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暴雨的译文

    1. 华岳的古诗骤雨译文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牧童眼中农村夏日骤雨之壮观景象,富有生活情趣。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本诗语言风格不事雕凿。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觉得朴实清新,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的“骤”,去的也“骤”。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合适采纳啊

    2. 暴雨的诗句 古诗

    常见的诗句有:

    唐代,孟云卿《行路难》“君不见长松百尺多劲节,狂风暴雨终摧折。"

    唐代,元稹《人道短》”颠风暴雨电雷狂,晴被阴暗,月夺日光。“

    宋代,苏轼《慈湖夹阻风》”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唐代,刘得仁《夏日樊川别业即事》”风卷微尘上,霆将暴雨来。“

    唐代,姚合《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惊飙坠邻果,暴雨落江鱼。“

    唐代,薛逢《大水》”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

    常见的诗有:

    宋代,苏轼《有美堂暴雨》原文: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翻译为: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西湖犹如金樽,盛满了雨水,几乎要满溢而出;雨点敲打湖面山林,如羯鼓般激切,令人开怀。我真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脸,让他看看,这眼前的奇景,如倾倒了鲛人的宫室,把珠玉洒遍人寰。

    唐代,韦庄《暴雨》原文: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

    唐代,韩偓《暴雨》原文:电尾烧黑云,雨脚飞银线。急点溅池心,微烟昏水面。 气凉氛祲消,暑退松篁健。丛蓼亚赪茸,擎荷翻绿扇。 风期谁与同,逸趣余探遍。欲去更迟留,胸中久交战。

    3. 有美堂暴雨的注释译文

    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年),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 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liàn yàn):水波相连貌。凸:高出。

    ④敲铿(kēng):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⑥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琼瑰:玉石。 这首《有美堂暴雨》是苏轼即景诗中的力作之一。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风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慑人心的壮观之一。苏轼生性豁达爽朗,对暴风雨特别欣赏,写了多首诗进行描摹赞叹。这首诗由于是在吴山顶上的有美堂中所写,气势更为雄伟壮大。

    诗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题写暴风雨来时,闷雷起自脚下,云雾绕座不散。突出了所处的地势很高,因而所见的暴雨,与平地所见不同,为下文铺垫。接下就别出蹊径,描绘了一幅壮阔异常的场面。风是看不见的,苏轼却给它着色,说是黑风,以视觉代替感觉,很形象地表现了暴雨来时疾风挟着尘灰乌云的情况。“吹海立”是形容风的强烈。宋蔡绦《西清诗话》以为是学杜甫文中“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句,尽管不一定对,但两者的气势很接近。有美堂虽然很高,但不可能见到大海,“吹海立”是想象之词,下句写风带着暴雨从东面渐渐而来,便是实指。夏天的暴雨,区域很小,来势迅猛,通过“飞雨过江来”五字,将这一情况囊括殆尽。这句诗虽然搬用了唐殷尧藩《喜雨》诗句,但妙合时地,密切无缝。《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四评此联说:“写暴雨非此杰句不称……且亦必有‘浙东’句作对,情景乃合。”并说只有唐骆宾王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方能与此方驾。

    五、六二句具体写暴雨。雨落在西湖里,水汽蒸腾,西湖像一只盛满水的金樽,几乎要满溢出来;雨声急促激切,又如羯鼓声,敲打着这世界。这两句从高处着眼,气势充沛,绘声状形,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而用夸张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想象都很奇特。煞尾转入观感。这样磅礴的雨景,令诗人震动不已,于是想让这满山飞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让他看看如同倒倾鲛人宫室、洒下满天珍珠的奇景;同时,又等于在说要唤醒李白,请他写出美妙杰出如同珠玉般的诗篇来。这两层意思,看似不连,实际上是用了诗家惯用的“雨催诗”的典故。如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过雨》云:“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苏轼很喜欢用这典,如“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次韵江晦叔》),“飒飒催诗白雨来”(《游张山人园》)。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这两句是写天风海雨的狂暴,从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写山河景观的壮丽。从这两句诗也可看出东坡胸襟雄阔奔放的气概。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4. 小古文《大雨》全文及翻译

    唐 杜甫《大雨》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作品赏析 【鹤注】此宝应元年在成都作。

    是年公上严武《说旱》云:蜀自十月不雨,抵建卯非雩之时,奈久旱何。此诗:“西蜀冬不雪,春农为嗷嗷。”

    正是期时。又云“朱夏云郁陶”,盖入夏方雨地。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①。上天回哀眷②,朱夏云郁陶③。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④。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首叙久旱而雨。) ①《搜神记》:“万物焦枯,百姓嗷嗷。”

    ②《诗》:“上天同云。”③江逌诗:“茂草思朱夏。”

    赵曰:郁陶,出《尚书》,盖陶窑之气郁结,此形容夏云也。④《秋兴赋》:“屏轻絺,释纤絺。”

    注:“纤絺,细葛也。”缊袍,见《论语》。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①。

    流恶邑里清②,..矧兹远江皋。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③。

    (此志雨后之景。) ①《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

    《水经注》:成都县有二江,双流郡下,故扬子云《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宋史》:初李冰开二渠,一由永康过新繁入成都,谓之外江;一由永康过郫入成都,谓之内江。”

    ②《左传》:“有汾浍以流其恶。”赵曰:大雨所荡,流出秽恶也。

    《晁错传》:“邑里相救。”③《演繁露》:几与案自是两物。

    几,坐具也,曲木附身以自捧也。 沉疴聚药饵①,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②,可以贷不毛③。阴色静垅亩④,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⑤,何必吾家操。 (此记喜雨之情。

    向以肺病聚药,今雨凉神爽,不烦进饮之劳,因知造化润物,施及不毛者,各有生意也。劝耕、操耒,结出同庆甘霖意。

    此章三段,各八句。)①沈约《萧愐碑》:“因遇沉痾,绵留气序。”

    谢灵运诗:“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②江淹诗:“则知耳目惊。”

    句法本此。③贷,施也。

    《左传》:竭其粟而贷之。《出师表》:“深入不毛之地。”

    远注:“不毛,草木不生也。”④《赵国策》:席陇亩而荫庇桑。

    ⑤《老子》:“犹兮若畏四邻。”《易》:“断木为耜,揉木为耒。”

    ——仇兆鳌 《杜诗详注》是不是这个?。

    5. 关于雨的古诗,带翻译的

    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 一作:闲着)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

    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风雨

    先秦:佚名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译文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代: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译文

    疾风驱使着骤雨倾倒在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殷殷隆隆。

    一会儿,那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眼前出现的是池塘水溢,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6. 描写暴雨的古诗句

    《暴雨》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风怒欲掀屋,雨来如决堤。孤灯映窗灭,羁鸟就檐栖。

    暑令方炎赫,秋声忽惨凄。传闻涨江水,已断瀼东西。

    《和韩宗弼暴雨〈次韵〉》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执热卧北窗,淋漓汗流注。蛟龙遁水府,谁起叩天户。

    偶然终日风,振扰北山雾。崩腾转相轧,变化不容睹。

    雷声运车毂,雨点倾豆黍。逡巡溜河汉,指顾才笑语。

    破屋少干床,茅苫固难御。出门泥没足,此厄比邻溥。

    苟令终岁熟,敢有今日怒。晚照上东轩,清风袭虚庑。

    微生免荷锄,但喜脱烦暑。农父更事多,缺塘已增土。

    《暴雨》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云薄风回雨点麤,日腥土气随吸呼。蒸然袭汗犹挥珠,屋瓦裂响波生渠。

    森森斗觉凉侵肤,毛根癝瘮粟匝躯。已知燠寒变须臾,雷电不止投笑壶。

    槐端漏影日向晡,马蹄莫惜行泥涂。

    《暴雨》

    年代: 唐 作者: 韩偓

    电尾烧黑云,雨脚飞银线。急点溅池心,微烟昏水面。

    气凉氛祲消,暑退松篁健。丛蓼亚赪茸,擎荷翻绿扇。

    风期谁与同,逸趣余探遍。欲去更迟留,胸中久交战。

    《暴雨》

    年代: 唐 作者: 韦庄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知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

    《秋分后十日得暴雨》

    年代: 宋 作者: 曹彦约

    负固骄阳不忍回,执迷凉意误惊猜。倾盆雨势疑飞瀑,揭地风声帮迅雷。

    阶下决明添意气,庭前甘菊胜胚胎。可怜岁事今如此,麦垅蔬畦尚可培。

    《暴雨》

    年代: 宋 作者: 刘敞

    山晚云雾合,江秋风雨多。冯夷何事舞,楚水忽翻波。

    黯黯夕阳尽,翩翩暮鸟过。轻舟送两桨,闻唱石城歌。

    《和鲍倅暴雨大水之作》

    年代: 宋 作者: 虞俦

    坳堂方笑芥为舟,骤雨俄惊汇众流。天漏不知何处补,地卑转觉此生浮。

    会须击水扶摇上,政想乘风汗漫游。宦海陆沉聊尔耳,诗人休咏白苹洲。

    7. 苏轼有美堂暴雨的译文

    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

    用传统的术语来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

    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

    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

    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

    这一场暴雨也许是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予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名句]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原文]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赏析]从天那边黑空中吹来的暴风,把海水吹得起立了起来;浙东的暴雨,也都被狂风吹飞过江的这边来。 这两句是写天风海雨的狂暴,从另一角度看,也可看作是写山河景观的壮丽。

    从这两句诗也可看出东坡胸襟雄阔奔放的气概。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

    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8. 古诗里暴雨指代什么

    夏五月方闵雨忽大风雨三日未止-陆游五月昼晦天欲雨,街中人面不相睹.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一雨三日姑可休,龙其玩珠归故湫.千里连云庆多稼,牲肥酒香作秋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有美堂暴雨-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西子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钧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暴雨 夏天的雨】。

    9. 苏轼的有美堂暴雨的整首诗的译文

    有美堂暴雨①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②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③千杖敲铿羯鼓催。

    ④唤起谪仙泉洒面,⑤倒倾鲛室泻琼瑰。⑥【作者】1037-1101,字子瞻,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注释】①有美堂:嘉佑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 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

    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欧阳修曾为他作《有美堂记》。

    ②顽云:犹浓云。 ③潋滟(音敛艳):水波相连貌。

    凸:高出。 ④敲铿:啄木鸟啄木声,这里借指打鼓声。

    羯(音竭)鼓:羯族传入的一种鼓。 ⑤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

    贺知章曾赞美他为谪仙人。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清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⑦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琼瑰:玉石。【品评】此诗通首描写暴雨,而前半篇与后半篇用的是两种手法。

    用传统的术语来说,是前赋后比。它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

    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两即将来临。次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

    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有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旨立。”苏轼在此时不能不想到他敬爱的前辈所创造的这联惊人奇句,而随风而至的雨却已从东飞来,自然凑泊。

    在诗的后半,作者接连用了几个比喻来形容这场暴雨。一写雨势之来,竟如金杯中斟满的酒高出了杯面,二写雨声之急,竟如羯鼓被千枝鼓杖赶着打击,充满敲铿之声。

    也评苏轼当时正在有美堂中宴饮,筵中有鼓乐,所以见景生情,因近取譬。但诗人飞腾的想象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忽然想到他的另一位敬爱的前辈李白的故事。

    这一场暴雨也许是老天爷为了使醉中的李白迅速醒来,好写出许多气势如翻江倒海的诗篇,所以特地将雨洒在他的脸上吧。从而充分地表达了他的内心活动。

    暴雨是谁都经历过的,但只有诗人,才能够将生活中这种常见的、但又是稍纵即逝的景物赋与永恒的意义,从而显示了它的美。但必须注意的还在于苏轼写的是一座近海城市山上看到的暴雨,而不是在什么别的地方看到的;同时,他写的是一位诗人特有的想象和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想象和感受。

    10. 小古文《大雨》全文及翻译

    小古文《大雨》全文

    《大雨》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①。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④。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首叙久旱而雨。)

    《搜神记》:“万物焦枯,百姓嗷嗷。”《诗》:“上天同云。”江逌诗:“茂草思朱夏。”赵曰:郁陶,出《尚书》,盖陶窑之气郁结,此形容夏云也。《秋兴赋》:“屏轻絺,释纤絺。”注:“纤絺,细葛也。”缊袍,见《论语》。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①。流恶邑里清②,..矧兹远江皋。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③。

    (此志雨后之景。)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水经注》:成都县有二江,双流郡下,故扬子云《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宋史》:初李冰开二渠,一由永康过新繁入成都,谓之外江;一由永康过郫入成都,谓之内江。”《左传》:“有汾浍以流其恶。”赵曰:大雨所荡,流出秽恶也。《晁错传》:“邑里相救。”《演繁露》:几与案自是两物。几,坐具也,曲木附身以自捧也。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阴色静垅亩,劝耕自官曹。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此记喜雨之情。向以肺病聚药,今雨凉神爽,不烦进饮之劳,因知造化润物,施及不毛者,各有生意也。劝耕、操耒,结出同庆甘霖意。此章三段,各八句。)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