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艺术技巧

    1.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几种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 修辞 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一般而言,象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另外如互文和列锦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 典故运用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时候要是不能正确理解其中典故的含义就直接影响对整个作品的鉴赏.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形. “点”“面”不均衡 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许多诗词,只是生活的切片,向读者输出有限的信息,作为读者定向思维的导线.优秀的诗人,总是善于截取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活泼的片断,借助于生动的形象来表情达意,这一点,在诗词鉴赏中是要特别注意到.了解了诗词的这一特点,将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容. 古典诗歌的辩证表现手法 古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写景、状物、言情、述志,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从而形成了古诗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就用了“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都是离人泪”是点.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 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 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让人回味. 3、疏密 诗歌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多为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在诗歌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 但在一首诗歌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因为密就产生了一种紧促感,因为疏就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之间,给欣赏者带来了心理的愉悦;而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又将秋天特有的景物放在了宏大的背景中,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观开阔,一密显出局部的清幽,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

    2. 古诗文中有哪些艺术手法

    诗词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学艺术,它是我国民族思想和民族情感最生动的表现载体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艺苑中的一朵奇葩.《诗经》就是最早以诗的艺术形式而独树一帜的代表作.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东汉(公元25-220年)逐步发展为楚辞、乐府、古绝和古风等艺术形式.又从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始兴起和发展为格律诗.它以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形式的对称美、内容的意境美,确定了在整部文学史中的地位.几千年来,直至今天仍在不断地孕育、变化和发展着,可谓久盛不衰、光彩夺目.诗词需要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创作,以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纵观我国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它们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大致包括:叙事写景的描写手法、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和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简单地说也就是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赋,就是直叙或白描的手法.即朴素地描写创作的现实,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诗词创作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的手法.它是诗词创作中运用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手法.兴,就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想象.想象的起点或契机就是兴.赋、比、兴三者之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孤立的,在艺术创作实践过程中是互相渗透和互为兼用的.一、典型化过程是抓住事物本质的捷径.赋法是以直叙和白描为主要手段.要使白描和直叙能富有更强的感染力,那么必须选择最能反映现实、最有价值意义、最典型的事物加以描写,才能撑起情感的大厦,才能创造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词可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但不可能把社会上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塞到诗词中.要有取有舍、或添或减,或藏或露.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说,就是典型化的过程.在“典型化”的过程中,诗人们常用“以少总多”和“以小见大”之手法.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中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盖任何景物,横侧看皆五光十色.任何情况,反复说皆千头万绪,非笔墨所能祥尽.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仅仅抓住“小荷”和“蜻蜓”的动态描写,就突出了春初时节的一派生机.而“以小见大”则是以局部见全体,一斑观全豹,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的小景物和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和象征重大的思想内容,也就达到“以小见大”之效果.如聂绀弩的七律《锄草》一诗中的“未见新苗高一尺,来锄杂草已三遭.” 作者抓住锄草的小事来描写,其实是反映了当时“破旧立新”的重大社会问题.从诗词创作的角度看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果说以少总多是典型化的重要手段,那么以小见大则是形象化的重要方式.二、夸张描写切否失真和太近乎事实.《文心雕龙��奈饰》说:“自天地以降,豫人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夸张作为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是自古以来一直在运用的.所谓夸张,就是为了表意的需要,有意识地将客观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利突出事物特征.如聂绀弩的七律《挑水》中的“一担乾坤肩上下,双悬日月臂东西.”用夸张的手法,臆造出深刻的印象,使读者产生感情共鸣.但是夸张必须有一定的现实为依据,即要抓住当时当地的情况反映其真实的事物,但又不能太近于事实,否则,容易引起读者误解.这应该象文学创作中讲的,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夸张不同于虚夸,夸张的目的在于使人感受主观的感情态度,使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范温《诗眼》说:“形似之意,益出于诗人之赋.”比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都是对事物的数量和动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就更能表现出大自然这一壮观美丽的景象.三、以赋作比中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在运用赋法的过程中,如何使诗人笔下的静物,描写得活泼跳脱,富有生机,主要是客体与主体的互动感.具休说也就是化静为动和以动写静的修辞方法.具体运用中可采用拟人和拟物等手法.如宋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诗句就很巧妙地以拟人手法,把霜风中的禽鸟“偷眼”和“断魂”的粉蝶刻划得十分生动.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山亭.”则是以静物拟人化而表现为动,使不动为能动,使动者如有情.又比如宋朝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如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则将用动态中的“蝉噪”、“鸟鸣”来衬托出“林逾静”和“山更幽”.从而创造出一种“静”的境界.这种手法是利用引起人们的特殊感受的声音来写出静境.这种手法也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如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的诗,是在细微体察和选择在各种静境中最有典型意义的声音和动作来加以描写的.诗就是借景言情,一切写景都是为了写情.化静为动也好,以动写静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四、运用正反对比是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法.宋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实际上比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以物比人,以人比物,以物比意,以物比事,以事比意,等等皆是.所谓正反对比,是比喻中比较常见的手法.它指的是以两种对立的事物或情理互相对照,使诗词中要表达的某一方面的特。

    3. 古诗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一、音律手法 1、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单纯词。

    如,“澎湃” 2、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单纯词。如,“窈窕” 3、叠声,两个读音相同的单纯词。

    如,“寻寻觅觅” 注:单纯词,即两个字单独没有意思,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思的词。 二、修辞手法 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烘托:⑴以人衬人(侧面烘托):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⑵以物衬物(以动衬静):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⑶以景衬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3、用典:⑴援引史实: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⑵化用前人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双关:⑴谐音双关: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⑵一语双关: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5、通感: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陌生的事物,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象征:如,“红豆生南国”。 7、对比:如,“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设问: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9、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10、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反复:如,“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12、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表现手法 1、留白:⑴省略对整个故事过程的交代,集中全力描绘最富有联想性、集中了各种矛盾的具体情节。如,《十五从军征》省略了主人公从军的过程,集中叙述了他归乡后家中的荒凉景象。

    ⑵摘取几个画面,合在一起共同表现一个丰富的内涵。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雨骤》⑶两个主人公的遭遇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即“以彼之详,补此之略”。

    如,《琵琶行》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省略贬谪以前的事,详叙如今的境况。 2、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景物的大致轮廓。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设悬:在议论、抒情时,迟迟不说破,反复渲染,设置悬念,最后才揭开谜底。

    如,柳永《蝶恋花》。 4、落笔对方: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

    ⑴把写自己与写对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如,柳永《八声甘州》。

    ⑵通篇纯从想象对方展开艺术构思。如,杜甫《月夜》。

    5、移情别恋: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如,刘皂《渡桑干》。

    6、反弹琵琶: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如,韦庄《菩萨蛮》。

    7、无理而妙:在看似违背常理的描写中,深刻地表现各种复杂的感情。如,“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8、众星拱月:以压低众人(其他人)来突出一个人。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以少总多:用精练的文笔概括景物所共有必有的特征,触发读者的联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以乐写哀:以和谐优美的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忧思愁绪。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抑扬结合:⑴欲扬先抑,如韩愈《春雪》。⑵欲抑先扬,如李商隐《贾生》。

    12、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和虚实相间。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煜《浪涛沙•窗外雨潺潺》。

    13、托物言志:既不停留在物上,又要切合咏物。如,汉乐府《怨歌行》。

    1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和情景相生。如,杜甫《旅夜抒怀》。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330326636暮成雪。”

    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陈,写得大气磅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张亦为写实。诗人远眺黄河,思接天际,才迸发出“天上来”的妙想;接着诗人又顺流东顾,目送黄河,想到黄河入海不回,由此而生出孔子般“逝者如斯”的感慨,但是比之孔子的感慨更强烈,更直接,更形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的一生浓缩在朝暮之间,从而表现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主题。

    诗人连续使用呼告〔“君不见”〕的修辞手法,更添说理气势,感情色彩十分浓郁。同时写黄河之水用了扩大夸张,写人生旅程用了缩小夸张,使人更觉光阴之宝贵,岁月易流逝,功业更难就,自然引出下句。

    4. 诗歌艺术手法有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其他表达技巧有抑扬、对写等.(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 (四)、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 古诗描写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一、音律手法 1、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单纯词.如,“澎湃” 2、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单纯词.如,“窈窕” 3、叠声,两个读音相同的单纯词.如,“寻寻觅觅” 注:单纯词,即两个字单独没有意思,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思的词. 二、修辞手法 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烘托:⑴以人衬人(侧面烘托):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⑵以物衬物(以动衬静):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⑶以景衬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3、用典:⑴援引史实: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⑵化用前人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双关:⑴谐音双关:如“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⑵一语双关: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5、通感: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陌生的事物,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象征:如,“红豆生南国”. 7、对比:如,“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设问: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9、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10、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反复:如,“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2、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三、表现手法 1、留白:⑴省略对整个故事过程的交代,集中全力描绘最富有联想性、集中了各种矛盾的具体情节.如,《十五从军征》省略了主人公从军的过程,集中叙述了他归乡后家中的荒凉景象.⑵摘取几个画面,合在一起共同表现一个丰富的内涵.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雨骤》⑶两个主人公的遭遇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即“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如,《琵琶行》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省略贬谪以前的事,详叙如今的境况. 2、白描: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景物的大致轮廓.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设悬:在议论、抒情时,迟迟不说破,反复渲染,设置悬念,最后才揭开谜底.如,柳永《蝶恋花》. 4、落笔对方: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作者不直接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⑴把写自己与写对方结合起来,相互映衬.如,柳永《八声甘州》.⑵通篇纯从想象对方展开艺术构思.如,杜甫《月夜》. 5、移情别恋: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如,刘皂《渡桑干》. 6、反弹琵琶: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如,韦庄《菩萨蛮》. 7、无理而妙:在看似违背常理的描写中,深刻地表现各种复杂的感情.如,“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8、众星拱月:以压低众人(其他人)来突出一个人.如,“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以少总多:用精练的文笔概括景物所共有必有的特征,触发读者的联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以乐写哀:以和谐优美的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忧思愁绪.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抑扬结合:⑴欲扬先抑,如韩愈《春雪》.⑵欲抑先扬,如李商隐《贾生》. 12、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和虚实相间.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李煜《浪涛沙•窗外雨潺潺》. 13、托物言志:既不停留在物上,又要切合咏物.如,汉乐府《怨歌行》. 1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和情景相生.如,杜甫《旅夜抒怀》.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首句就凭空起势,不事铺陈,写得大气磅礴,状黄河之水于天际滚滚而来,如海雨天风,势不可挡,既是夸张亦为写实.诗人远眺黄河,思接天际,才迸发出“天上来”的妙想;接着诗人又顺流东顾,目送黄河,想到黄河入海不回,由此而生出孔子般“逝者如斯”的感慨,但是比之孔子的感慨更强烈,更直接,更形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的一生浓缩在朝暮之间,从而表现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主题.诗人连续使用呼告〔“君不见”〕的修辞手法,更添说理气势,感情色彩十分浓郁.同时写黄河之水用了扩大夸张,写人生旅程用了缩小夸张,使人更觉光阴之宝贵,岁月易流逝,功业更难就,自然引出下句.。

    6. 诗词鉴赏的艺术手法有哪些啊

    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表达方式: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描写(动静、乐哀、远近、上下、白描、细描) (二)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欲抑、点面、象征、联想、想像、起兴、用典 (三)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互文、叠词、婉辞 诗人风格陶渊明 晋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

    名潜,字元亮。平淡而又淳厚的艺术风格,质朴凝练的语言风格。

    如:《归园田居五首》 王维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字摩诘。诗歌情趣恬静悠闲,风格清新淡远。

    如:《山居秋冥》 孟浩然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其艺术风格主要是清淡。如:《春晓》《宿建德江》高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达夫,风格雄浑质朴、苍劲悲壮。

    如《燕歌行》 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风格与高适相同,均具有豪放悲壮的风格。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另外属于边塞诗人的同一时代的还有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等,他们的风格均大同小异。 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风格豪放飘逸。

    如:《望庐山瀑布》。 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风格沉郁顿挫。

    如:《登高》,《兵车行》。所谓“沉郁”是由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这些因素构成的。

    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白居易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浅直均易。

    如:《卖碳翁》。 韩愈 中唐著名散文家,其诗歌风格除平易清新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奇险怪僻和以文为诗 孟郊 中唐著名诗人,字东野。

    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其风格是硬语盘空,拗折奇险。

    如:《洛桥晚望》“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接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贾岛 字浪仙,比孟郊稍晚,与孟郊齐名,也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诗人。

    “推敲”的故事便是最好的明证。其诗歌风格清奇僻苦。

    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刘禹锡 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含蓄豪俊。 柳宗元 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歌风格明净简峭。

    如;《江雪》 李贺 中唐著名诗人,字长吉,其诗歌风格奇崛冷艳。如:《李凭箜篌引》 杜牧 晚唐著名诗人,字牧之,其诗歌风格,豪迈俊爽,遒劲峭拔。

    如:《山行》 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其诗歌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古诗鉴赏技巧

    一.鉴赏内容:

    1、作者:身份 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 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 主观感受 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 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 分析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 叙(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 表达作用(句意 文意 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 通过什么手法 抒发什么情感 。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三、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唐诗艺术技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