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在狱咏婵拼音

    1. 《在狱咏蝉》骆宾王的意思

    赏析 骆宾王(约626—684):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下落不明。

    有《骆宾王文集》。 《在狱咏蝉》是骆宾王陷身囹圄之作。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屈居下僚十八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捕入狱。

    其罪因,一说是上疏论事触忤了武则天,一说是“坐赃”。这两种说法,后者无甚根据。

    前者也觉偏颇。从诗的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来看,显然是受了他人诬陷。

    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几句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被抨击者当然要以“贪赃”、“触忤武后”将他收系了。也正因为如此,骆宾王才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诗题又作《咏蝉》。同前人咏蝉之作,如陆云的《寒蝉赋》、曹植的《蝉赋》、曹大家的《蝉赋》、虞世南的《咏蝉》诗仿佛,骆宾王的这首五律旨在以蝉之餐风饮露表示自身的高洁,求得世人的同情。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首联承题而来,正切主旨。“西陆”,秋天。

    《隋书·天文志》释“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

    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行以成阴阳寒暑之节。”“南冠”,又称獬豸冠.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用楚国钟仪被囚的典故。

    《左传·成公九年》记,晋景公到军府检查,看见有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被囚系着。成公便问:“那个被捆着的戴着楚冠的人是谁?”有司回答说:“是郑国献来的楚国囚犯钟仪。

    后世遂称絷囚为“南冠”。此处的南冠是作者自指。

    “南冠”后的“客”字不作通常的“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深。首联两句十字用工整的对仗描绘了这样一副图景:深秋里,寒蝉发出了阵阵凄楚的叫声,这声音打动了囚絷在牢的骆宾王的心弦,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虑。

    此联中,应特别注意“思深”二字,它是作者的苦心所在,是全诗之“源”。诗的名句诸事如“玄鬓”、“白头”、“露重”、“风多”及种种联想,皆由此遣发派生。

    由于作者在首联中即以南冠自切痛处,又以“思深”二字为诗旨的表达作了铺垫,故颔联即被顺势推出:“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玄鬓”,黑色鬓发,这里指蝉的双翼。

    “白头吟”,汉魏乐府名篇,写一女子被负心汉始爱终弃的悲郁心情,表达了她对专一爱情的追求。据说此诗为西汉卓文君作。

    卓文君慕司马相如之才,私奔并与司马相如结成伉俪。但司马相如爱情不专,入京后,要娶茂陵一女为妾。

    文君闻知,作《白头吟》以自伤。相如见诗悔悟,不再纳妾。

    宾王此句的写作,其意有表里二层。表层的意思是说,蝉掮动着乌黑的双翼来对着满头白发的作者悲吟,使他无法忍受。

    里层的含意则更为深刻,作者意在通过香草美人的传统文学手法,抒发自己失去朝廷宠信,受贬遭困的怨愤。作者“蝉”人对举,“玄”“白”并用,睹蝉翼而起悲,闻蝉鸣而不堪,是因为他也有过鬓发玄黑的豆蔻年华。

    早在公元669年,他就跻入仕途,以图报效:“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宿温城望军营》)。

    为逞壮志,他文官任过府属、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武官任过四川,燕北掌书记,然奔波三十载,却始终沉沦下僚,刚升为侍御史,便被捕入狱。报国之想,终成泡影,何堪忍受。

    若说首联见景生情,托物起兴,颔联蝉人并举,叙中生议,那么颈联的重心则转在感慨议论的抒发上。“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说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

    这既是描写深秋寒蝉的艰难处境,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慨叹。作者在诗前的序中写道:“仆失路艰虞,遭时徽墨。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意即是时代的“徽墨”(绳索之意)将其捆绑,使他不能驰骋壮志。序文还说他“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看到螳螂抱紧螳斧,欲扑捉被食之虫,立即想到自己仍处在深深的危机中。

    朝廷内外奸邪势力的浓露重霜不但冻僵了他的翅膀,锁住了他的声音,而且会将他的生命推向“末日”。序文的这些话说明了颈联虽宇宇写蝉,然意不在蝉。

    这两句诗,写得蝉人相融,抒情忘蝉,达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

    试读卢照邻的《古从军行》,杜甫《蜀相》诸诗,两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

    则全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

    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

    2. 在狱咏蝉这首诗注音

    一全文如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xī lù chán shēng chàng ,nán guàn kè sī qīn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nà kān xuán bìn yǐng ,lái duì bái tóu yín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lù zhòng fēi nán jìn ,fēng duō xiǎng yì chén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wú rén xìn gāo jié ,shuí wéi biǎo yǔ xīn 。

    二、译文: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三、《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扩展资料:

    1、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2、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参考资料:在狱咏蝉-百度百科

    3. 《在狱咏蝉》序文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4. 蝉的意思是啥

    【汉字】:蝉【读音】:chán【部首】:虫【笔画】:14【释义】:①形声。

    从虫,从单,单亦声。“单”zd意为“大力”。

    “虫”与“大力”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大力发声的昆虫”。本义:善鸣之虫。

    也称“知了”②同本义:善鸣之虫。也称“知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蝉科,蝉属。蝉,以旁鸣者。

    ——《说文内》。按,尔雅谓之蜩,今苏俗谓之知了。

    寒蝉鸣。——《礼记·夏小正》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③又如:寒蝉(秋天天冷时的蝉) ;古代有一种极薄的丝织品,以其薄如蝉翼而得名。如:蝉翼罗(一种轻而薄的丝织物);蝉翼扇(轻纱制的团扇)④连续不断。

    蝉联陵丘。——左思《吴都赋》。

    又如:蝉联(连续不断);婵嫣(连属,连绵不断) !⑤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可入药。比喻从……摆脱或脱离出来。

    自疏濯淖污泥之容中,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如何学韵

    一、近体格律诗 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而把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诗体。称之为“古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如果网友们喜欢“近体诗”的韵味,那么不妨下点功夫,弄明白这四句话。

    如果不喜欢格律约束,就写现代诗好了。 1、、什么是“绝句”? 通常说“绝句”,是指近体诗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五绝”。

    不包括古体诗的七言四句古体“七古”,和五言四句古体“五古”。 2、绝句的句式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常见的各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注()内可平可仄 其组合起来也就是各四种格式 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一)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二)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三)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四)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简说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

    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4、简说什么是押韵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

    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

    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

    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写诗要押平声韵。

    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5、律诗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

    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6、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

    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和上句平仄基本相反(前四字)。

    两句为一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上句和上联的下句平仄基本相同。(前四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和上句平仄相反。

    7、拗救和变格 对于诗词格律应严中有活,可以有拗救和变格等。近体诗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就是每句七言诗的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做要求(五言一三字)二四六字必须严格遵守(五言二四字)。但对于(仄)仄平平仄仄平 和平平仄仄平两种句型中七言第三字和五言第一字,必须要用平声。

    否则即拗,也就是“孤平”,此乃诗家大忌。如果用了仄声,就必须在本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用平声字补偿。

    这为“孤平拗救”。 8、律诗的对仗 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组成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腹联、尾联。

    中间两联的上下句要对仗。对仗按要求平仄声相对、词性词意相对、语法句式相对。

    对仗有两忌:一是“合掌”,即一联中上下句以同义词相对,以致两句意思基本相同。二是两联对仗方式雷同。

    两联的句式应有所变化,以免重复呆板。对仗以天然、工整、流畅为佳。

    9绝句的写作和章法 前人对绝句写作有许多精辟见解,绝句之法,贵语浅情深,意不深则薄,语不 浅则晦。含吐不露,有弦外音,句绝而意未绝。

    绝句的章法是起、承、转、结。一般首句起,二句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