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唐诗18
1. 简述王铎巨幅条幅书法艺术的特征
王铎自幼酷爱书法,少时家道中落,寒窗苦读。在对书法艺术的研学上,王铎推崇颜米,独崇羲献,从“二王”的书法神韵与开拓精神中受到很大启迪。13岁的时候,王铎开始专门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在十五岁那年,他精钻《兰亭》,以“二王”为其书法渊源,临“二王”如灯下取言影,不失毫发。18岁的时候,王铎进入河东书院学习。28岁时,王铎便书写出了一本右军行楷的规范,即《吴养充先生并孺人张氏墓若表》,用笔圆厚遒劲有力、楚楚可观。29岁那年,他便创作了着名的行书《唐诗轴》。后来,31岁的王铎顺利通过了殿试而获得了仕进及第,来到京师任职于翰林院。在34岁至36岁期间,王铎的书法艺术风格学习博览、忠实原作。在1628年(崇祯元年),37岁的王铎写成五言律诗《成拟山园》和行书《五律诗轴》。40岁时,王铎书写了《手启》,从墨迹看已稍有个人风格了,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在43岁那年,他所作的《郑谷华山作》行书条幅,就显得酣畅淋漓、锋芒毕露。但总体上看,王铎自成一派的独特书法创作风格, 正是在其48岁至50岁之间这一艰难失意时期,完成了自己书法艺术的重大转变,创作出自己成熟的书法艺术风格。然而,临帖与创作始终贯穿于王铎的书法艺术风格发展的全过程。
铎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开始时主要是学书法格局的分布只求平书正,后又追求险绝的技巧,再后来又归于平正。正如王铎所言,恨古人不见我,其之诗、书、字、文,直思跤彼室奥,皆为割情断欲,沉心驱智,故饮食梦寐以之,足见其对书学之痴迷。王铎的书法艺术强调崇古学古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元明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古”思想,使得任何前进与创新都必须被冠以“复古”之名方可被人接受,王铎以“宗晋”为帜而自出新意大概也出自此意;二是想从源头上突破人都学赵、董之路,努力另辟蹊径,与时风拉开距离,游于晋人之间;三是在矛盾和差异中求得自己书法的统一,用晋书来调和自己书法的疏狂、犷野。在王铎的书法字帖中,点、线、面得到了较为丰富的完美的运用,势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动静也得到了完美的融合,犹如中国诗词的平仄韵律, 抑扬顿挫。
2. 我国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五言诗
五言诗指的是一种每一句只包含5个字的诗体,它是一种独立的诗体,其大概出现于西汉,到了东汉末年才趋于成熟。
一般认为,最早由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要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虽然《诗经》里边早就存在了五言的诗句,就像《召南。
•行露》里写的一样:“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作品,也以五言为主, 但这并不是五言诗的起源。 另外还有秦始皇时期唱的民歌《长城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使用的就是五言。
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白头吟》、《陌上桑》以及《孔 雀东南飞》等用的也是五言。文人五言诗究竟什么时候出现的,前人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说法是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班婕妤等人最先开始创作五言作品,实际上这是不可靠的。 现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 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等到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则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文学形式,流传 下来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五言诗的基本句式是在四言诗的基础上每个句子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 “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
另外,由四言变为五言,句子容量的 增大也有利于增强句子的表现力。《诗品•序》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所以,纵观历史上的诗作,还是属五言诗最多。唐人如李白、杜甫等人也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
3. 中国古典高手进来看一下~请教关于检索古诗词出处的方法
王铎回答: 琴樽,即琴觞,是弹琴饮酒的意思。
在白居易的《答崔十八见寄》中,即有“明朝欲见琴樽伴,洗试金杯拂玉徽”的句子。 文华,即文章的华采,也指文明昌盛之地。
韦应物在《寄皎然上人》中即有:“茂苑文华地,流水古僧居。” 乡心,思念故乡之心,怀故之情。
刘长卿诗《余干旅舍》中云:“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治学之道,不能仅靠哪一本字词典。
我在研读古文时,发现有许多根本就查不到的词语。那就要你去多读与之相关的古书,寻找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状况。
有了这些,有些词汇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这不是说此法能够“包治百病”。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有的中国字不认识,有的词汇不懂,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仅中国汉字就有十几万个,而由其派生出来的词汇就更多,你一生也不可能学会。
有的大学问家,在央视上好称什么字都识,什么都懂,张口闭口是中国古典,中国文化。其实,甲骨文的绝大部分、钟鼎文的很大一部分我们现在都还没有破解,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就说到这儿吧,不知你能否满意。再见! (王铎 新浪博客 域名: 请提问者,再有问题,请登陆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