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全唐诗自注

    1. 自注是什么意思

    专利中的术语,你到专利法中问,我给你字典中的解释

    zì zhù ㄗㄧˋ ㄓㄨˋ

    自注

    作者对其著述所加的注。《宋书·谢灵运传》:“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司字作入声》:“[ 白乐天 诗]又以‘相’字作入声,如云:‘为问 长安 月,谁教不相离’是也,‘相’字之下自注云:‘思必切’。”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古人行文,中有自注,不善读书者,疑其文气不贯,而实非也。”

    相关词语:

    自了汉 自暴弃 自作自受 自己的园地 自伐 自报公议 自甘堕落 自觉形秽 自足 自测 自作孽 自信心 自吹自捧 自扰 自始自终 自相矛盾 自视甚高 自酌 只自 谈笑自若 不自聊 不自胜 头稍自领 何自 坐地自划 反身自问 悔过自责 各自 不攻自破 蹉跎自误 矜己自饰 果于自信 泾渭自分 圆成实自性 监守自盗 造茧自缚

    2. 《全唐诗》中写音乐的诗歌(注:《全唐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时而众弦齐鸣,仿佛昆山美玉碎裂的脆响;时而一弦独奏,仿佛凤凰在鸣叫。弹到悲伤时,仿佛芙蓉在哭泣;弹到欢乐时,仿佛香兰在欢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 为什么全唐诗只有一千多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有待争议,又言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或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清康熙四十四年曹寅、彭定求、沈立曾、杨中讷等奉敕编纂,成书于次年十月。

    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当时朱彝尊已有“业经进呈,成书不说”之叹。

    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这些也都是当时一般官修书不愿深究的积习。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此外据考证得知,唐诗作品存世者正式已知诗达五万五千七百三十首,句计三千零六十条;所涉唐代诗人三千七八百位。

    4. 古诗10首带译文

    《长歌行》原文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野望》 王绩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原文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鉴赏】 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

    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这是何等的亲切。

    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

    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

    "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蕴藉不露,悠然不尽。

    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

    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一种表现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注释: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今湖。

    5. 山雨欲来风满楼

    咸阳城东楼》①【唐】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②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③故国东来渭水流。【作者】788?-858,字用晦,排行七,洛阳(今属河南)人,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后人称许丁卯。

    大和六年 (832)进士。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历任虞部员外郎,监察御史,郢州、睦州刺史等职。

    不作古诗,律诗多怀古及歌咏田园之作,对偶整密;绝句含蓄精炼。有《丁卯集》,《全唐诗》存诗十一卷。

    【注释】①咸阳:今属陕西。此题一作《咸阳西门城楼晚眺》。

    ②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③当年:一作“前朝”。

    【品评】此诗作于宣宗大中三年 (849)任监察御史时。一上咸阳城楼,首先看见“蒹葭杨柳”,有“似”故乡的“汀洲”,因而触动“万里”乡“愁”;后来又凭眺“秦苑”“汉宫”的遗迹,只见“鸟下绿芜”、“蝉鸣黄叶”,一派荒凉景象,因而又发出“当年事”惟余“渭水东流”的慨叹。

    此诗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寸欲来风满楼”一联出名。寥寥十四字,用溪云乍起、红日忽沉、狂风满楼烘托“山雨欲来”,形势逼人。

    既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又含象征意义,故历代传诵,至今犹被引用。这一联之所以有名,还由于它体现“许丁卯句法”。

    律句调协平仄,有“拗救法”。一为本句自救,如“平平仄仄平”句式,倘第一字用了仄声字,则除韵脚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就成“孤平”,不合律;补救的办法是将第三字改用平声字。

    一为对句相救,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式,倘上句第三字用仄声字,则下句第三字改用平声字。许浑往往兼用本句自救法与对句相救法, 这一联就是典型的例子。

    按照格律,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却改为“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既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形成拗峭奇崛的音响,恰切地表现了云起、日沉、山雨欲来的气势。许浑诗喜用“水”,有“许浑千首湿”之说。

    如《金陵怀古》“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登洛阳故城》“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之类皆然。此诗则“溪”、“汀”、“雨”、“渭水”并见,“湿”度更大。

    [作者简介]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太和进士,官监察御史,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

    喜爱林泉。其诗以精密俊丽见称,意象天然秀出。

    受韦庄推崇,称“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其诗佳句甚多,多用水字,人说“许浑千首湿”。

    [注释]①蒹葭,芦荻。蒹,荻。

    葭,芦。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

    ②诗人远眺时“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③行人,过客。

    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赏析]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诗人登上咸阳城楼,思乡和吊古两种感受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写下这首意蕴别致、格调俊丽的七律。

    首联写登楼怀乡之感。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

    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监,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

    这是触景生情。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而蒹葭秋水,杨柳河桥,皆与怀人伤别有连。首联起句用一“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此联起句纵笔,出口万里,随即收笔,回到目前。

    开合擒纵之法运用巧妙。颔联写登楼时间和环境氛围。

    诗人于夕阳西下时分登上城楼,当时浓云从蟠溪上空涌来,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这写的是实景,却传达出一种特殊的感受。

    “山雨欲来风满楼”蕴含了一种社会体验。“风为雨头”是自然界的规律。

    今人多以此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

    颔联写秦汉旧都现景。两朝故都,已成草树疯长的田野;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虫鸣,不识兴亡。

    历史演进,王朝更替,世事沧桑,诗人不由生出吊古之情。尾联中诗人说,羁旅于此的行人不要问秦汉旧朝的事了,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

    诗人将思乡和吊古融合起来,两种情感互相渗透,互相激发,感情浓烈,较之一般怀古诗、思乡诗,意境更为高远。

    全唐诗自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