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写景抒情的唐诗并赏析

    1. 以写景抒情为题材的唐诗,宋词各十首,并赏析

    以下都是我自己找诗编题的,不知可否?花了我好多功夫呢~~~ 唐诗: 一、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1.诗中有哪些意象? 2.第一联那两个字用得几妙?好在哪里?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1.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幽人”指的是谁?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三、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1.作者从哪些角度来望岳? 2.颈联哪两个字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气概? 四、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1.第一二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墟里上孤烟”借鉴了陶渊明的那句诗?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 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 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 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 西山鸾鹤群。

    1.作者宿于王昌龄隐居之处,诗中是怎样描绘隐居处环境的? 2.说说王昌龄隐居处的环境特点。 3.尾联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六、润州听暮角 李涉 江城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是羁旅水途之作,诗中那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 3.试描绘诗人的形象。

    宋词: 一、浣溪沙 晏殊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曲栏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1.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2.这些景色渲染了怎样的意境? 3.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二、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哪一句流传最广?这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夕阳西下几时回”表达了什么感慨? 3.整首词的基调是怎样的? 三、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此词为明道元年(1032)春,欧公与友人梅尧臣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

    1.这里的“恨”如何理解? 2.从“今年花胜去年红”可以得知什么? 3.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作者寄予了杨花怎样的品格内涵? 2.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词的主题是什么? 五、西江月 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第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琼瑶”本意是什么?这里指什么? 3.试描绘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六、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简析词的上下阕基调,有何不同? 2.“天涯何处无芳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为何说“多情却被无情恼”?。

    2. 求一篇写景抒情的唐诗赏析

    雨清秋

    秋日将尽,冷雨微寒,窗外是潺潺的雨声,萧萧的雨幕,象落叶飘飞,似静夜飞花;灯下是清清的茶水,淡淡的书香,令诗情浓郁,让心绪飞扬,那就让我且随先人诗词的牵引,拨云穿雾,去感受雨为何物,竟能使昼短,能让夜长,能被人千古吟唱。

    对于雨的描写,自古以来,佳句甚多。苏东坡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温庭筠的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都描绘出了潮潮润润的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只要雨不直落,风不斜吹,撑伞走在雨中,任雨点敲在伞面,再将伞柄轻旋,雨珠向四方喷洒,既而旋成了一圈飞檐。亦或是将伞抛到一边,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湿意,这样的雨中即景我们一生又能赶上几回?!

    骤雨初歇,景色清冽,诗人们难免会感慨万千,王维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这里不见喧嚣的车流,混沌的天空,只有风爽月明松清,让心情得到片刻的沉淀,也是不错。苏轼有《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是一种雨后扬鞭的快意,软草,轻沙,让诗人策马赶路心自闲,挥洒文字云雨间。

    雨,很奇妙,当你高兴的时候,它象一首欢快的歌,隔了窗子听去,欢快悦耳,清韵悠扬;当你落寞的时候,它又变成一首忧伤的诗,雨打窗棂,凭填感伤。诗人们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将爱,雨,情,愁,织就成一张细细的网,网住了一颗颗孤独驿动的心。陈与义的《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看似赞花,意在赞人,落笔生花,意味深长。晏几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都将这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独立的人、双飞的燕、飘洒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时空,化作了永恒。唐后主李煜的“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诗人身陷北国,中宵罗衾似铁,细雨潺潺盈耳,心绪无比哀伤,种种愁情,岂是一声对雨长叹所能承载!

    雨不但可观,更可以听。听听冷雨。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听上去是那么凄凉,凄清,凄楚。还有她的《添字采桑子·芭蕉》描绘到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情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凄楚之外,更添凄迷。聂胜琼的“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可谓寄雨托思极品,恍惚中似见雨点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滴滴点点滴滴,细细琐琐屑屑,间间密密歇歇,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芭蕉,雨,都象是一颗湿漉漉的灵魂,在屋前窗外,呼唤呢喃。

    窗外,秋雨还在飘飘洒洒,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冥冥众生,想着重聚遥遥无期,往事过眼云烟,掩书长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雨声响起时,兀然独坐,静听天籁,只有听凭“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了。

    3. 写景抒情唐诗宋词各10首并从赏析的角度提3个问.回答

    1五律·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一;面对巍峨的泰山,诗人发出了怎样的豪情?

    答:一定要登上泰山之顶,到时候,周围所有的山峰都会伏在你的脚下。

    问题二: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报复?

    答: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青年的报复。

    问题三;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答;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敕勒歌

    2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问题一: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了什么?

    答: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问题二:“风吹草低见牛羊”展现了牧民怎样的生活景象?

    答: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

    问题三:这首诗具有怎样的风格?

    答: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3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题一:

    这首诗通过什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无限的爱?

    答: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问题二;。“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又怎样的作用?

    答:这样一问一答表现了春风这把剪刀的锋利和巧妙,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问题三: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怎样的美?

    答:突出他的轻柔美。

    4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问题一:这首诗通过什么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答: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问题二:诗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问题三: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有怎样的作用?

    答: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5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问题一:全是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答:诗中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问题二: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怎样的特点?

    答: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

    问题三: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而诗中那三字将空具体化三,将“空”具体化?

    答: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

    我先把写景的弄完了,抒情的一会再弄,抱歉!

    4. 关于写景的古诗 并赏析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

    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

    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

    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

    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

    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

    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

    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我们是可以想见的。

    所以,首二句尽管境界阔远渺茫,其实不无凄苦寒凉;但是,高适毕竟具有恢弘的气度,超然的禀赋,他开没有沉溺在离别的感伤之中不能自拔。他能以理驭情,另具一副心胸,写出慷慨激昂的壮伟之音。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

    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

    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

    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千里”,有的本子作“十里”,虽是一字之差,境界却相差甚远。

    北方的冬天,绿色植物凋零殆尽,残枝朽干已不足以遮目,所以视界很广,可目极千里。说“黄云”,亦极典型。

    那是阴云凝聚之状,是阴天天气,有了这两个字,下文的“白日曛”、“北风”,“雪纷纷”,便有了着落。如此理解,开头两句便见出作者并非轻率落笔,而是在经过了苦心酝酿之后,才自然流出的诗歌语言。

    这两句,描写景物虽然比较客观,但也处处显示着送别的情调,以及诗人的气质心胸。日暮天寒,本来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愁苦心绪,而眼下,诗人正在送别董大,其执手依恋之态。

    5. 【写景的古诗文怎样赏析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二,艺术手法的赏析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手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4,对比手法. 5,赋比兴手法. 6,用典. 7,虚写与实写. 8,象征手法.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三,修辞手法的体味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他们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详看附录)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来.。

    6. 写雨的抒情古诗并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苏秀道中》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秋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北斋雨后》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春日田园》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

    扫我头像,或者进我百度空间/ohmaigod,有很多精美的诗词素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