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流派及艺术成就
1. 唐诗宋词的艺术成就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 主讲教师 刘振娅教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养学员具有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能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学与治学能力,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第四、五编;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 并参考以下书目: 1、《中国文学史》(二)(三)游国恩等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北京第1版 2、《中国文学史》(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7月北京第1版 3、《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赵义山、李修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4、《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8月第1版 5、《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 6、《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 7、《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 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四卷 郁贤皓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9、《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北京第1版 10、《中国词学批评史》方智范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7月第1版 三、课程内容 上 编 唐 诗 第一章 唐诗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绪 论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 3、唐代文化繁荣的环境对诗歌的积极影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 (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
举如: l、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影响到唐诗的内容与风格; 2、幕府生活; 3、读书山林的风气; 4、贬滴生活对唐诗内容的丰富。 (三)从哲学思想上,佛、道二家对唐诗的影响 1、佛教的影响:①在诗中直接讲佛理;②表现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品质;③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④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2、道家道教的影响:主要是使诗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自然的亲和力。诗人的神仙信仰和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力,使其更富浪漫色彩。
(四)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唐诗的分期 三、唐诗繁荣的盛况及当代对唐诗研究的成果 思考题: 1、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
2、比较本、专科教材,指出本科教材在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时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拓宽和加深。 3、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繁荣产生的积极影响。
4、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生活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5、为什么说:“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繁荣”? 6、综述唐诗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初 唐 诗 坛 初唐诗歌包括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二年(618-713),96年。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转变时期的开始,是唐诗发展的一个思想奠定期,是盛唐诗歌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准备时期。
一、初唐前期:又称“初唐之始制”,高祖武德元年到高宗拥德二年(618一665)。 l、贞观诗坛 从高祖立国之初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三十年间,一般简称“贞观诗坛”,该时期本掌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如魏征、虞世南 上官仪等等)。
该时期的文学思想是基于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清醒认识,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详见史219页所引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这种文学主张在当时对安定作者,活跃创作是有效的,也为唐诗的发展奠定广一个很好的基础。
贞观诗坛的诗人们,一方面,从政权的得失着眼,坚决反对绮靡文风,重政教之用,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但同时,又重视文学的艺术特征,没有否定魏晋南北文学的艺术成就,提出一种文质并用,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理想文学主张,既没有让南朝的绮靡文风流荡忘返,又容许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文学的艺术技艺的自觉探索得以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2、上官仪(608?-644)和“上官体”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一种新诗体。
上官仪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配置。
其创作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在唐诗发展史上,上。
2. 唐诗宋词的艺术成就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没有这一页,整部中国文学史将为之黯然换色。
诗是中国文学发展出现最早的文学体裁,并贯穿于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但只有到了唐代,诗才真正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如果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那么诗歌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整个唐代文学发展的潮流:上至王侯将相、后宫嫔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写诗吟诗蔚然成风,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艺术风格、且成就卓著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风骚,正如康熙皇帝所说“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
词的发展虽亦源远流长,但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别是一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令人刮目相看,出现了苏轼、辛弃疾、柳永等词坛大家,也为后代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作为音乐性极强的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词 既各有所长,又互为补充,正如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休,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代文豪苏轼就擅长以诗为词。
3. 唐诗宋词的艺术成就
《唐诗宋词专题》授课教案主讲教师 刘振娅教授一、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使本科学员系统而有重点地学习并掌握唐诗宋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唐诗宋词的发展历史、主要作家群体及主要流派的艺术成就;2、通过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培养学员具有阅读、鉴赏、分析、评论唐诗宋词的能力,为从事大中小学语文教学或其他文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通过优秀作品的学习,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自学与治学能力,用先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二、教材和参考书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第四、五编;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二册。并参考以下书目:1、《中国文学史》(二)(三)游国恩等编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7月北京第1版2、《中国文学史》(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年7月北京第1版3、《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赵义山、李修生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4、《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8月第1版5、《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6、《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1版7、《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第1版8、《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三、四卷 郁贤皓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9、《中国历代诗歌选》林庚、冯沅君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北京第1版10、《中国词学批评史》方智范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7月第1版三、课程内容上 编 唐 诗第一章 唐诗的发展状况第一节 绪 论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一)客观环境(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士人心态)对文学的影响: 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2、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的繁荣产生积极的影响; 3、唐代文化繁荣的环境对诗歌的积极影响(史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对唐诗繁荣的积极影响); (二)唐代士人生活对文学的影响。
举如: l、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影响到唐诗的内容与风格; 2、幕府生活; 3、读书山林的风气; 4、贬滴生活对唐诗内容的丰富。 (三)从哲学思想上,佛、道二家对唐诗的影响1、佛教的影响:①在诗中直接讲佛理;②表现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品质;③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④拓广了文学的体裁。
2、道家道教的影响:主要是使诗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自然的亲和力。诗人的神仙信仰和神仙思想还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想象力,使其更富浪漫色彩。
(四)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唐诗的分期 三、唐诗繁荣的盛况及当代对唐诗研究的成果思考题:1、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
2、比较本、专科教材,指出本科教材在论述唐诗发展的原因时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拓宽和加深。 3、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的人生信仰对唐诗繁荣产生的积极影响。
4、举例说明唐代士人生活对唐诗创作的影响。 5、为什么说:“从文学发展自身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繁荣”? 6、综述唐诗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初 唐 诗 坛初唐诗歌包括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二年(618-713),96年。是我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重要转变时期的开始,是唐诗发展的一个思想奠定期,是盛唐诗歌到来前夕的思想理论准备时期。
一、初唐前期:又称“初唐之始制”,高祖武德元年到高宗拥德二年(618一665)。 l、贞观诗坛 从高祖立国之初到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三十年间,一般简称“贞观诗坛”,该时期本掌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如魏征、虞世南 上官仪等等)。
该时期的文学思想是基于对南、北文学不同艺术特色的清醒认识,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详见史219页所引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这种文学主张在当时对安定作者,活跃创作是有效的,也为唐诗的发展奠定广一个很好的基础。
贞观诗坛的诗人们,一方面,从政权的得失着眼,坚决反对绮靡文风,重政教之用,重乎气质(指北朝诗歌特有的真挚朴厚的情感力量和气势);但同时,又重视文学的艺术特征,没有否定魏晋南北文学的艺术成就,提出一种文质并用,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理想文学主张,既没有让南朝的绮靡文风流荡忘返,又容许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文学的艺术技艺的自觉探索得以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2、上官仪(608?-644)和“上官体” 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这种笔法精细而秀逸浑成的诗作,把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一种新诗体。
上官仪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的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配置。
其创作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在唐诗发展史上,上承扬师。
4. 唐诗的风格流派有哪些
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1]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描写田园风光和个人的田园生活,诗风疏淡质朴。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佺期和宋之问。
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的发展方向,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2]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吴中四士”。
[3]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标榜“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柳宗元、李贺等。
[4]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晚唐后期出现了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创作精神,注重反映社会民生,但艺术成就不高。
5. 唐诗流派的基本概述
关于唐诗的分期,以“四唐”的分法影响最大。所谓“四唐”,指的是将唐诗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盛唐和中唐之间插入一个转折时期,称为“五唐”。正是在其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唐诗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初唐时期历时近一百年,宫廷诗几乎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这段时期的宫廷诗具体又可分为三个流派:一个是太宗时期的宫廷诗,一个是高宗时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派,第三个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以沈佺期和宋之问为代表的诗派。应该说,初唐宫廷诗因其附庸风雅而总体价值并不是很高,但自“文章四友”(指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和崔融)和“沈宋”之后,宫廷诗开始逐渐突破原有局限,有所发展。而同时期的“初唐四杰”则唱出了初唐诗歌的新声,他们的崛起,还有陈子昂对六朝以来萎靡诗风的批判及其诗歌革新理论,为初唐诗歌带来了一片全新的气象。可以说,陈子昂并不归属于其中的任何一个流派,但称他为盛唐诗歌的开拓者绝不过分。
进入盛唐时期,诗坛涌现一大批优秀诗人,可谓名家辈出。其中第一个重要诗派首推“吴中四士”,他们是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和包融。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就属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从张九龄到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其清高超脱的诗风。而同期的边塞诗则显得豪情万丈,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与初唐相类似,将盛唐诗歌推向巅峰的诗人也不归属于其中的任一流派,他们就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耀眼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非任何一个诗派所能及。
如果说盛唐与中唐之间可划分出一个转折时期,那么这一时期的诗派,无论是从艺术成就还是从其对后世的影响来看,确实都不能与盛唐时期相提并论。这时的诗派比较有名的是“大历十才子”,他们包括李端、卢纶、吉中孚、韩*、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同时期还有不太为后人熟知的《箧中集》诗人群和江南诗人群等。(也有人把这一时期直接归入中唐,即“四唐”的说法。)
在经历一个小低谷之后,中唐诗歌再现了盛唐的繁荣景象。这个时期出现了两大主要派别,一个是以韩愈、孟郊为核心的韩孟诗派,另一个是以元稹、白居易为核心的元白诗派。其中韩孟诗派诗风深险怪僻,其代表人物还包括李贺和贾岛。而与之对应的元白诗派则以通俗著称,其诗浅显易懂,语言直接反映现实与情感,一时影响极大。另外,这个时期不入流派的优秀诗人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个性鲜明,各自独树一帜。
随唐政局的动荡,唐诗的创作也转入晚唐时期,在历经盛、中唐的辉煌之后,唐诗也终于走到其生命的尽头。这个时期虽也有一些诗歌小团体,但总体而言已缺乏大的流派。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成为唐诗历史上最后一批杰出的诗人。
6. 试述盛唐两大诗派及艺术成就
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
一、边塞诗派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A、边塞风光;B、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C、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D、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 ,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代表之一。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王昌龄,崔颢等。
二、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
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生活的反映.如中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如"雨中草色绿甚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灰白的雨幕,碧绿的草地,粉红的桃花,交错组合, 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川春晓图,确实是诗中有画",令人陶醉.
7. 举例唐诗在整体上具有哪些独特的艺术成就
唐诗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数量上看,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据胡震亨统计,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这种现象是空前的。
2、从质量上看,唐代不仅有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还有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水平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3、从形式上看,诗体大备,流派众多。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新乐府等齐备;除山水田诗派、边塞诗歌、无白派等大诗派外,还有许多独树一帜的诗人,使唐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到了唐朝进入了高峰时期,仅《全唐诗》中收录的诗作就有将近五万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二千二百多人。李白杜甫等享有世界声誉的大诗人和大批名家涌现。多种风格和流派百花齐放,无论是在题材与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加上各类诗歌体制的完备及定型,都显示了诗歌的创作已全面成熟,盛况空前。
唐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把庶族寒门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唐诗的主要创作群。庶族文人一般来说视野比较开阔,其中部分文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顿,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比较近接触和联系,并在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
唐诗的繁荣,同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的关系。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自信,同时又需要协调内部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便采取了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对儒、释、道各派思想兼容并蓄,有时还允许和鼓励人们对时政展开批评;这对于解除时人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文化艺术普遍繁荣的产物。当时文化的相对普及和诗歌群众基础的扩大,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唐代各种文艺形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多方面的影响。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以及佛经、变文里的故事,促成了中唐以后诗歌的散文化、故事化和玄怪等特殊倾向,而曲子词的兴起,又给晚唐温、李一派诗歌开拓了用新境界,还有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自然会作用到诗歌身上。
唐代的巨大成就,还是唐代诗人们多方面地批评继承文学遗产,推陈出新的结果。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开始到唐代,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无不为唐诗所充分吸收,体现了唐诗集大成者的风貌。
当然,唐代诗人对待文学遗产,并非一味的兼收并蓄,于其中仍有所扬弃。对六朝诗歌中某些偏重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尤其是对齐梁陈宫体诗的不良影响,唐初百余年间的几代诗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基本上挣脱了旧的束缚,开拓了新的局面;不过在否定和改造旧风气的时候,也不排斥其中有用的文字技巧;这也是唐诗能够跨越传统大步前进的重要原因。
8. 唐诗宋词流派 有哪些流派,具体些
宋词:
1、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等.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 (柳阴直)、蝶恋花 (月皎惊乌栖不定)、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唐诗: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3.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