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放言五首白居易唐诗鉴赏

    1. 放言五首 其三的赏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诗歌鉴赏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个方法是什么呢?“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2. 唐朝诗人元稹的《放言五首》如何解析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第五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这一道理,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3. 唐朝诗人元稹的《放言五首》如何解析

    《放言五首》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

    五斗解酲犹恨少, 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

    酒熟餔糟学渔父。 饭来开口似神鸦。

    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纵使被雷烧作烬, 宁殊埋骨扬为尘。

    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 玉英惟向火中冷, 莲叶元来水上干。

    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两回左降须知命, 数度登朝何处荣。

    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时定葬烧缸地,卖与人家得酒盛。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拔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

    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

    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

    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

    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

    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著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祝您好运一生一世,如果回答有用,请点“好评”,谢谢^_^!》。

    4. 放言五首 的古诗

    放言五首 白居易

    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

    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至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

    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首,以续其意耳。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 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

    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 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能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 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 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 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 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 输赢须待局终头

    译文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 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

    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 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 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其四

    谁家宅第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 共成枯骨两何如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 那里来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了

    昨天屋内外挤满了人 今天在门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

    江浙一带海上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

    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 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 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 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 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 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

    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 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 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5. 放言五首 的古诗

    放言五首 白居易 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 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至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 句近之矣。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首,以续其意耳。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 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 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 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能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 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 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 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 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 输赢须待局终头 译文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 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 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 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 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其四 谁家宅第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 共成枯骨两何如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 那里来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了 昨天屋内外挤满了人 今天在门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 江浙一带海上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 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 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 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 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 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 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 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 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 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6. 《放言之三 》白居易赏析

    放言五首之三 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鄙虽微贱,愿和大家谈谈白居易这首诗,虽然个人不赞同诗歌翻译,会失真,但翻译是最快捷达成沟通的办法:我赠送你一个方法可以让你不狐疑地下决定,不需要钻凿灼烧龟甲产生裂纹来做预测,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问天地,什麽方法呢?就好像要看玉是不是真玉,就要用火连烧满满的三日,如果不热,就是真玉;要判断豫章木是不是真的,要等到它生长了七年之后才可以准确判断。试想,正直贤良儒周公,在管叔蔡叔放出流言说周公专擅朝政的时候,何尝不恐惧;王莽心怀不轨,在簒汉之前表现得多麽谦虚敦厚,礼遇人才。

    如果他们在心迹未明被人误会的时候就死了,那麽他们这一生真正的心,有谁会知道呢?这首诗的背景是这样的,元稹被贬官时,写了五首「放言」赠白居易,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官,也写了五首「放言」回赠,这是白居易〈放言〉的第三首,而这首诗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正面,很有希望的,她和元稹互勉,只要不死,就有河清海宴的一天。这首诗白居易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烧玉应该典出《吕氏春秋》:「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汉‧高诱注:「钟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

    」豫章木则引用《史记正义》:「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

    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至於其他注释,我也不多废言了。

    小记:看到题目之后,一直在思考,写哪一首诗好呢?诗海浩瀚宝瑰无限,对我而言,任何一个诗人任何一篇佳作,都有无限的感动空间,苦思良久,决定白居易的作品来和大家分享,兼以日来情感波折,常在自己都无意识的状况下诵读这首诗,遂以此首为选。

    7. 白居易诗二首翻译,注释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写作背景:白居易遭权贵所忌,被贬谪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唱和他的好朋友元稹《放言五首》,写了一组政治抒情诗,亦名《放言五首》.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每一首中都引用典故或古代警语名句,宣泄不满和劝导朋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两上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