的衣裳,打湿了自己的心灵。

    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 王国维说:“欲达解脱之域者,固不可不尝人世之忧患,然所贵乎忧患者,以其为解脱之手段,故非重忧患自身之价值也。

    今使人日日居忧患言忧患,而无希求解脱之勇气,则天国与地狱彼两失之,其所领之境界,除阴云蔽天沮洳弥望外,固无所获焉。”王国维所说的正是这种“一步一步,走进没有光的所在”的绝望心态。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正能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也和他的另一首诗《秋夕》中“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芳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有异曲同工之处。春蚕吐丝,将自己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这也正是“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

    而黄景仁诗中的“芭蕉”也正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

    唐诗点将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