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分析唐诗在题材上的特点

    1. 分析唐诗在题材上的特点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例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譬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便来”;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有诉说朋友交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表达人生悲欢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无奈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

    李白就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而杜甫、白居易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

    2. 唐诗的特点有哪些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唐人古体诗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 ,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矜奥,夸多斗靡。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就较高。

    3. 古诗在形式上具有哪些特点

    形式,即体式,指诗歌的语言结构的组合方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有时奇妙的形式能够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有助于读者理解诗意、加深印象.朱光潜先生认为:“诗的实质是语言所表现的情思,形式是情思所流露的语言.”语言是表现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形式实际上也是诗人思想性格的外化,是诗人的一种生命形式.人既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的思想性格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诗歌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我们先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给多种多样的诗歌大致分一下类型.

    ① 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② 按语言格式的不同,可分为:歌谣(民歌、民谣、儿歌、童谣)、楚辞、格律诗、自由诗等.

    ③ 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新诗等.

    ④ 按题材的不同,可分为:咏史诗、军旅诗、山水诗、田园诗、乡土诗、城市诗等.

    ⑤ 按与其它体裁相结合的不同,可分为:散文诗、寓言诗、童话诗、谜语诗、赋、骈文、诗体小说、诗剧等.

    ⑥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叙事诗、小诗、微型小诗等.

    还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如按风格、流派、作用等分又会有不同的类型.

    4. 唐诗的体裁有何特点

    从体裁所产生的时代来分,即是古体和今体(律体)两类,但古体之中,又应该区分出乐府一类。

    这样即是律体、古体、乐府体三大类。但元稹又根据是否有寄兴讽咏之意旨,在每类中又区分出古讽、乐讽、律讽三类。

    从唐人这个体裁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包含两个重要关系:一是古与今的关系,一是诗与乐的关系。应该说,这是唐诗体裁系统中的两大矛盾,即古体与今体(即唐人近体)的矛盾,诗与音乐的矛盾。

    这是唐人的诗歌创作中客观地存在着的两大矛盾,如唐人存在着重古体与重近体的矛盾,如沈宋以大历十才等重视近体,《箧中集》、韩孟诗派则有复古倾向。这有时还存于诗人创作的内部,如白居易的创作中就存在这个矛盾。

    诗与音乐的矛盾,不像古近体之矛盾那样明显,但它在唐诗发展中是始终存在的。首先,唐诗中古乐府体、歌行体,其体裁或来自对汉魏以来乐府歌词的模拟(如古乐府),或是以带有音乐性的歌行为体(即歌行体),即元稹上文所说的“流在乐府”或“词实乐流”。

    在这部分诗歌的写作中,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诗体与歌体、诗的功能与歌的功能的矛盾。其次,唐诗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入乐的歌词。

    这就造成唐诗体裁中歌体与诗体的矛盾。但是,存在于唐诗体裁系统中的两大矛盾,实际也正是它的两大优势。

    由矛盾而产生一种张力与活力,使唐诗在新旧体之间、歌与诗之间保持着一种矛盾中的平衡,形成了诗歌艺术有效发展的张力。 关于唐诗与音乐的关系,学术上已经研究得很多。

    任二北的《唐声诗》[2],对唐诗入乐情况作了很详细的考证。此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考证声诗即唐入乐歌诗的情况,作者通过与乐府、词之区分,论定声诗之范围。

    下编考证150余种唐声诗格调。新近出版的王昆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3]则是考证唐曲子词系统之外的唐杂言诗的入歌情况。

    近来,葛晓音、户仓英美合作发表的一系列有关日本所存唐乐歌舞谱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音乐背景。当然,关于唐诗入乐、入歌、入舞的问题,可研究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有重新检讨的必要。笔者感到,历来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诗乐关系事实方面的考证上,未能将唐诗与音乐关系之研究由事实考证延伸到诗歌艺术本身的研究上,即通过唐诗与音乐之关系,来重新认识唐诗的艺术成因。

    纯诗与歌辞,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艺术。纯诗是纯文学性质的,诗歌脱离音乐之后,作为一种纯粹的语言艺术来发展。

    遵循的是语言艺术的发展规律。而歌辞则遵循着音乐艺术的规律来发展。

    两者各有其艺术上的优势。唐诗体裁中,有些体裁偏向于歌词,如绝句;有的则偏向纯诗,如古风;但在唐代,很难说哪种体裁与音乐绝无关系,同样也没有哪一种体裁是完全入乐的。

    综观唐诗入乐的情况,可以说,各体裁一方面保持纯粹的诗歌体裁的独立性,即唐诗体裁系统不同汉乐府,也不同于唐五代北宋的曲子词,仍依附着音乐。唐诗各种体裁从本质上看,都已脱离音乐而独立。

    但它与宋元明清古近体诗完全与音乐绝缘又不一样,所有唐诗,都同时保留着作为歌词的预备资格,都有可能与音乐重新获得配合的机会。 就唐诗体裁与音乐的关系来看,音乐并没有规范着诗,诗却仍有与音乐配合的条件。

    这方面造成唐诗在艺术上的优势是巨大的。可以说,唐诗在作为语言艺术的诗与作为音乐的歌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

    中古和唐代的五七言诗,源于汉魏乐府,在汉魏时期,乐府是作为歌的体制而存在的,其语言艺术相对音乐功能来说,是次要性的。从魏晋之间,歌与诗分流,其后的文人诗创作,从中古迄唐,都是以纯粹的诗歌艺术为主流。

    唐诗不仅在体裁上是对中古诗的继承与发展,其在语言艺术上,也是对中古诗歌语言艺术,包括诗歌语汇、意象、诗意、章法、句式等多种因素的继承。所以唐诗是一种高度发达的诗歌语言,达到纯粹诗歌艺术的精致巧妙的境地。

    但同时,唐诗仍有部分的歌词的功能。歌体的特点是,平易自然,抒情性强。

    比之于后世的古近体诗,唐诗的语言艺术是比较自然的,不失抒发之自由。单纯从语言艺术的使用与技巧来说,唐诗并没有将语言功能发展到极致的境地。

    如宋诗对诗歌语言在体物、寓理、幽默机趣各方面的发展,是唐诗所未备的。但唐诗总体上保持着一种抒情性和音乐性。

    没有让诗成为纯粹的语言艺术。可以说,在诗的语言功能与歌的语言功能之间,在艺术的追琢精妙与自然抒发之间,保持着一种平衡。

    在一种发展到相当高阶段的语言艺术的纯诗中,甚至连抒情也要落到第二性,宋诗、清诗就常给人这样的感觉。一句好诗,让我们感觉起美感作用的并不是其中的情感成分,而是艺术的成分。

    而唐诗是意象、语言之美与音乐、情感之美平衡地发生审美作用的。 二 唐诗的另一体裁优势是新旧两类体裁的并用。

    这个问题比前面这个问题复杂得多。唐诗的新旧两类体裁之间,是一种既对立、矛盾而又相互影响的关系。

    从矛盾的方面来看,新旧两体是互相排斥的。诗体今古之矛盾,并非始于唐代,在南朝后期,这个问题就已出现。

    齐梁以降,诗体逐代而新。齐梁人看汉魏晋人的诗,就已觉其体制属古。

    钟嵘《诗品序》在。

    5. 唐诗特点

    唐诗是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诗是中国古典诗发展的全盛时期其影响深远,且流传广泛。

    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

    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古体诗却不外呼两种五言和七言.近体诗也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绝句和律诗也不会超出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较宽.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要确严。

    一首诗句数有限定。每句中用字平厌声有规律,韵脚不可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唐诗代表中国古典诗的黄金时代。其特点为:一、数量众多。

    清代康熙年间编定《全唐诗》,收诗48900多首。唐代书籍主要靠手抄,八个世纪后尚有近五万首作品传世,说明这些作品经受了时代的考验。

    二、作者广泛。上自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和释道倡优,上自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还有外国作者。

    其中有个人专集传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统计)。三、题材多样。

    政治、经济、战争、宗教、宫廷、吏治、科举、婚姻、亲情、友谊、羁旅、怀古、山水、田园、动植物等社会与自然现象的各个方面唐诗都写到了。正如闻一多所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

    四、体制齐备。乐府、古诗(包括五言、七言和杂言、四言)、绝句、律诗等在唐朝都已发展成熟,出现了大批优秀作品。

    楚辞体也有人写作,有些诗孕育着“词”的体裁。五、艺术成就辉煌。

    唐诗创造了很多完美的艺术手法,而且形成了众多的风格流派。如百花盛开,异彩纷呈。

    分析唐诗在题材上的特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