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派的地位
1. 盛唐诗歌的地位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另请参阅:
2. 初唐诗对盛唐诗的影响
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大历十才子、白居易、贾岛、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斧凿痕迹,即所谓“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贾岛、姚合,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3. 唐朝古诗 派别 地位 称号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派别
诗风
代表作家
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李白(诗仙)、贺知章
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
4. 唐诗在中国诗坛有怎样的地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 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 叶安史之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 化的繁荣。
即使在安史乱后,由於南方的开发和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 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
此其一。其 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 而融合的过程。
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 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 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种文 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
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虽然有的时候 也因人主的好恶,不免轩轾。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
这就为诗 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
这,对於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 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 大族对仕途的垄断。
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 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
最后, 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 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 份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 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
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 前,后难为继。 以下,试将唐诗的流变勾画一个轮廓。
自公元六一八年唐帝国建立后,最初三十余年,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 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缘袭宫体,是其主要特徵。
只有王绩在追踪晋宋间独 来独往因而不免于寂寞的陶渊明。他虽以此为后世所称叹,但在当时,也同样是寂 寞的。
武则天于公元六五五年立为皇后。在她当政时期,唐诗开始呈现了自己的面貌。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诠期,宋之问和杜审言等,陆续登坛。这些人, 在当时封建秩序以及道德规范,审美观念逐渐恢复正常的基础之上,改造了宫体诗, 并继承了南朝诗人对於诗形的讲究,完成了五七言律诗( 包括律化了的绝句----小 律诗),完善了七言古体。
经过他们的努力,题材和主题由宫廷的淫靡改变为都市的 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风格也由纤柔 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同时,陈子昂却走着与这些人在方式上看来相反,而在效果上相成的道路。
四 杰等用改造宫体诗的方法结束了“六代淫哇”,而陈子昂则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 来开辟唐诗的疆域。他是一位能够把握住对超现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执着这一基本 矛盾,并且用新的语言和形像来加以表现的诗人,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 甫。
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 峰的顶点。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但在公元七五 五年安史乱前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 中都散发出强烈的浪漫气息。
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 像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像是侠少。这,实 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於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 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 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 象”,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 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於热中奔竞,趋炎附势者 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
这些人是 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 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
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
王维在 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 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等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 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
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 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 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 诗。这类诗篇,塑造了许多边庭健。
5. 宋诗的成就和地位
1、成就: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2、简介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还有一种为花间派。
3、代表人物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豪放派)、辛弃疾、柳永(婉约派)、李清照。
6. 论述唐诗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个朝代诗人众多,诗作繁富,其辉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如果将历代诗歌比作艺术的百花园,那么在这座花园中,花儿开得最鲜艳,最繁盛最惹人喜爱的,就属唐诗这朵奇葩了。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 描 写 田 园 风 光 和 个 人 的 田 园 生 活 , 诗 风 疏 淡 质 朴 。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 两 位 诗 人 是 沈 佺 期 和 宋 之 问 。
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 的 发 展 方 向 , 为 盛 唐 诗 歌 高 峰 的 到 来 铺 平 了 道 路 。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 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 “ 吴中四士 ”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
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
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他们标榜“ 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 、柳宗元 、李贺 等 。
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
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
晚唐后期出现了以皮日休、聂 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创作精神,注重反映社会民生,但艺术成就不高。 原因:唐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把庶族寒门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唐诗的主要创作群。
庶族文人一般来说视野比较开阔,其中部分文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顿,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比较近接触和联系,并在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唐诗的繁荣,同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的关系。
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自信,同时又需要协调内部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便采取了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对儒、释、道各派思想兼容并蓄,有时还允许和鼓励人们对时政展开批评;这对于解除时人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文化艺术普遍繁荣的产物。
当时文化的相对普及和诗歌群众基础的扩大,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唐代各种文艺形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多方面的影响。
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以及佛经、变文里的故事,促成了中唐以后诗歌的散文化、故事化和玄怪等特殊倾向,而曲子词的兴起,又给晚唐温、李一派诗歌开拓了用新境界,还有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自然会作用到诗歌身上。唐代的巨大成就,还是唐代诗人们多方面地批评继承文学遗产,推陈出新的结果。
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开始到唐代,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无不为唐诗所充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