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300首中的送别诗

    1. 《唐诗三百首中》的送别诗有哪些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 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哪些关于折柳送别的诗

    一、“折柳”之深情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

    苏轼有《杨花词》)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

    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

    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

    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

    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二、“折柳”之缘由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

    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三、“折柳”之乐曲“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与之相关的乐曲有这样三首:一是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有一首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还有前面提到的《春夜洛城闻笛》,这两首诗中所言“闻折柳”,都应该是《折杨柳枝》这支曲子。二是唐朝的《渭城曲》,又称《阳关三叠》。

    其实原来并不是一首歌曲,只是王维写的一首诗《送阮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乐人谱入乐府,当作送别曲,并把末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复重叠歌唱,所以称为《阳关三叠》。这在唐朝是一首非常流行的送别曲。

    三是唐朝的《杨柳枝词》。是唐教坊曲名,作者多以此题咏柳,以表达。

    3. 唐诗中送别的诗句

    送别_______杜牧

    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醉不成,腊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4. 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哪些关于折柳送别的

    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1、气暄动思心,柳青起春怀。

    ——鲍照《三日诗》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杂曲歌辞《送别诗》3、幽幽桂叶落,驰道柳条长。

    折荣疑路远,用表莫相忘。——顾野王《芳树》4、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歌》5、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6、杨柳成歌曲,蒲桃学绣文。——北周庾信《奉和赵西东路春诗》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8、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9、三月江城柳絮飞,五年游客送人归。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10、桃含可怜紫,柳发断肠青。

    ——梁简文帝萧纲《春日诗》11、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12、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隋炀帝杨广《四时歌·东宫春》13、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梁元帝萧绎《折杨柳》14、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无名氏《送别》15、曲成攀折处,唯有怨别离。

    ——岑之敬《折杨柳》16、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17、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18、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19、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

    20、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2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3、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2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5、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5. 古诗三百首山中送别

    shān zhōng sòng bié 山 中 送 别 wáng wéi 王 维 shān zhōng xiàng sòng bà 山 中 相 送 罢, rì mù yǎn chái fēi 日 暮 掩 柴 扉。

    chūn cǎo míng nián lǜ 春 草 明 年 绿, wáng sūn guī bú guī 王 孙 归 不 归? 译文;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扩展资料: 赏析: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 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参考资料:《山中送别》百度百科 。

    6. 送别唐诗中最出色的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些都挺不错!

    7. 唐诗三百首里朋友分离的古诗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雨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代离别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4、雨霖铃 柳永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下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5、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6、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7、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8、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0、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参考资料:/%B8%DF%D6%D0%CE%C4%BC%FE%BC%D0/new_page_25.htm。

    8. 10首有关送别的古诗(完整)

    诗作代表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4.《赠汪伦》 李白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7.《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8.《渡荆门送别》 李白

    9.《送友人》 李白

    10.《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别董大》高适

    13《易水送别》骆宾王

    14.《青门柳》白居易

    1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6.《忆秦娥》李白

    17.《准上与有人别》郑谷

    18.《送别》王维

    19.《山中送别》王维

    2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送别诗赏析

    1.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唐诗300首中的送别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