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无题是唐诗吗

    1. 李商隐的《无题》是什么类的古诗

    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 体裁:【七律】 类别:【感叹诗、爱情诗】

    (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三)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四)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五)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 李商隐《无题》四句古诗是什么

    《无题》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诗文翻译: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隐喻相思)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独)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2. 赏析: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3. 古诗无题意思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4. 古诗《无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古诗如下:

    第一首: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来源:

    5. 《无题》是一首什么诗啊

    叫《无题》的诗很多.. 不过你可能指的是李商隐写的那一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这一首的话,帮你鉴赏鉴赏: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

    “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

    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

    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6. 无题诗的传统

    在我国传统诗歌中,常常标有“无题”为题的诗篇. 这类无题诗虽然也起初是因为作者想不到好的题目所以表明无题诗,但是大多时候作者都是有意为之,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 具体说来,诗歌中,凡属诗中之意不便或不想言明,以及题目难以概括复杂的意绪者,统称为无题诗.包括以“无题”二字冠名者、截取诗中字句为题名者(题目显然不是诗旨的概括或表现,只是作为一个符号表征)以及貌似有题而实无题者(诗旨隐约幽微、兴寄难明,虽有题目却不能言明). 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这样的无题诗,虽然没有题目,但是文字之中篇目的主旨呼之欲出,比写出题目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六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最有名的无题诗就是李商隐的无题诗.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李商隐之前,卢纶写过一首七律《无题》,年辈略早于李商隐的李德裕写过一首五绝《无题》,都属于感遇一类.而以男女之情为题材的无题诗,始自李商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古代歌谣皆口头创作,原本无题,其后由文人录入各种典籍中,可以说《诗经》实质上是一部无题诗总集.汉代的《古诗十九首》非一人所作,最早收入梁代萧统所编《文选》中,统称“古诗”,后人以首句为题,知其本为无题诗.两汉乐府诗,多以诗中首句或首句数字命名,实为无题,如《战城南》《有所思》《上邪》《江南》《平陵东》等乐府民歌.此后,从汉魏古体到唐体,文人或沿用乐府古题,或创乐府新题,所作乐府诗也多呈无题状. 最早命题作诗的当推屈原,《史记》本传谓其“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乃作《怀沙》之赋”,并对“离骚”之题意进行诠释,足见为骚人原题.汉末建安诗人之诗题始大备,题意也由屈原的隐微趋于显明.至陶渊明出现了题序合一现象,如《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谢灵运诗《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则表现出题注合一的倾向.其后,长题、繁题盛行,梁代任昉《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余既未至郭仍进村维舟久之郭生方至》,被沈德潜视为“长题以此种为式”].唐诗命题在继承魏晋南北朝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表现,一是题序、题注合一增多,长题屡见.白居易诗题字数超过诗句者屡见不鲜,如在忠州所作咏木莲的三首绝句共84字,而诗题竟有107字,不啻一篇散文;一是创作乐府诗时,或“寓意古题,刺美见事”,或“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将实际无题的古乐府改作有题,且取现实生活为题材,据题作诗.诗题从无到有,是诗歌由最初的民众口头创作发展到文人创作的必然,是文学的进步,而诗题由短到长、由简到繁,题意的由隐到显,则是诗歌创作日益通俗化的结果.这种命题倾向有利于诗歌通俗化的同时又有所失,它导致诗歌创作流于浅白,诗旨直露而少含蓄.故富于创造精神的历代诗人和评论家,大多反对作诗太“着题”,苏轼以为“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清代袁枚主性灵,他高度称赞《诗》三百、《古诗十九首》那样随性而作、不受题目拘束的无题诗作,以为“无题之诗,天籁也”、“诗到无题是化工”[8],王国维谓“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虽过于偏激,却旨在痛责以题自限之弊,鼓励创造发挥.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命题上,远绍先秦,近师乐府,可谓得之精髓,承其神韵,是无题之诗的复归.当然,二者有不同之处,《诗经》、乐府、古诗的“无题”是诗歌命题形式上的无题,诗意显易明了,而李商隐的“无题”除题目的“空缺”外,更在于诗旨的婉曲不定.这是李商隐无题诗的独特之处,也是对无题传统的一大发展. 李商隐以“无题”名诗,施展才情而不拘泥于一题,或寄托己身怀抱不展、遭遇不幸,或描写男女真挚的爱情和离别、阻隔中执著的相思,意纤语浓,精美含蓄,言短意长.这是他在诗歌创作上不慕“诗必命题”之风,自拔于流俗、以简驭繁的创造,也是古代诗歌命题道路上,先秦《诗经》、两汉乐府、古诗“无题”之风的一次余响.。

    无题是唐诗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