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读唐诗的作者

    1. 唐诗的代表作是什么 作者是谁

    【李白的诗】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学才能。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南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从文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在洛阳,他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2. 《全唐诗》作者是谁,是哪一代的诗人

    《全唐诗》是清康熙百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度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知、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道、〈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回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答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3. 《读宋词 学写作》跟《读唐诗 学写作》风格很像,是同一个作者吗

    不是一个人,读唐诗的作者姜正成,是读宋词的作者姜越的父亲,姜越是女儿。

    具体信息如下:

    自去年五月知名出版人姜正成先生的《读唐诗 学写作》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一时洛阳纸贵。应读者需求,姜先生女儿姜越编著了《读宋词 学写作》,并于近日出版上市与广大读者见面。姜越“子承父业”,《读宋词 学写作》沿袭了《读唐诗 学写作》写作风格,体例和用途基本一致,连定价和开本都一样,两本书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姊妹篇”。不同的是:《读宋词 学写作》包装更精美了,内容更丰富了,对学写作的读者来说更具可操作性了。

    4. 唐诗作家作品一览表

    五言古诗:张九龄《感遇》、李白《下终南山》《月下独酌》《春思》、杜甫《望岳》《赠卫八处士》《佳人》《梦李白》、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别》《青溪》《渭川田家》《西施咏》、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元结《贼退示官吏》、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初了扬子寄元大校书》《寄全椒山中道士》《长安遇冯著》《夕次盱眙县》《东郊》《送杨氏女》、柳宗元《晨诣超师读禅经》《溪居》。

    5. 关于读书的古诗五个字(带作者)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

    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

    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

    岂能长少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注释

    1.乃:才。

    2.元:原本、本来。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7.运:运用。

    8.贤: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10.岂:难道。

    11.长:长期。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6. 古诗题作者诗句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