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唐诗的问题知乎

    1. 有关唐诗的知识问答题

    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和宋代的词,在字数、平仄、对仗、用典、韵脚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2. 求关于唐诗的问题(越难越好)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大人们常用唐代诗人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导我们。

    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_______(朝代)诗人王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导我们。

    3、杜甫的诗各几首。

    1.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全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答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3. 关于诗词鉴赏的问题这种题目最难答了.我的一个同学他会写古诗,写的

    我想是因为人与人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而且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文字.语言的含义有多种,不同的人对同一句诗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古诗看起来更是容易误解.我们在标准答案上的回答,也未必就是当初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一直觉得考试中所谓的诗词鉴赏并没有太大意义.“鉴赏”是对的,因为鉴赏通常有助于理解诗词,免得让人一头雾水,产生偏差比较大的理解.但是因为不同的理解来分出分数的高低就有些勉强了.而可以作为满分的正确答案,是否是作者原意已不可考.而诗词鉴赏题目中的答案,我认为要想在考试中的高分的话,不妨句句分析,掌握一些答题模式和技巧.满分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很少有人对诗文的理解会同出题者完全吻合.遵循出题者的思维,搞清楚出题者想问什么,也许会有些帮助.。

    4. 关于唐诗的问题(二选一)

    我想对第一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这句我也拿不太准。据我所知的文学史,古诗在唐朝以前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到了唐朝逐渐成熟。

    我觉得这里的“长”可能有两个意思,一是强调成长、发展;二是强调自然生长,因为唐以前的诗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其创作体系不是很完善,格律规则还不是很严格,此时所作的诗没有唐诗那么讲究,就想生命的自然生长一样,长成啥样就啥样。“唐人诗是嚷出来的”,由于唐朝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化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的时期,此时的知识分子多在诗中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唐诗中的感情比较强烈,有一点大喊大叫的感觉。

    “宋人诗是想出来的”,由于宋朝重视文治,文人士大夫们逐渐将建功立业的热情转向了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宋诗注重文以载道,注意对理学的阐释,追求枯瘦之美。

    与唐朝诗人相比,宋朝的诗人们少了几分游山玩水的雅兴,多了一些对世界的思考。有人说,宋朝的诗人可以对着盆景写山川,我想这也可以作为对“宋人诗是想出来的”这句话的一个阐释。

    “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唐诗和宋诗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它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达到了诗的顶峰,之后明清两朝的诗人不是宗唐诗,就是宗宋诗,很难再有什么创新和发展,所以说“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5. 关于古诗的问题

    1。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6。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7。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8。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杂诗》) 9。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10。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1。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1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 14。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15。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1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1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鹤雀楼》) 18。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19。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无名氏《哥舒歌》) 2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

    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24。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7。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28。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30。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

    6. 一个关于唐诗的问题,有兴趣的务必在6月15日给我答案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行路难> 李白 全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李白显然化用了这一诗句,不过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诗人的悲哀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这首诗充满了隐喻。

    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本来就有慷慨悲歌的韵味,加之诗人对自己政治追求的含蓄表达和形象描述,使诗意更加扑朔迷离。李白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

    推敲诗意,这首诗当是李白入长安求仕无路时的作品,所以既作激愤之语,亦存有“长风破浪”之志。 《行路难》,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南朝诗人鲍照就写过《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中有些诗是传世的佳篇。李白的这首旧题乐府诗,继承了鲍照的艺术传统,抒发自己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并吐露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全诗可分三层,每层四句。第一层,诗人面对“金美酒”、“玉盘珍羞”这样精美的食馔,却因心中充满着难以排解的烦恼,“停杯投箸”,无法下咽,他“拔剑击柱”(诸本均作“四顾”,一作“击柱”,误)心意茫然。

    “停杯”二句,自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化出,却有青胜于蓝之妙。“停杯投箸”比“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息”更能深沉地表现无所适从之感,与下文“多岐路”遥相呼应。

    第二层紧承上层诗意,对“行路难”作正面描写,写出“四顾茫然”的政治原因。前二句,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明人朱谏说:“黄河与太行,水陆之要冲,天下之达道也。将欲渡黄河与?则冰塞而不可渡;将欲登太行与?则雪满而不可登。”

    (《李诗选注》卷二)确实,本诗以水陆之道途难行喻奸佞当道,世路艰难,寓意很清楚。后二句,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闲来”句,用姜尚典,姜尚未遇周文王以前曾在渭水滨溪垂钓,事见《水经注》卷十七;“忽复”句,用伊尹典,据《宋书·符瑞志上》载:伊尹未遇商汤以前曾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后来被商汤重用。姜尚、伊尹巧遇明主,固然给诗人迷茫的心田注进希望之光,但当他的思路一回到现实人生中来,又感到世道多艰,心绪茫然,因而连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回应上文“击柱心茫然”的诗句。

    毕竟诗人对未来还存有一线希望,因此,最后二句笔锋一转,括宗的话,表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唐宋诗醇》以为本诗“尚未决志於去也”,因而推断它作於“被放之初”,即是天宝三年初离长安之时。

    细绎全诗思路,这种说法是合乎情理的。 本诗篇幅虽然不长,却具有长诗气势即跳荡、波澜起伏的特色。

    经过巧妙的艺术构思,诗人将自己的失望和希望,抑郁和奋发,急遽地迭相交替、变换,再间以长短句,适当运用感叹词,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诗人情感迭变的心理历程,他的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着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

    7. 关于“唐诗”有几个问题

    1/.历史背景,由于每个诗人写诗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大众的审美不同,所以出现有些诗人在死后才出名. 2./由于官场腐败,有些有文才的诗豪不喜欢与其同流合污,隐居乡下,不出山. 也因为从事山水诗创作的诗人,数量之多,产品之丰,十分惊人。

    仅据《全唐诗》所录统计,唐代三百年间,曾涌现诗人二千二百多个,创作诗歌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是唐代以前一千六七百年间留下来的诗歌总数的几倍。这数以千计的浩浩荡荡的诗人队伍中,大多数都曾吟咏过山水;他们究竟写了多少山水诗,虽然至今尚未作出精确的统计,但可以大致估计,唐代山水诗的总量,恐怕也是此前留下的山水诗总量的几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涌现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天才巨星,他们的山水诗创作,不仅数量多,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而且诗境不凡,艺术上多姿多彩,极富创新精神。 3/.至于孟浩然 他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4/.(一)“诗中有画”诗画美 (二)“形神兼似”的空灵美 (三)和谐统一的音响美。

    8. 关于唐诗的问题

    奠清明节(组诗) (一) 是偶然还是必然 是无意还是巧合 天空——你的脸 为何总到这个时节 便开始阴沉哭泣 大地——你的心 为何莫名开始颤抖 仿佛要将整片大地颠覆 (二) 风萧萧 雨绵绵 人终惶惶而又凄凄 我默默站在 堆堆乱岗坟前 凭吊每颗游荡的孤魂 我听到了 你们在鬼嚎 你们在狂笑 所有声音 和着风声,呜咽 (三) 不知是堆堆黄土 还是坟头孤伶摇摆的狗尾巴草 还有被风雪涤涤后的斑驳碑文字迹 像把把锋励的剑 刺向我的眼睛 剖开我的泪腺 于是 毫无意义的泪滴 润湿了我的唇齿——苦涩 (四) 他们都跪拜在那里 尽管路是泥泞 崭新的裤子上满是黄泥 他们依然如雕像般 久久不愿离去 香烛袅袅 鞭炮轰鸣 是为那些亡死的灵魂追悼魂灵吗? 我不想 我只想用我的双指 挖开每一座坟墓 让那些魂灵能透一透气 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二首 【唐】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

    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风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长安清明言怀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 【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洛阳清明日雨霁 【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清明节简介: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

    9. 有关于古诗的10个问题

    有关古诗词的十个问题。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作者是?

    2.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诗

    3.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词牌是?

    4.下面那首诗的作者不是李白?

    A.关山月 B.静夜思 C.长干行 D.桃源行

    5.“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出自谁的词?

    6.《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

    7.下面哪位诗人不是唐朝的?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王安石

    8.“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谁的名句?

    9.以下不是婉约派的词人的是?

    A.李清照 B.周邦彦 C.苏轼 D.柳永

    10.下面那首诗不是杜甫的作品?

    A.蜀相 B.登高 C.宿府 D.旅宿

    1 张继

    2 A 五言绝句

    3 虞美人

    4 D 桃源行

    5 苏轼

    6 王昌龄

    7 D 王安石

    8 崔颢《黄鹤楼》

    9 C 苏轼

    10 D 旅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