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春眠属于唐诗吗

    1. 前两个字是春眠的诗句有哪些

    《春晓》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独居》

    年代: 宋 作者: 李觏

    苔根跨阶发,白雨满四帘。

    春眠懒下枕,日午谁开帘。

    浮尘裹酒榼,馁虫镂书签。

    荣荣岂不欲,非义固所嫌。

    《席上信笔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李弥逊

    春眠不觉夜来风,桃萼犹沾未尽红。

    愁绝小湖山畔路,同云疏雨晚濛濛。

    《春晓曲》

    年代: 明 作者: 张璨

    蒙蒙碧柳垂轻烟,露花千朵胭脂鲜。

    东风无力飏罗幕,晓阁香温人正眠。

    春眠更比春酣重,情深每作相思梦。

    间关黄鸟莫惊啼,正是离人相见时。

    海棠娇多扶不起,帘外日高花影移。

    《春日睡起》

    年代: 明 作者: 张泰

    春眠仍值酒初酣,奈可梁间燕二三。

    好梦断来何处续,落花风雨满江南。

    《闺情》

    年代: 明 作者: 戴铣

    春眠初起軃残妆,倦倚雕栏谩自伤。

    那得落花随水去,为侬传恨与刘郎。

    《春寒睡起口号》

    年代: 明 作者: 宋登春

    白发白于丝,春眠起较迟。

    即看芳草变,又过杏花时。

    短褐寒先觉,长吟趣自知。

    谁云鲁酒薄,犹免越人思。

    《武陵精舍六首》

    年代: 明 作者: 岳岱

    雨过落花深,春眠懒无事。

    起望西山云,不见山中寺。

    日高忽闻钟,惊散云峰翠。

    《扶南曲歌词五首·其一》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翠羽流苏帐,春眠曙不开。

    羞从面色起,娇逐语声来。

    早向昭阳殿,君王中使催。

    《相和歌辞·怨诗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暇

    罗敷初总髻,蕙芳正娇小。

    月落始归船,春眠恒著晓。

    何处期郎游,小苑花台间。

    相忆不可见,且复乘月还。

    别前花照路,别后露垂叶。

    歌舞须及时,如何坐悲妾。

    《已亥杂诗·八十六》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鬼灯对对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

    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

    《别王监镇》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侨寄荒津厌鼓鼙,逆行遣日守羁栖。

    天兵未卜何时解,心事难侔此日齐。

    雨醉田家无屐借,春眠野寺有诗题。

    蒲帆行趁东流去,应目狂踪类阮嵇。

    《听雨》

    年代: 明 作者: 赵介

    池草不成梦,春眠听雨声。

    吴蚕朝食叶,汉马夕归营。

    花径红应满,溪桥绿渐平。

    南园多酒伴,有约候新晴。

    《晏起》

    年代: 明 作者: 止庵法师

    宿雨何山歇,春眠不肯醒。

    燕来犹旧户,花落自空庭。

    引水平鱼沼,烧香绕砚屏。

    斋中无别事,闲写几行经。

    2. 晚春属不属于唐诗

    属于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

    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

    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不仅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我们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