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武汉大学唐诗欣赏

    1. 李敬一的人物简介

    李敬一,湖北蕲春人,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78年至1979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进修班学习。

    先后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主讲“中国文学史”、“中国传播史”等课程,并为全校开设公选课“唐诗欣赏”、“宋词欣赏”;1999年赴法国作学术交流,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有《中国文学史》、《中国传播史》、《中国传播史论》、《壮哉唐诗》、《节目主持概论》、《唐诗宋词名篇精选精讲》、《司马迁》、《休闲唐诗鉴赏辞典》等独著和合著五十余部行世。

    发表《关于传播学研究本土化问题的思考》、《佛教在华传播的现代解读》、《寒山子和他的诗》等学术论文二百余篇。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曾进入“全国高校最有魅力老师”排行榜前五名。

    2003年至2005年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后主和他的词》、《屈原》、《司马迁》;2008年6月至10月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主讲《壮哉唐诗》系列专题。学科及研究方向:新闻学与传播学 中国传播史方向主讲课程:中国传播史研究、新闻道德与新闻法规、中国古代文学 。

    2. 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文字稿 李敬一

    李敬一: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2007年10月16日 09:08:13 来源:山西日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从《诗经》算起的话,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所以说,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歌发展的历史。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国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大量的古典诗词依然被人们所喜爱,这也就是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从一些基本的诗词规律入手,引领大家去享受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的音乐美、艺术美和建筑美。 ——编 者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在社会生活当中,处处可以看到,古典诗词还被人们所热爱,古典诗词还继续在流传,古典诗词还依然焕发出它的新鲜的生命力。

    古典诗词既然那么美,我们大家都想学它,那么,怎么去学呢?从哪儿找一个切入点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切入。 第一个方面,我们欣赏古典诗词就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

    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 什么叫“意境”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欣赏一首诗,看它怎样写景,看它怎样通过写景来把思想感情融会其中,这是古代诗歌创作意境的一种艺术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那种美的形态,是反复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就是说,大家读诗,体会意境美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意境美就是一种意境或者那种美的感受就是一种感受,不是这样的,其实意境美是非常丰富的,我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第一种意境叫“雄奇阔大”;第二种叫“旷放开朗”;第三种叫“苍凉悲壮”;第四种叫“深邃沉郁”。

    这四种类型有个共同点,就是表现了一种“阳刚之美”。此外还有四种,第一种叫做“浓艳瑰丽”;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第四种叫做“凄冷寒凉”。

    这四种大体上集中表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阴柔之美”。所以诗歌这种意境美,给我们的感受,无非是“阳刚美”,无非是“阴柔美”。

    那么“阳刚美”一种类型就是“雄奇阔大”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雄浑,抒情则奔腾震荡,磅礴千钧,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破胆。第二种叫做“旷放开朗”,这种意境一般特征是这样的,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在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第三种叫做“苍凉悲壮”,这种意境美一般的特征是,在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在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刚正惨烈。第四种就是“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积厚,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上面我们讲了四种。我们读了这些诗以后,在我们眼前,往往会产生一种它所表现的形象,有的像崇山峻崖,横绝太空;有的像大河横前,波涛汹涌;有的像迅雷疾电,走云连风;有的像大风卷水,林木衰摧;有的像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有的像倒酒既尽,仗藜行歌;有的好像是行吟泽畔,饮恨吞声。

    总而言之,这些形象,都给我们一种美感。一般说来,这种美感是激扬振奋的,是奔放热情的,是深沉坚实的,是劲健悲慨的。

    这四种,我们说属于“阳刚之美”。 关于“阴柔美”,我也概括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叫“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第四种是“凄冷寒凉”,这类诗词,它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如愀如悲,如泣如诉,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

    人们说这。

    3. 武大四大名嘴

    赵林,赵林,男,1954年11月8日生于北京,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兼任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宗教学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和基督教思想史,已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西方宗教文化》、《文明形态论》等个人学术专著和演讲集14部,出版《西方文化概论》、《西方哲学史》(合著)等高校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多年来一直主讲“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等课程,2003年被评为武汉大学首届十大“教学名师”,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教学名师”,2007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主讲的专业课程“西方哲学史”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讲的通识课程“西方文化概论”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西方哲学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1999年8月被中央电视台聘为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七位评委之一,2000年8月作为主教练率领武汉大学辩论队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第二届大专辩论会上夺取冠军,2001年8月率武汉大学辩论队代表中国大陆高校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并获亚军。

    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2003年,赵林到央视《百家讲坛》做主讲人。

    李工真,1952年12月28日出生于武汉。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革中老三届(68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作为“知青”在湖北省公安县插队落户;1970年7月招工回城后在汉口江汉路“南京理发厅”做过8年理发师;恢复高考制度后,于1978年10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7月留校任教;1988-1990年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里尔大学,师从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库尔特迪威尔(Kurt Düwell)教授,专攻德国现代化问题。

    戴德铮,男,汉族。武汉大学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祖籍河南省西平县。

    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武汉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1987年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75年留校任教,长期从事课堂教学,截止到2003年10月底,公开出版或发表64本(篇)专著、教材、论文。半百丑牛喜好白耒墨地耕宇宙,珞珈园丁乐于扶梁助雏迎朝旦。

    尚重生,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副教授。他以剖析社会独到深入而闻名,素来有“社会解剖师”的称号,开设的公选课《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走廊和门口都是人,听众中除了武大学生外,还有很多社会上的人都慕名而来。

    尚重生老师言辞幽默、犀利、深刻,被誉为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被众多学生视为“精神教父”。其实李敬一、李荣建也有人说是四大名嘴来的,他们的课都好听,不一定非要排个“四大”。

    4. 武汉大学的四大名嘴是哪四个啊

    在“唇舌烽火”辩论赛举办七年之时,在本届“唇舌烽火”辩论赛落幕半月之际。

    自强网记者对武大四大名嘴—赵林老师、李工真老师、戴德铮老师、尚重生老师进行了专访。与他们共同回忆武大辩论的曾经、探讨辩论发展的未来自强:你们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武大辩论赛的?赵林:很早以前吧,不过现在已经有2年没有接触辩论了。

    李工真:应该说是比较早就做辩论赛的评委了,现在有些习以为常了.戴德铮:一直都是很关注辩论的。尚重生:是从 01年开始关注辩论赛.自强:你们觉得现在武大的辩论整体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子?上坡状态,还是下坡状态?赵林:不好评价,因为很久没有关注辩论了。

    李工真:不是在往上走的一种状态。可能是因为曾经走到过顶峰。

    戴德铮:本科生的辩论是处于上坡状态,研究生的辩论处于下坡状态。尚重生:肯定是下坡啊。

    辩论是虚假的繁荣,靠精英是撑不住的。老师对辩论产生了疲弊感,走不下去是必然,走下去是偶然。

    自强:现在我们看到辩论赛和以前相比,有没有什么不同呢?你们关于辩论处于下坡状况的判断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赵林:肯定是越来越好啊,如果现在的辩手用以前的方式去训练,会和以前一样好的。李工真:感觉到以前的辩题相对而言涉及面还是比较广的,今年的好像一直关注的是大学教育和大学生遇到的问题戴德铮:现在老师学生不够重视,以前每次比赛前都有老师去给每支队做指导。

    现在好像都是学生自己准备自己的。尚重生:原来整个学校对辩论更重视些,组织力量强投入多,质量高些。

    当时的学生也显得更成熟一些,成人感强一些。现在辩论有些像小孩的游戏。

    自强:你们觉得现在辩论存在的问题具体有哪些赵林:真的是很久没有看过了,最后一次看辩论还是04年“唇舌烽火”的决赛。现在的问题周玄毅应该比较清楚。

    李工真:往往辩论都是只有论而没有辩起来,为了赢,大家上场前都会精心准备。这样是有存在的道理的,但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辩论。

    辩论应该是争锋相对的,是现在进行时才有意思。戴德铮:评委的问题,找什么样的老师,怎么去找老师,都是值得主办方思考的问题。

    尚重生:辩论现在是为了表演而存在,缺少了自然的真实、深刻、幽默自强:在谈到辩论赛存在的问题中,很多辩手会谈到一个辩题的问题?你对现在辩题的设置有什么看法?你希望看到的辩题是什么样子的?赵林:决赛之前的辩题应该和同学联系较紧,具有时代感的。决赛的时候最好还是出一些哲学上的命题让大家来辩。

    李工真:应该以大学生为着眼点不仅仅是探讨自身的问题,而是要探讨具有社会性和前瞻性的问题,要像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辩题靠拢。只探讨校园的具体问题眼界是不够宽广的。

    当代大学生要更具有社会责任感。戴德铮:出题的水平是辩论的前提,我们应该出更有争辩性的题目。

    从我的专业角度讲,我会选择国际国内有争议的热点问题。比如说“美国的反恐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尚重生:现在的辩题很无聊、肤浅、俗不可耐,是没有经过精英策划和专家论证的。辩题一定要精心策划、深思熟虑,要具有鲜活感、时代感、前沿感、真实感。

    而且辩题应该具有可辩性,比如说试婚有利于/不利于婚姻的稳定。结伴考研是否有利于考研成功。

    自强:您觉得辩论的发展依靠的是什么?对武大整个辩论的发展有哪些建议?赵林:依靠一代又一代涌现出的新人,像现在周玄毅他们这一拨人都还是很不错的。大家要想打好辩论的话,一定要多看些书。

    李工真:辩题的选择上综合考虑到理工科学生的特点。应该吸引更多理工科的学生投入进来,取得更好的成绩。

    赵林老师现在出来的已经很少了 ,他应该多关心一些。戴德铮:辩论赛的组织,不是学生可以组织好的。

    要充分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同时让参与指导和评判的老师可以感到自己充分的被尊重。

    尚重生:应该充分的调动一批重量级老师的积极性。辩论赛是校园文化的一种。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现在老师是缺位的。

    所谓的繁荣是校园文化在谷底挣扎的表现。 如果学生缺乏和老师的对话机制,调动不了重量级的老师的参与,所谓的校园文化的发展会显得很苍白。

    要发展唯一的招是老师的参与。自强:你希望看到的武大的辩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赵林:普及学术,越来越好。

    李工真:辩论是启发心智,训练思维和口才的,应该让大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同时赵林老师应该多负责任戴德铮:学生在辩论中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思维水平和学习的兴趣。

    应该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尚重生:有更多老师去参与其中的,具有一定的学术性质的。

    5. 如何读唐诗麻烦告诉我

    李敬一武汉大学

    著作有《中国传播史》、《中国传播史论》、《节目主持概论》、《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名家演讲集》,《休闲唐诗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含著)、《宋诗鉴赏辞典》(含著)、《唐代十大诗人诗画雅鉴》、《宋代十大词人词画雅鉴》等。发表论文有《信息传播——高校科技档案管理的新思维》,《关于传播学研究本土化问题的思考》,《受众心理与宣传效果》、《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的舆论传播》、《跨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佛教在华传播的现代解读》、《从看民生新闻的特点》、《他律、自律、共同管理是网络规范的三种途径》等。曾应邀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作《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后主和他的词》、《屈原》、《司马迁》等学术演讲。主持教育部和湖北省社科项目各一项。

    6. 求一篇2000字的诗词鉴赏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 一、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8s。

    用《听颖师弹琴歌》、《梦天》、《金铜仙人辞汉歌》等诗的想象、构思为论据8s。 二、幽邃檬脆,瑰艳凄冷的意境,以《李凭箜篌引》、《巫山高》、《将进酒》等诗的意境为论据8。

    三、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8s。取《老夫采玉歌》、《天上谣》、《春坊正字剑子歌》等诗的意象当论据8s。

    四、色彩秧丽、奇警峭拔的语言艺术8s。选《上云乐》、《将进酒》、《蝴蝶飞》等诗的语言为论据8s。

    纵观李贺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充分证明:“长古体”的独特艺术风貌使李贺成为中唐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较高的声誉8s。它丰富了浪漫主义创作的内容和方法,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贺诗歌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8s。

    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8s。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范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8s。

    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8s。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8s。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8s。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8s。

    李贺诗歌一直让后人交口称誉,深为赞叹,李贺是中唐至晚唐诗风转变的重要人物,在唐代诗坛和我国诗史上永放异彩8s。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8s。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8s。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8s。

    黑格尔曾经说过: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8s。”①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②8s。

    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8s。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8s。

    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8s。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8s。

    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8s。 幽幻神奇、漂渺无端8s。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8s。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8s。

    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8s。用“别浦云归”、“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8s。

    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8s。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8s。

    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8s。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8s。

    《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8s。同为梦游诗,李白诗的前后两部分一幻一真,一虚一实,而李贺诗却是一虚一玄,更显精奥含蕴8s。

    黎简语:“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8s。”③在诗人如橼巨笔之下,诗味仪隽永引人入胜,有悠然不尽之感8s。

    想象奇伟,构思精巧8s。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这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8s。

    “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8s。“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8s。

    司马光曾称此句“奇绝无对”④,因其风格独特,成为千古绝唱8s。《罗浮山人与葛篇》中用“毒蛇浓吁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来描写溽暑薰蒸,酷热难当的天气8s。

    《美人梳头歌》中用“一编香丝云撒地”来形容美人梳头临镜解鬃的一刹那8s。《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用“踏天磨刀割紫云”来赞扬端州石工采割砚石的技巧8s。

    李贺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流云学会人间流水的声音等等,充分表现诗人想象奇伟、运思精妙,为鬼斧神工,产生惊人的魅力8s。 二、李贺诗以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8s。

    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8s。这和李商隐有。

    武汉大学唐诗欣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