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阙题刘昚虚译

    1. 唐诗宋词鉴赏 阙题 刘眘虚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 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 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 清辉照衣裳。

    2. 古诗鉴赏 阙题唐代刘昚虚 分析情幽兴远,思苦语寄

    作者: 刘昚虚 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解 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2、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译文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赏析 从诗的语意看来,似乎是写友人在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的生活。

    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答:诗人通过白云春光,落花流水,髙柳清辉这些意象,营造了清丽幽美、高雅闲适的意境,抒发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3分)

    (2)(4分)答:诗人在景物描写上主要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白云遮断山道是远景,春光摇曳的青溪是近景,落英随水而至,馥郁的花香具由远而近,柴扉敞、书堂高柳深荫则非近处难见如此明晰。诗人在移步而变化的美景中寄寓心中的喜悦。

    (如答“诗人在前四句以白云春光,落花流水等意象,凸现了山中秀美的风光,着意烘托‘读书堂’的美好与高雅”,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也对。)

    4. <<阙题>>翻译

    阙题

    唐五代•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

    闲门:闲静的屋门。

    向山路:迎向山岭的道路。

    幽映每白日:“白日每幽映”的倒装。每,经常。

    清辉:指月光。

    由:起自于。

    春:指春天的景象。

    落花至:指山花飘落。

    流水香:花香随流水散播。

    【白话译文】

    幽远的山径被白云遮断,弯弯的青溪摇漾着春光。溪上不时有山花飘落,远随着流水散布清香。虚掩的门扉正对着上山路,杨柳的浓荫里深藏着读书堂。这里的白日也分外幽静,清辉一片映照衣裳。

    5. 阙题作者刘虚及写作背景

    刘虚,字挺卿、江东人、夏县令。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为吴中四友。 刘 虚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自幼哲悟过人,《人才佳话》说他“八岁属文上疏,拜‘童子郎’”。20岁中进士,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初授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为皇太子校勘经史;旋转崇文馆校书郎,为皇亲国戚的子侄们校勘典籍,均为从九品的小吏。

    刘 虚为人淡泊,脱略势利。他壮年辞官归田,寄意山水,曾游历于休宁、安庆、浔阳(今九江)、庐山、洪州(今南昌)等地,与孟浩然、王昌龄等诗人相友善,互唱和。

    欲卜居庐山,未果。唐《明皇实录》说他“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晚年定居在游江南西道洪洲建昌县桃源里(今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桃源村),构筑深柳读书堂,著书自娱。

    《唐诗三百首》上载的首句“道由白云尽”诗,就写于此时此地,原题为《归桃源乡》。《唐诗选》上说刘 虚“不永天年,陨碎国宝“。

    54岁卒,葬于该村云山垴。墓茔尚存。

    当时吴兢任洪州刺史,改所居之桃源里为孝悌乡,以表彰他孝友恭谦的美德。 刘 虚著有《 集》五卷,惜已失传。

    《全唐诗》存其诗15首,《唐人选唐诗·河岳英灵集》存其诗11首,《靖安县志·艺文志》(清道光五年版)存其诗12首(五言古诗10首,五言律诗2首)。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虽少,然而为后人所重视。

    唐代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精选盛唐24家诗,推崇他为1家,列常建、李白、王维之后,并赞他的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虽说当时东南一带有十几个杰出诗人,但论起“声律婉态”来,却无人比得上他。

    殷璠还说:刘 虚是一位自南朝永明年间以来江南一带杰出诗人。明代铜鼓卫经舒孟华在《刘全乙先生考》中称他写诗的工底“渊永深厚超然,上逼汉魏,下薄六朝,绝不与世之锻炼求工者同日语焉。”

    清代朱琬在《友贻草题辞》中说:“诵刘 虚诗,弗患其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