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七律公务员

    1. 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他们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句式——每句五言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类: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

    2. 七律古诗大全

    一、《春雨》

    1、作者:唐代李商隐

    2、原文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3、翻译

    初春我身披白色便服躺在床上,眼前寥落的景象令我万分感伤。

    你住过的红楼在雨中更加凄凉,我默然归去任珠帘在风中摆动。

    在远路奔波却已暮春令人感伤,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我的一片痴情却无法传递给你,春阴云弥漫大雁正在为我传书。

    二、《过五丈原》

    1、作者:唐代温庭筠

    2、原文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阴高压汉营春。

    天晴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误主,中原逐鹿不因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3、翻译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

    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

    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

    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三、《早雁》

    1、作者:唐代杜牧

    2、原文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3、翻译

    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四、《西塞山怀古》

    1、作者:唐代刘禹锡

    2、原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3、翻译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

    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

    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故垒已成废墟只有芦荻在飘摇。

    五、《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作者:唐代柳宗元

    2、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3、翻译

    登上柳州高楼,向远处望去,只见平地连接着无际的荒原,海天一般的茫茫哀怨愁苦油然生起。

    突然狂风大作,吹起了水中的荷花;顿时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薜荔。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目光长远的视线,清澈的柳江九转千回,更添内心繁乱的思绪。

    我和同伴一起来到岭南荒蛮之地,仍然无法相互联系着实使人伤悲。

    3. 语文七律唐诗赏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①。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②。 崔颢头像[1] 晴川历历③汉阳树, 芳草萋萋④鹦鹉洲⑤。

    日暮乡⑦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⑧。 编辑本段注释字词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昔人:过去,从前的人 。

    (昔 假借为“昨。”从前;过去) 3反:通返,返回。

    4.悠悠:久远的意思。 5历历:清楚可数。

    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7.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8乡:故乡。

    9.愁:乡愁。 编辑本段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白日下汉江(平原)之碧树清晰可数,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我发愁。 编辑本段分联详析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

    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浓浓的乡愁。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极富人情味:艳阳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伫立在眼前。

    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亲人。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

    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

    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

    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虽都与黄鹤楼有关,。

    唐诗七律公务员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