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临潼塑像骑驴在门口唐诗典故

    1. “临潼斗宝”的典故是关于什么

    呵呵,是件很有意识的事.简单的说就是春秋时期十八个诸侯国在潼关建个斗宝台,斗宝。

    具体看这 到过西安骊山西绣岭第三峰的人,都会记得山峰上有一座庙宇叫朝元客,在朝元客的南边有一个土台,叫“斗宝台”。据说这是春秋时期十八国诸侯斗宝的地方。

    就是在这里,伍子胥一鸣惊人。 原来,在春秋时候,天下大乱,周朝已经名存实亡。

    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你争我夺,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当时秦国经过数代君王的努力,到秦景公的时候,势力已经在各诸侯国中已经比较强大的了,依仗自己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势力强大,总想称霸诸侯。

    为达到这个目的,秦国想出一个坏主意:邀集各国诸侯,各带宝物,来临潼山斗宝,斗赢了的,便拜为王;斗输了的,就要称臣,而且以后要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当然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斗什么宝,他是想称霸。

    秦王还派大将领兵把守潼关,只放得各国诸侯和几个侍从进来,不许放带领的军队进来。 这消息传到楚国,楚平王一听,就慌了手脚。

    急忙召集群臣商议,但议来议去,却找不出一件令人心服的宝物来。楚王只好传令全国军民人等火速献宝。

    可是献来的盆盆罐罐,没有一件能称得上“国宝”的。怎么办呢?可楚平王给难坏了,不去赴会吧,怕有失国体,还会得罪秦王,再者说,楚国也早就想称霸诸侯,一直野心勃勃的,怎么能失去这个大好的机会呢?去吧,又没有什么国宝可带,比不过别的诸侯,岂不是很丢人,有失大国的威风。

    一天,楚平王又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大臣们都为这件事搅尽脑汁,谁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来。正在此时,忽听得殿外有人禀报:“有人献宝!”楚平王一听,有点不耐烦了,一次又一次所谓献宝已经让他感到失望了,不过他还是让献宝人近来 了。

    一看,呵,还以为是谁呢,原是大臣伍奢的二儿子伍员,字子胥。便问道:“你一个黄毛孩子,来凑什么热闹?有何宝献上?”伍员答道:“陛下,万物以人为贵,臣下我就是一个宝贝,请陛下把我献出去吧。”

    楚平王一听,很生气:“你小小年纪,有何本事,竟然口出狂言,来人,给我赶下去。”马上跑上来几个近卫,可是怎么拉也拉不动小伍员。

    国王一看,呵,这小子还有点本事。就听伍员说:“陛下,臣下自幼练得百般武艺,能力举千斤。

    臣若能随陛下前去,定保陛下平安无事。”楚平王见伍员说地有道理,又让伍员表演一番,确信伍员说话不假。

    最后,楚平王决定让伍员保驾,前往临潼斗宝。 十八国诸侯都到齐了,按秦王的安排,在临潼山的行宫里,新修起了一座气势恢弘的斗宝台。

    这天晚上,秦宫四周,点上了粗大的红烛,照得殿内如同白昼。秦王居上,各国君臣分坐两旁,斗宝就开始了。

    只见各国竭尽所能,都拿出最新奇的玩意儿来。有展示捕天金毛雕的;有展示雕琢得活灵活现的玉龙杯;其他还有醒酒毯、水火衣、夜明珠,还有什么阿拉丁的神灯、波斯的飞毯、金鸡、玉猴等等,真是美不胜收。

    这样,十八国中有十六国亮出了自己的宝贝,还不见楚国和秦国两国的宝贝出手,大家都感到很纳闷。秦王看到大家议论纷纷,觉得时机一到,轻蔑地一笑,说:“你们的这些所谓宝贝,有什么稀奇的?”他又转向楚王说:“今天楚国空手而来,看来也拿不出什么好玩意儿来,还是请诸位看看我秦国的宝贝吧!” 秦王指着一根蜡烛又说:“你们看哪。”

    秦王看大家莫名其妙,就说:“这是‘万年烛’,能点一万年。”又叫人把蜡烛拿到殿外,殿外北风呼呼地吹着,只见这根蜡烛的火焰,腾腾燃烧,烈炎上直。

    大家心理都想,乖乖,真是一件宝贝哦,只好认输称臣了。楚平王无奈,也只好低头认输。

    秦王正暗自高兴呢,就听得殿下一人大叫一声,声如洪钟,震得大殿上摆放的鼎都嗡嗡的响。秦王心想这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跑到大殿上撒野?只听那人说,“在下伍员,是楚王的臣子。

    今日特来斗宝的。”秦王说:“既然有宝,还不赶快拿出来?”只见伍员哈哈大笑说:“难道我不是宝吗?”只见他深吸一口凉气,走到离“万年烛”一丈开外的地方,“扑——”把“万年烛”一下子给吹灭了。

    这是秦国君臣大惊失色,各国君臣都暗暗为伍员喝彩。秦王好久才缓过神来,“你,你,你还有什么本事?”。

    伍员看到殿前有一个千斤大鼎,心生一计,指着鼎问众人说:“谁来和我比比举鼎的功夫?”各国君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向前。只有秦国的几个大将上来献丑,使尽平生气力,有没有一个能把鼎弄离地面的。

    伍员见此情景,哈哈大笑。只见他跨前几步,从从容容,左手撩起衣角,右手握住鼎的一足,轻叫一声“起!”,把个千斤大鼎举过头顶,吓得各国君臣目瞪口呆。

    他举着鼎,在殿前转了三圈,脸不改色,气不发喘,然后又轻轻放回原处。各国君臣一看,我的妈来,这小子真实是神人,大家无不甘拜下风,连秦王也感叹,秦国没有这样神武的人才啊。

    阴谋没有得逞,秦王不敢造次,只好在临潼山行宫里大摆宴席,共庆当日的聚会。酒席宴上,秦王为与楚王约定,从此秦楚两国开始和睦相处。

    现在你来到骊山去,还能看到斗宝的遗址呢,而伍子胥“临潼山斗宝”的故事早已在中华大地传诵了两千多年了。

    2. 求四个字的笔名~最好出自诗词典故~急

    踏雪寻梅——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细雨骑驴——陆游诗云“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月下独酌——李白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回首嗅青梅——李清照诗云“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枕泉涑石——王维诗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涯倦客——苏轼诗云“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竹影扫阶——典出“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像这样的太多了,不胜枚举。

    。。。。..

    3. 唐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古诗词中常见的13个典故,并说明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关键词】古诗词;典故

    典故,或称用典、用事,是指用过去的事来说明当前的问题,既要“师其意”,还须故中出新,使用典情思隽永,耐人寻味。用典,“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诗中用典,贵在自然,贵在妥帖,贵在切合其事。

    1.龙城

    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泛指敌方要塞。

    2.投笔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后汉书》: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投笔”即弃文从武。

    3.折腰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官定后戏赠(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

    4. 门庭若市和门可罗崔的典故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的:“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成语典故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门可罗雀

    释义: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例子: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出处】(《史记?卷一二零?汲郑列传第六十》):“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用例】(唐?姚思廉《梁书?卷第四十?列传第三十四》):“及卧疾家园,‘门可罗雀’,三君每岁时常鸣驺枉道,以相存问,置酒叙生平,极欢而去。”

    【解说】司马迁阐述汉初汲黯、郑当时二位大臣之事迹。汲黯于景帝时任太子洗马,在武帝时任东海太守,后又召为主爵都尉;而郑当时则先任太子舍人,后迁为大农令。二人其时皆位居高官,受人敬畏,每日户限为穿,车如流水马如龙,巴结逢迎者,不计其数。由于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之性,不适官场,后俱丢官失势,致生计陷亦入困境。与此同时,宾客 尽散,门前冷落车马稀。司马迁复例举下邽人翟公,乃汉文帝时大臣,任廷尉时,为九卿之一,位高权重。每日车马盈门,宾客如云,络绎不绝,水泄不通。其失官后,宾客绝迹,门可罗雀。后官复原职,众宾客复登门求见。此一失一得,一贫一富之况,令翟公感世态炎凉,人多趋炎附势者,顿感忿懑,便于门首书一行大字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黯、郑当时亦如此不幸,可悲夫!

    【门可罗雀】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昔日权势熏天,而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常用此语。

    5. “”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 题李凝幽居

    [作者] 贾岛

    [全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临潼塑像骑驴在门口唐诗典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