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引用别人的话
1. 【"唐诗品汇"引用哪三句话来评价的,列举诗句对这些句子加以说明
明代诗学家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曾引用三句话来评价李白的《蜀道难》,即“妙在起伏”“才思放肆”“语次崛奇”。
现就这三句话,对《蜀道难》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品读。一、妙在起伏“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也是如此。
为了避免写诗的“平”,就需要讲究诗意的起伏,这样才能提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在《蜀道难》里,这种诗意的起伏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首先,诗人极力抒写蜀道之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猴欲度愁攀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等,都印证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断语。
这是从大处着眼来渲染蜀道的艰难,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起”。其次,在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渲染中,传达出来的是挽留友人、阻止其西行的细腻感情。
从“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中,我们看到的是大诗人细致入微的精神世界。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伏”。在这种起伏当中,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古人评说它“妙在起伏”是不无道理的。二、才思放肆所谓“才思放肆”,指的是写诗时,思路要放得开去。
对于李白这样一位浪漫主义大师来说,这一点自然不在话下。为了突出蜀道的“难”,诗人首先从整体印象即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来写蜀道的“高”与“险”;其次从蜀道开通的历史即时间的角度来写蜀道的“难”;再次从空间的角度即地势的险恶来写蜀道的“难”。
在对蜀道的“难”作直接的描摹之外,诗人还不忘用“悲鸟号”“子规啼”等来侧面烘托蜀道的“难”。蜀道的“难”除了地势上的奇险之外,还有人为的动乱夹杂其间,“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这些人为的动乱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蜀道的“难”。时而从整体印象写,时而从时间角度写,时而从空间角度写;既有直接的描摹,又有侧面的烘托;自然的环境和人为的动乱夹杂在一起……诗人的才思如信马由缰,随意驰骋。
古人评说它“才思放肆”,道理或许就在此吧!三、语次崛奇所谓“语次崛奇”,指的是在人们料想不到处下笔。全诗要表达的是挽留友人之意,却在诗的一开始来了这么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是颇出人的意料的。
对于即将西行入蜀的友人来说,这个开头无疑具有“当头棒喝”的警示作用的。这是“语次崛奇”之一“奇”。
接下来该写蜀道的“难”了吧?可是诗人却不急,他还要拐弯抹角地搬出“蚕从”和“鱼凫”开蜀国的典故和“五丁开山”的传说故事,来证明蜀地封闭之久和蜀道开通之难。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
这是“语次崛奇”之二“奇”。在为蜀道这个“畏途”营造气氛时,诗人请来了“悲鸟”和“子规”助阵,用它们的“号”“绕”“啼”“愁”来尽力渲染蜀道的“难”。
这种写法也是颇出人的意料的。这是“语次崛奇”之三“奇”。
2. 在句子中引用古诗这样的句子还有哪些
引号的用法
口诀: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如果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行文的一部分时,句号放在引号外面或不用。
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标点符号号。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句号应在引号后。
例: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 真可谓“梦忆深深深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
3. 《唐诗里的中国》中引用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风吹仙阕飘飘举,惊破霓裳羽衣舞
《兵车行》
曾经沧海难为水
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折戟沉沙铁未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举酒还独倾
千里共婵娟
月是故乡明
床前明月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消愁愁更愁
千金散尽还复来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时征战几人回
柳咏--《雨霖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朝散发弄扁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涉及的诗很多啊,应该还没找全。我就能想到这些了……
4. 作文中诗词的引用
前几天,老师开始教《将进酒》时,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学习古典诗词有甚麽好处呢我回家以后想了想,脑袋里就蹦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我何时第一次接触古典诗词呢中学不是。小学也不是。幼稚园差不多吧!等家人一下班,我就马上询问他们,妈妈告诉我,应该是入读幼稚园不久,外公便教我念唐诗。当天晚上,我细细回想那时的情况,记忆虽然模糊,但仍依稀记得当时我拿着一本外公以及妈妈的唐诗手抄本,他们耐心地逐字逐句教我。《新嫁娘》,《嫦娥》,《回乡偶书》,《游子吟》全都念得滚瓜烂熟。以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听到妈妈念《木兰辞》,觉得十分有趣,要求她教我,但教了很多遍,我老是记不牢,当她被我烦得不行的时候,我终於记住了,那时我才九岁,比同龄的学童早了好几个寒暑就学懂了,我很高兴。妈妈常说我背诗记得牢,最不好的是我只记得诗句,对作者,诗意全不理解。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觉得作者的感情与诗词的内容最难理解,果然就是三岁定八十。
从小就接触诗词,令我更透彻地明白它们的好处。它们就像一枝已经沾上颜色的画笔,只等待着替我们上色,令我们再添上一层中国的浓厚文化气色;它们有时又像一件华丽的衣服,当我们把它穿上,犹如披上一件富有中国悠久历史的典雅外衣;它们更像一枝充满油墨的钢笔,每当写文章时引用它们,就使人觉得我们的肚子里又多了一点墨水。这些所有源远流长的诗,词,曲都有着光辉灿烂的色彩,我们要努力学习,继承这些瑰宝,使它们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