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目录
1. 《唐诗三百首》里李白的这两句诗 为什么被蘅塘退士称
《唐诗三百首》里李白的这两句诗 为什么被蘅塘退士称为千古丽句 李白的绝句千古以来受到历代名家的称颂,在《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目录下,李白入选了两首诗,一首是《早发白帝城》,一首是《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中后者的前两句被编者孙洙称为“千古丽句”。
蘅塘退士这样的评价有什么道理呢?先看看这首诗《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首先从整首诗的角度来说,这首诗好在末二句,而不是前两句。四句均以送客之人口中道出,前两句叙事,点明“辞”和“下”,三句一转,末句留白,化用曹植“爱至望苦深”诗意,怅别之情,尽在言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5653239外。
有的诗作有好句但是全篇不太好,有的诗全篇很好,但是没有出奇的佳句,李白这首诗好在“有句有篇”。不仅是前两句好,第三句第四句更是气象开阔,余韵深长。
第一句是叙事并不出奇,千古丽句准确的说是第二句出彩: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所以是丽句是因为用了“烟花”这一意象形容美丽的春天,特别是分手之处是曾有神仙往来、名士契阔的黄鹤楼,目的地还是令人向往的古扬州 。
黄鹤楼、烟花三月、扬州,三个绝妙形象的组合成就了千古丽句。 隋朝开通大运河之后,古扬州渐渐富甲一方,成为东南经济中心与交通枢纽。
孟浩然在这个“烟花三月”的季节,从黄鹤楼下泛舟东去扬州,一路上饱览大好河山,留下诗人怅望江天,思念之情含着向往之情如流水而不绝。 古人写诗用语华丽并不难,能够成为“千古丽句”被人推崇传唱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胡应麟《诗薮·内编》 曾经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明代王世懋《艺圃撷馀》写到:“(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这两个人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李白的绝句“自然”而成,“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古人作诗为刻意追求“工”反而失之于雕刻痕迹过重,落入匠人习气。
王世懋之所以认为唐朝李白绝句第一,是因为“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这首诗写成年代有些争议,有的记载是于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有的是726年,有的记载为728年,这正是整个唐朝最美好的时代。
李白此时年在26-30岁之间,尚未成名,而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正是40岁左右。公元728年对于孟浩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当年他参加科举落第。
无论这首诗写于他落第之前还是之后,此时的孟浩然依旧胸怀抱负,一心入仕。李白的这首诗虽然没有刻意描写孟浩然的形象,但是在“烟花三月”的美景中“下扬州”,可见心情与风貌还是不错的,宾主二人都对于未来充满了憧憬。
送别之词,从李白的口中道出,不见愁苦,却是雄壮而浑厚的盛唐气象。这是盛唐诗与中晚唐诗的区别。
孟浩然在科举失利以后畅游江南,734年又回到长安参加考试,不幸又一次落第,基本断绝了科举入仕的梦想。第二年在孟浩然去了襄阳,不久又一次遇到李白,李白写了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此时孟浩然已近暮年,几年以后(740年)就去世了。
两年以后,经元丹丘的推荐,李白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被唐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进入了自己的人生高峰。 回想当年二人在黄鹤楼的离别时刻,“烟花三月”之中,两个名垂千古的大诗人依依惜别,一个初出茅庐、踌躇满志,一个风华正茂、风度翩翩。
黄鹤楼下,吟哦之间,江水东流,孤帆远影,恍如神仙一般。后人读此诗,如在目前,称之为千古丽句,真是恰如其分。
注1:这首诗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用的“人”字出律,成为被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七言绝句中少见的一例。《唐诗三百首》中的五言绝句有古体诗有近体诗,七言绝句除了李白这首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折腰外,几乎都是标准的近体诗。
注2:《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其中第三句与第四句意义近似,红颜弃轩冕和迷花不事君都是表达了归隐的意思,在作诗应当尽量避免。
2. 唐代诗人张旭有一首写景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批注评
得到如此评价的是张旭的《桃花溪》。
原诗为:“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 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题解】诗句出自颜真卿的《劝学》。
原诗 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 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意在 勉励少年人珍惜时光,用功读书。这首诗是张旭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所描写的情景而创作的,充满诗情画意,表达 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旭,唐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字伯 高,一字季明,开元、天宝时在世。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
诗以七绝见长,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说的就是他。
【答案】《桃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