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幼儿从军行唐诗

    1. 儿童王昌龄从军行诗配画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鉴赏】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

    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

    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了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

    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

    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

    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

    阵阵秋风任意翻腾。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

    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

    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

    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

    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

    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 儿童王昌龄从军行诗配画

    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鉴赏】 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 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 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了望台上。

    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 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

    时间又 逢黄昏,“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 君子于役》)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 恰恰“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牢落无偶,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 阵阵秋风任意翻腾。

    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 感。接着诗人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

    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 就象亲人在呼唤,又象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 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

    这一缕笛声,对 于“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 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 从军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 幼儿古诗80首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9.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4. 从军行的 古诗

    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从军行(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希和

    枉自悲伤总逢春,独去他乡作军人。

    千日离愁随飞雪,万里狂沙吹北风。

    无月此情向谁诉,有泪今宵伴泣声。

    游子夜夜归故里,山高水深难阻魂。

    【从军行】李昂

    汉家未得燕支山, 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 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 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 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 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 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 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 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 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 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 汗马「走参」「走覃」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 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 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 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 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 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 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 会待单于系颈时。

    【从军行】刘长卿

    回看虏骑合,城下汉兵稀。

    白刃两相向,黄云愁不飞。

    手中无尺铁,徒欲突重围。

    【从军行】 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艮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 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5. 王昌龄的[[从军行]]第四首的诗意

    【参考译文】 :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品赏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6. 从军行古诗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 古诗《从军行》

    李白 杨炯 王昌龄等都做过《从军行》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zhāng)辞凤阙(què), 铁骑(jì)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zhǎng), 胜作一书生。 【注释】 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 3.西京:长安。

    4.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5.凤阙:阙名。

    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6.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7.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8.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 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 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编辑本段其诗作品鉴赏 选自【全唐诗】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用夸张的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急,生动传神的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并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

    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

    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

    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

    是唐诗的亮点。 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有两种看法:唐汝询在《唐诗解》中以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吴昌祺在《删订唐诗解》中以为作者看到敌人逼近西京,奋其不平之气,拜命赴边,触雪犯风,以消灭敌人,建功立业,不象书生那样无用。前者以为这是一首讽刺诗,后者以为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述志诗。

    这样,从第二联以下,二人的体会都不同了。我以为吴昌祺的理解比较可取,因为第一联已说明作者心中的不平是为了“烽火照西京”,如果说他是为了武人显赫而心有不平,这一句就不应该紧接在“烽火”句下了。

    2.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

    幼儿从军行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