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现代文阅读答案
1. 唐诗三百首阅读答案
就是古诗复习题精选那段的答案,在这是一部分:古 诗 文 复 习 题 精 选 1、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 》中的诗句: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2、默写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各一首。 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
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 描写秋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
描写冬天的诗:诗名是《 》,诗句是 。 请给全部答案!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木兰花】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
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写春日相思,更多的笔墨放在春天景色的描写上,相思仿佛成为情绪之点缀。
上阕写春天的两幅景象:其一,春景繁盛。春风吹来,“荠菜花繁”,蝴蝶纷乱,喧闹盛丽。
其二,春景过却。这时,大自然变得清净,甚至有点寂寞冷落。
池水碧绿,落红吹断,繁华已逝。由春暮自然过渡到相思。
游丝恨短是因为离人的思念太长,“罗带”宽缓是因为相思而消瘦。面对“宝奁”,看着自己容颜的改变,真是触目惊心。
这首词写景色细腻而精练,抒情则依循寻常路径,写景的成就超过抒情。 《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回答者:雨雨╃字JUN团 - 魔法师 四级 3-10 10:48 春游——东风知我欲山,吹断檐间积雨声。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
2. 唐诗三百首阅读方法
我认为:要想学习古诗文,首先克服的困难是:古文的翻译、背诵以及默写。翻译可以用我们语文老师的四句话来形容:(1)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就是说尽量要把古文中每个字与句子都要一一对应翻译。(2)单音节变双音节或多音节。大家都知道,古文以精练简洁而见长,相比之下,白话文则要把古文的一个字扩成两个字,甚至更多。(3)省略成分补出来。古文不像现代文,它会省略主语,宾语。常用“之”替代,或者干脆不出现。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进一步推测出省略的成分,再适当理顺句子意思。(4)调整词序很重要古文中许多句子和现代文的顺序都不同,先得一一对应着翻,再理顺词序。
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几个方法,希望能帮助你。(1)熟读法。这恐怕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了。但读的同时,可以在脑海中理出整篇文章大致的思路,知道每一段的段意。按照这个思路背。而且,在熟读之后,有时自己觉得哪一句会脱口而出。这时,不要看书,试试看,自己能背多少。然后背不出的,就看看书。这样,反复几次,就能背出来。(2)联想法。如果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可以用这种方法。尽量让脑海中浮现出所背文章的意境,根据这幅图画背古文,效果会很好。(3)好句法。这是我常用的方法,我通常先读三遍文章,然后就会找出我比较喜欢的句子,再背它的上文,再背下文。这样背,很容易脱口而出。
下面该谈谈古诗了。我读诗的方法:我会先准备一本笔记本,一本《唐诗鉴赏辞典》,它上面有着详细的作者写诗的背景和名家的点评,认真仔细的读完之后,将这首诗所涉及到的文化常识、历史典故、一一记录。这样,一边复习笔记本,一边可以增长不少知识。我有时读到深有感触的诗时,会情不自禁地写下心中的感受。
3. 【唐诗里的中国阅读题答案】
也许,在我们每个的心底,都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中,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漫的理由来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中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唐诗!唐诗,更中。
站在世纪的长河,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诗书,精魂万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诗句,字字珠玑,笔笔生花。
无论是沙场壮士征夫一去不还的悲壮,还是深闺佳思花秋月的感慨,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翻开《唐诗三百首》,读一首唐诗,便如拔出了一支锈迹斑驳的古剑。
精光黯黯中,闪烁着一尊尊败英雄不灭的精魂:死生契阔,吞山河,金戈铁马梦一场,仰天长啸归去来……都在滚滚大中灰飞烟灭。多么豪迈的唐诗呵!读一首唐诗,宛如打开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氲香中,升腾起一个个薄命佳哀婉的叹息。
思君君不知,一帘幽怨寒。美卷帘,泪眼观花,多少个寂寞的襟染红粉泪!多么凄美的唐诗呵!浅斟低,拭泪掩卷。
寒山寺的钟声余音袅袅,舒展双翼穿越时空,飞越红尘,似雁鸣如笛音,声声谱回肠。世事更迭,岁月无常,更换了多少个朝代的天子!唐宗宋祖,折戟沉沙;三千粉黛,空余叹嗟。
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惟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依然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
唐朝的江枫渔火,就这样永久地徘徊在隔世的诗句里,敲打世浅愁的无眠。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江花月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照亮无寐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减清辉。
月是孤独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三。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纷纷举杯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醉卧中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我豪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昨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一曲离歌,两行泪,君向潇湘我向秦。
都说西出关无故,何地再逢君呵? 唐朝的诗清高。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
一路狂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喜笑悲歌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
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踏遍故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 唐朝的红颜多薄命。在刀刃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
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不可依,不可恃。
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诗三百首》,听一听巴山雨的倾诉、子琵琶的宫商角羽,窗外有风透过湘帘,蓦然间忘了今夕何夕。
4. 唐诗里的中国 阅读题答案
1.文章就唐诗与中国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分析和阐述,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或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唐诗,就是爱祖国灿烂的文化,也就是爱祖国。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的能力。
2.阅读全文,自选角度,分析文章语言的特色。
示例:①化用诗句,使得语言优美,富有文化底蕴。如“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等;②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句式整齐,有气势。如“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等。③长短句结合,使得句式富有变化,有错落之美。举例略。此题旨在考查学生“体会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能力。
3.根据文章内容,概述“唐诗之美”的主要表现。
唐诗之美,或痛彻心扉,或曾经沧海,或振奋人心,或凄凉沧桑,都是绝伦美奂,久而弥笃。
5. 20~22题,语文,阅读理解,野望,杜甫
20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
风尘比喻的是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21(我个人看法哈)第一二句是描写景色的。
写的是诗人跨马郊外时看到的景色。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望到的是景色第三四句描写的是看到安史之乱带来的连年战火,兄弟失散。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望到的是一个人的孤寂凄凉。
五六句描写的是自己的迟暮以及对未能报效朝廷的愧疚。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望的是自己的迟暮多病以及对圣恩的愧疚。七八句点出了野望的主题,跨马出郊,望到的是世事的萧条。
22通过野望这个题目,写出了作者跨马出郊时看到的景色,想到战火带来的兄弟失散,对未能回报圣恩的愧疚,以及对萧条的人事的无奈。这是我网上找的对文章的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品简介】 《野望》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
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
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
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杜甫《野望》诗共有两首,均表达出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国破家亡,天涯漂泊的情怀。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原文】《野望》作者: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解】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3、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6、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8、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韵译】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评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
“西山”在成都西 ,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南浦,南郊外水滨。清江,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家国和个人的感怀。
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
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
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
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点评】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吐蕃在四川边境作乱,作者身居草堂,以“野望”为题,表现了一种感伤时局、忧国忧家、怀念诸弟的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