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宫词的译文

    1. 宫词的注释译文

    ⑴十二楼:《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侯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此指后宫楼台。晓妆:晨起梳妆打扮。

    ⑵望仙楼:唐内苑有望仙楼。元稹《连昌宫词》:“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栏杆立。”又会昌五年唐武宗于神策军建望仙楼。此用成词。

    ⑶金兽:指镀金的兽形门环。

    ⑷水滴铜龙:龙纹漏壶。漏壶为古时计时器,盛沙或水,有标尺刻度,沙水由细口漏出,刻度渐显以计时。

    ⑸云髻(jì):高耸的发髻。

    ⑹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⑺正殿:此指后宫正殿,在中央,是君王正寝。

    ⑻袍袴(kù)宫人:穿袍着裤的宫人,为任事役的低级宫女。袴,同“裤”。御床:皇帝用的坐卧之具。 韵译

    清早十二楼宫女都在忙梳妆,在望仙楼上盼望临幸的君王。

    宫门上的金兽含锁冷冷清清,听着水滴铜龙觉得白日太长。

    梳完云髻还要对着镜子修饰,换上华贵的罗衣又添上芳香。

    傍晚远远地窥望正殿帘开处,袍袴宫女正为君主清扫御床。

    散译

    十二楼的宫女,清晨都忙着刻意梳妆,她们在望仙楼上翘盼,等候临幸的君王。兽形的门环冰冷,整天紧紧地锁上,铜龙缓缓滴水,白昼异样地漫长。梳理好乌云般的发髻,又对着明镜再三端详,把罗衣重新更换,浓浓地熏得芳香。远远窥见正殿里掀开帘幕,穿着短袍绣袴的宫女在打扫御床。

    2. 宫词白居易译文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2]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作品简介】

    《宫词》由顾况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宫怨诗,与其他宫怨诗的不同处,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前二句写听到玉楼笙歌笑语;后二句写自己锁闭幽宫的孤凄冷落。如此相形比作,即使不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宫词》

    作者:顾况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注解】

    1、闻夜漏:这里指夜深。

    【韵译】

    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阵阵笙歌;随风飘来宫嫔的笑语,与它伴和。

    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近银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怨的诗,前两句描写受宠者的欢乐情景,笙歌四起,月光如水,和风习习,一阵阵欢声笑语。后两句则写失宠者的遭遇,室内悄无声息,这些失宠的宫妃们惟有与冷寂的滴漏声和帘外的秋日星河相依为伴。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了一阵阵笙歌;宫女妃嫔们的欢声笑语,随风飘来。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明月的银辉洒向宫殿,随着月影移动,只听得漏斗计时的嘀嗒声;卷起水晶帘来,遥望窗外的银河正横在秋夜的上空,牛郎与织女被无情地隔在银河的两边。

    这首宫怨诗的优点在于含蓄蕴藉,引而不发,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玉楼中的笙歌笑语越发反衬出被冷落者的孤苦伶仃,反衬出失宠者的幽怨哀婉之情,即使不明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3. 求《宫词》译文

    诗的首联,即点明人物身份和全诗主旨:“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十二楼”、“望仙楼”皆指宫妃的住处。《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又,《旧唐书。武宗本纪》记,“会昌五年作望仙楼于神策军”。诗中用“十二楼”、“望仙楼”代指宫妃的住所,非实指,是取其“候神”、“望仙”的涵义。这两句是说,宫妃们在宫楼之上,一大早就着意梳妆打扮,象盼望神仙降临一样企首翘望着君王的恩幸。

    颔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渲染,烘托望幸之人内心的清冷、寂寞:“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这两句说,宫门上那兽形门环被紧紧锁住,那龙纹漏壶水滴声声。上句“冷”字,既写出铜质门环之冰凉,又显出深宫紧闭之冷寂,映衬出宫妃心情的凄冷。下句“长”字,通过宫妃对漏壶中没完没了的滴水声的独特感受,刻画出她昼长难耐的孤寂无聊的心境。 颈联通过宫妃的着意装饰打扮,进一步刻画她百无聊赖的心理。“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是说刚刚梳罢那浓密如云的发髻,又对着镜子端详,惟恐有什么不妥贴之处;想再换一件新艳的罗衣,又给它加熏一些香气。这一联将宫妃那盼望中叫人失望、失望中又怀着希望的心理状态,刻画得十分逼真。“望”的时间越长,越叫人心情难堪,说是没指望吧,又怀着某种期待;说是有希望吧,望眼欲穿,实在渺茫。罢梳复又对镜,换衣重又添香,不过是心情烦乱无聊和想望之极的写照。

    末联写宫妃“望”极而怨的心情,不过这种怨恨表达得极其曲折隐晦:“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袍袴”,指穿短袍绣袴的宫女。“遥窥”二字,表现了妃子复杂微妙的心理:我这尊贵的妃子成日价翘首空望,还倒不如那洒扫的宫女能接近皇帝!又表明,君王即将临幸正殿,不会再来的了。似乎有一种近乎绝望的哀怨隐隐地透露出来。

    4. 宫词 薛逢 翻译 快 在线

    《宫词》

    作者: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 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 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 袍袴宫人扫御床。

    【注解】:

    1、十二楼:指一清早宫人就在梳妆以待幸。

    2、望仙楼:意谓望君如望仙。

    3、水滴句:指铜壶滴漏,古时计时仪器。

    4、袍袴宫人:指穿着短袍绣裤的宫女。

    【韵译】:

    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

    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

    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

    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

    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

    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麝香。

    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

    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

    【评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内容是代写宫妃的怨恨的。诗一落笔就写宫妃企望君王来幸,

    然而从早到午,百般打扮却不见皇帝到来,于是越发觉得度日如年。最后发觉宫人打

    扫御床,说明皇上准备降幸正宫,企望已经破灭,猛然觉得自己远不及那些洒扫的宫

    女接近皇上,心里益加怨恨。

    全诗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极其细腻、逼真。首联总写望幸之意以后,以下三

    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化在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以及对人

    物间的外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苦闷。

    5. 寻 武衍的《宫词》的译文和详尽解析

    宫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被囚禁的青春是怎样的?被压抑的青春是怎样的?武衍这首宫词描绘了被锁于深宫之中的宫女的生存状态,和她们渴望自由的心声。

    诗人先描写了宫中的春色。在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的春天,进入宫女眼帘的是那一片片飘零的梨花。这春天里飞舞的梨花是颇值得玩味的。我们姑且想象只有一位宫女在看春景吧。宫中生活一定使她疲惫、痛苦,甚至充满恐怖,不堪忍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春天这个象征着希望、欢乐的符号与飘零的白色,这充满哀伤、消逝的符号并在一起时,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效果,使哀伤更加深重。春色沉沉这是宫中春景图的底色。那些姹紫嫣红的各种色彩,各种花团锦簇的繁华景象都成为了远景,成为了凝重的背景。宫女眼中的春天只剩下了伤感白色梨花漫天飞舞。建章都是指建章宫,本是汉代礼神的地方,后来却成为征集美女的地方。诗的第一二句交待了诗中所写的是宫中景色,象征权威和华丽的宫阙为什么如此的满目凄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个疑问吧。

    “锁”字解开了所有的谜底。它是这首诗的诗眼,也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宫阙虽美,但它是与压迫、隔绝,失去自由,成为笼中之鸟相一致联系的。美丽的花儿,只能在这里静静的开放,静静的飘落,无声无息的消失。当青春不能绽放,红颜即将老去,所有人生的乐趣不曾开始就将淹没的刹那,那锁住宫阙的大锁就被放大再放大,大到触目惊心!锁中宫女的是谁呢?宫门锁住的是她的身体,而下一句中提到的“官”,锁住的是她的命运,官所代表的是封建制度。这首诗比一般的宫怨诗深刻的地方,在于它的批判性和揭露性增强了。直接将宫女不幸的根源指向了封建制度。

    在自己无法解脱的时候,总是会将这种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当宫中风起,将落花吹出宫墙时,这绝望的女子似乎看到了希望。哪怕自己永不能逃,但看到还是有一种东西能逃出这囚牢时,她心中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喜悦来自宫女心中的抗争。是宫女将自己逃离宫阙的愿望赋予了落花。“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已成为传颂后世的名句。与前两句的凝涩、压抑不同,它们充满了酣畅淋漓欢快之情。“唯有”表明宫禁之严,无人能逃。但是落花是禁不住的,它们飞出了宫墙,向着自由飞去。这也是宫女内心深深的渴望。

    这首诗在艺术上值得借鉴。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读完之后,宫女的深怨大恨已融于特定的景物和场景之中。另外,有学者认为,这首诗以春色比喻宫女的青春年华,以落花反衬宫女身不由己的悲愤。

    6. 宫词 薛逢 翻译 快 在线

    《宫词》作者:薛逢十二楼中尽晓妆, 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 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 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 袍袴宫人扫御床。【注解】:1、十二楼:指一清早宫人就在梳妆以待幸。

    2、望仙楼:意谓望君如望仙。3、水滴句:指铜壶滴漏,古时计时仪器。

    4、袍袴宫人:指穿着短袍绣裤的宫女。【韵译】:大清早,宫妃们在十二楼打扮梳妆;登上望仙楼台,盼望着临幸的君王。

    兽形门环紧锁宫门,内心十分凄怆;铜龙漏斗越滴越慢,坐待更觉日长。发髻梳理完毕,还要对镜反复端详,重换一件罗衣,注意加熏一些麝香。

    远远看见,正殿闪动人影启开珠帘;看见短袍绣裤宫女,正在打扫御床。【评析】:??这是一首宫怨诗,内容是代写宫妃的怨恨的。

    诗一落笔就写宫妃企望君王来幸,然而从早到午,百般打扮却不见皇帝到来,于是越发觉得度日如年。最后发觉宫人打扫御床,说明皇上准备降幸正宫,企望已经破灭,猛然觉得自己远不及那些洒扫的宫女接近皇上,心里益加怨恨。

    全诗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极其细腻、逼真。首联总写望幸之意以后,以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化在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以及对人物间的外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苦闷。

    7. 古诗词宫词

    宫 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寂寂花时闭院门”,既是以景衬情,又是景中见情。

    就以景衬情而言,它是以春花盛开之景从反面来衬托这首诗所要表达的美人幽怨之情,从而收到王夫之在《诗绎》中所说的“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效果。就景中见情而言,它虽然写的是“花时”,却在重门深闭的环境之中,给人以“寂寂”之感,从而在本句中已经把哀情注入了乐景,对景中人的处境和心情已经作了暗示。

    这样,在第二句中把两位主角引进场时,就只要展示一幅“美人相并立琼轩”的画面,而不必再费笔墨去写她们被关闭在深宫中的凄凉处境和寂寞愁苦的心情了。看了上半首诗,也许读者会猜测:诗人之所以使双美并立,大概是要让她们互吐衷曲,从她们口中诉出怨情吧。

    可是,接着看下去,诗人却并没有让这两位女主角开口。读者从“含情欲说宫中事”这第三句诗中看到的,只是一个含情不吐、欲说还休的场面。

    而且,所含之情是什么情,欲说之事是什么事,也没有去点破它。读者也许还会猜测:既然“含情”,既然“欲言”,大概最后总要让她们尽情一吐、畅所欲言吧。

    可是,读到终篇,看了“鹦鹉前头不敢言”一句,这才知道:原来这幅双美图始终是一幅无声的画,而这两位画中人之始而欲言,终于无言,既不是因为感情微妙到难以言传,也不是因为事情隐秘到羞于出口,只是有所畏忌而“不敢言”。那么,其所含之情自是怨情,欲言之事决非乐事,就不言而喻了。

    诗人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的还不止以上这些。这首诗还有一个言外不尽之意。

    它最后说,两位美人之“不敢言”是因为在“鹦鹉前头”。而谁都知道,鹦鹉虽会学舌,并不会告密,其实没有什么可怕。

    这显然是一个托辞。从这一托辞,读者自会看到:在这幅以“花时”、“琼轩”、“美人”、“鹦鹉”组成的风光旖旎的画图背后,却是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生活在其中的宫人不但被夺去了青春和幸福,就是连说话的自由也没有的。

    这首别开生面的宫怨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重大主题,揭露的正是这样一幕人间悲剧。

    8. 王建 《宫词》的诗意

    诗意:

    皇家宫殿的壮观气魄,金銮殿庄严巍峨,朝元阁重重叠叠,铜铸的仙人,手上托着用红玉磨制的芙蓉状的承露盘高耸人云。太平的皇帝在农历正月初一朝拜天帝,天子出行有不凡的气派,御车雕饰精细,色彩斑斓,六匹骏马,高大雄壮,气宇轩昂。

    唐代王建《宫词·其一》原文: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译文:

    对面是金銮殿,朝元阁重重叠叠,铜铸的仙人,手上托着用红玉磨制的芙蓉状的承露盘。太平的皇帝农历正月初一朝拜天帝,皇帝所乘的五彩缤纷的车以六匹马来驾。

    扩展资料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殿楼阁的雄伟壮丽和皇帝銮驾的肃穆气派,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及带来太平盛世的天子的歌颂。该诗笔法细腻,形象生动,把一幅栩栩如生的天子朝拜图展现在读者眼前。

    王建《宫词》共百首,描写宫女生活,素材据说得自一位作内侍的宗人王守澄。

    《唐诗纪事》记录了关于《宫词》一百首的故事:王建作渭南尉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太监王枢密,两人谈得很投机,就互相认为本家。但是后来大家都有些意见。王建作宫词后,有一天和王枢密一起宴饮,王建谈起汉代桓帝、灵帝,因为信任太监,惹起了迫害知识分子的党锢之祸。

    王枢密听了,觉得王建是在讽刺自己,心里很不高兴,就对王建说:“老弟所作宫词,天下人都传诵于口,皇宫是深邃之地,不知你怎么会知道这许多事情?”王建当时感到无从回答,心中害怕王枢密会给他罗织罪名。

    过了一二天,就做了一首诗送给王枢密,其诗曰: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脱下御衣偏得着,进来龙马每教骑。常承密旨还家少,独对边情出殿迟。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前代皇帝不论是在行或坐的时候,你总是随从在左右的,当今的皇帝,住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你是看他长大起来的。皇帝脱换下来的御衣,只有你能穿得着,外面进贡来的骏马,也常常给你试骑。

    你常常因为接受密令,很少还家,有时被留在殿里独自报告边塞军情,以致出来的时候很迟了。这一切事情,如果不是你这位本家老哥自己屡次对我讲,那么,宫禁森严,内里的事情怎么会让外边人知道呢?

    这样,他把宫词的内容都说是王枢密讲给他听的。王枢密一看此诗,怕被他牵累,就不敢告发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宫词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