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凉州河意思

    1. 凉州诃词古诗是什么

    没有凉州诃词古诗,正确是凉州词古诗。王之涣组诗作品凉州词二首原文如下:

    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知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译文:

    其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道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2. 《凉洲词》这首诗的意思

    1、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原文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简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本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3. 凉洲词的意思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其音凄苦。【简析】: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以下引自/magazine/N-9901/149.htm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

    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 :“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关于这首诗,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曾记载着这么一桩趣事: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天,天寒微雪,三人一起到旗亭小饮。

    适逢梨园伶官十多人会宴;席间,有四名美貌歌妓演唱,唱词都是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三人私下相约说:我们三人的诗名常常分不出高低,现在且看这些歌妓讴歌,“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

    结果,第一人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人唱的是高适的诗,第三人唱的还是王昌龄的诗。王之涣不服气,“自以得名已久”,就指着“诸妓之中最佳者 ”说:“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四人中之“最佳者”结果果然唱了一首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大家于是大笑。

    四歌妓问明情况后竞拜。并请“俯就筵席”,“三人从之,饮醉竟日”。

    后明清戏剧家将此事编成剧本,其中以《旗亭记》为名的就有多本。 诗句中,“一片”为唐人习惯用语,常与“孤”连文,即今之“一座”。

    “孤城”指玉门关。将玉门关作“孤城”,显然与征人的离情别绪联结在一起 。

    仞,古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黄河远上”,也有作“黄河直上”的。

    叶景葵认为:“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为《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沙’,恍然有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唐人绝句精华》也说:“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

    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

    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但今之不少学者仍认为,就诗意说,“黄河远上”比“黄河直上”要好。理由是:一,“黄河远上”意境开阔,莽莽苍苍,浩浩瀚瀚,如同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显得状美,而“黄沙直上”只是给人荒凉的感觉。

    二,“黄河远上”句与下句“一片孤城”,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而“黄沙直上”句画面比较单调。至于黄河远距玉门关的问题,则认为,《凉州词》只是唐代的一种曲调,不一定只写凉州;有人还考证,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另一个题目:《听玉门关吹笛》,由此认为是诗人在玉门关吹笛时写的,孤城是眼前景象,黄河是出关途径之处,诗人是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描写自然景物(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讲稿》)。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

    4. 古诗凉州坷的意思

    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被风卷起的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我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会不停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快点上前作战。

    我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因为从古至今,前往战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5. 凉州河(唐)王翰的欲君什么意思

    王翰好像只有《凉州词》吧,而诗中只有“欲饮”,意思是“刚要、将要喝酒的时候”

    凉州词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

    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6. 【凉州词解释】

    《凉州词》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解】: 1、夜光杯:一种白玉制成的杯子.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评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回答者:feiduo_2001 - 童生 一级 3-2 11:28 ▲王翰《凉州词》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玄宗时作过官,后贬道州司马,死于贬所.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尤以《凉州词》为人传诵.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 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 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 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全唐诗》 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注释 ①凉州词:《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引《乐苑》云: “《凉州》,宫曲名,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邝陇右道凉州,治姑臧 (今甘肃武威).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 ②北朝乐府《鼓角 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 愁杀行客见.”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凉州词》赏析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 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 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 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

    7. 古诗凉州诗词谢谢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 ·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8. 凉州词是什么意思

    唐 王之焕(688—742)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又名】

    《出塞》

    【翻译】

    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词在唐代是乐府的常见曲名,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之事。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7、羌笛:古羌族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具体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唐诗凉州河意思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