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选张敬忠

    1. 马元茂的唐诗选

    马茂元先生《唐诗选》,注、评,很见水平,选目也不错,是一部值得精读的唐诗选本。

    看完以后,自觉受益匪浅,一直想发个帖子写点体会。但今日发现网上已经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其文笔也明显比本人好多了。

    所以干脆转贴如下。 一部精彩的唐诗选本——马茂元《唐诗选》 古往今来唐诗选本汗牛充栋,迄今为止我最喜欢、受益也最多的是马茂元先生的这部《唐诗选》。

    此书初版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没读到过,手头的是1987年在其学生赵昌平协助下完稿、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修订本共选126位诗人的作品500余篇,每位诗人下有小传,每首诗歌下有题解、注释和总评,无论是对于一般爱好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堪称精彩绝绝伦。

    每次开卷,即使读上几页,也能感觉对唐诗的理解增进很多。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马先生旧学深邃、记诵广博,加上感觉敏锐至极,往往在注释或点评中寥寥几语,整首诗乃至诗人风格、诗风流变就活在脑子里了。

    相比之下很多低水平的诗歌点评,真如王夫之所说,如钝斧子斫栎木,皮屑纷飞,又何尝动得半分纹理。 中国古代好多上乘的诗话词话类作品,虽然也说的精彩高妙,但却往往给人“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感觉,如严沧浪说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确实很准,但到底太白之飘逸、子美之沉郁,从何感觉的出?这种点评对于天分不是奇高的后学来说,往往如隔靴搔痒,虽连连颔首称是,却终不知“美从何出来”。

    马先生的注释和点评在这一点上便有了很大突破,对诗歌的风神格调,总能从其起承转合、章法气脉、笔意断续中升华出来,让你明其所以然,更兼从词语本身的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感觉,远非如禅宗大师般空际传神。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此书点评如下:“露侵罗袜,可知伫望之久;夜寒难禁,回房下帘,隔帘痴望一片秋月,更不知望到何时。

    玉阶、罗袜、水精帘,宫中的一切是华美的;白露、长夜、清寒,这女子的内心是空寂一片。句末一片月色空明,‘愁’子尽在不言之中。”

    短短几笔,就能讲出一首小诗的空灵韵致从何而来。又如《宣州谢晀楼饯别校书叔云》点评云:“此诗突如其来,倏忽而去,然法度在焉。

    起四句无端发兴感慨,而以‘多烦忧’阑及长风秋雁,高楼酣饮,自然而然落入饯别正题,‘蓬莱’四句就题展开。分合以写已与叔氏文章风骨,逸兴壮思。

    ‘抽刀’二句如异峰突起,其实意脉从‘欲上’句贯下。盖青天览月虽毫逸,而实不可得矣,则其愁更深。

    此二句又照应起四句烦乱之意,复发为‘不称意’‘弄扁舟’之浩叹,看似飘然而去,实则结出全诗一腔愁闷之根因所在。不泥题而切题,有章法而飘忽迷离,是太白所以高人一头处。”

    看了这样的评点,才知道诗仙不是超逸绝尘、弃绝任何人间法度的神仙,他不可学的并不是没有法度,而是“有章法而飘忽迷离”的境界。 杜甫《春望》,评点曰:“二联‘花、鸟’,应首联‘城春’,又启三联‘三月’。

    感时泪、鸟惊心,应首联‘国破’,又分启三联之‘烽火’、‘家书’。末联总收以白头不胜簪,既以衰暮形容芳春,又以愁思隐对‘国破’,感时、恨别都在其中矣。

    杜律感情博大,而章法细密,是以为难能。”杜诗风格,立即让你一目了然。

    太白超旷而章法飘忽,少陵博大而章法细密,分别立见。也如马先生点评杜甫其他诗时所言:“李如骏马掠敌,跳荡而步武不乱;杜如大将布阵,严整中见回复错综。

    故李逸而杜深。”多么到位! 此书对诗歌美学效果的评析,皆是如此,真真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论王之焕《登鹳雀楼》,言“首二句写楼周围的景物,第四句是写登楼之人,而将这人与物连接在一起的是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诗人的目光追随者依山夕照辉映下的滚滚黄水远去,于是自然产生了更上一层楼的迫切愿望。

    于是海河天地,都来入我胸怀,诗的宏阔高远就显得富有生命力了。唐诗雄浑,光雄不浑不足成为好诗,就是这个道理。”

    小杜《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此书评曰:“沈下贤工传奇,笔致幽渺顽绝。

    古人凭吊诗常以被吊者笔法为之,故此诗境界缥缈。然而气局仍较宽大,为牧之个性,与李贺《苏小小墓》之鬼气森然者不侔。”

    此书所有品评都精彩,无随便应付之处,值得细细品位。另注释完备,非如有些大家的古诗词注本,很多在行家看来是“常识”的地方就不注了(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

    因此对于一般爱好者,也是不可多得的唐诗优秀选本。 利用这个机会,隆重推荐一下这本比较厚的好书,呵呵。

    转发自:。

    2. 天地庄生马,五湖范蠡舟,何解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页一九六) 《唐诗选》残卷(伯二五六七)卷末题作〈上陈左相〉,仅二行,又一卷(伯二五 五二)存后半,正相衔接。

    惟字有缺脱,当是卷纸坏烂之故。今据以相校,颇有异 文。

    德以精灵降,时膺梦寐求,苍生谢安石,天子富人侯。尊俎资高论,岩廊挹大猷, 相门连户牖,卿族嗣弓裘。

    豁达云开霁,清明月映秋,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阶砌思攀陟,门阑尚阻修,高山不易仰,大匠本难投。

    迹与松乔合,心缘启沃留, 公才山吏部,书癖杜荆州。幸沐千年圣,何辞一尉休,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沉浮。

    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去此从黄绶,归欤任白头, 风尘与霄汉,瞻望日悠悠。

    用范蠡泛舟五湖来比喻自己希望脱离官场的纷扰,回归自然的心境。.。

    3. 马元茂的唐诗选

    马茂元先生《唐诗选》,注、评,很见水平,选目也不错,是一部值得精读的唐诗选本。

    看完以后,自觉受益匪浅,一直想发个帖子写点体会。但今日发现网上已经有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其文笔也明显比本人好多了。

    所以干脆转贴如下。 一部精彩的唐诗选本——马茂元《唐诗选》 古往今来唐诗选本汗牛充栋,迄今为止我最喜欢、受益也最多的是马茂元先生的这部《唐诗选》。

    此书初版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没读到过,手头的是1987年在其学生赵昌平协助下完稿、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订本。修订本共选126位诗人的作品500余篇,每位诗人下有小传,每首诗歌下有题解、注释和总评,无论是对于一般爱好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堪称精彩绝绝伦。

    每次开卷,即使读上几页,也能感觉对唐诗的理解增进很多。操千曲而后晓音,观千剑而后识器,马先生旧学深邃、记诵广博,加上感觉敏锐至极,往往在注释或点评中寥寥几语,整首诗乃至诗人风格、诗风流变就活在脑子里了。

    相比之下很多低水平的诗歌点评,真如王夫之所说,如钝斧子斫栎木,皮屑纷飞,又何尝动得半分纹理。 中国古代好多上乘的诗话词话类作品,虽然也说的精彩高妙,但却往往给人“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的感觉,如严沧浪说的“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确实很准,但到底太白之飘逸、子美之沉郁,从何感觉的出?这种点评对于天分不是奇高的后学来说,往往如隔靴搔痒,虽连连颔首称是,却终不知“美从何出来”。

    马先生的注释和点评在这一点上便有了很大突破,对诗歌的风神格调,总能从其起承转合、章法气脉、笔意断续中升华出来,让你明其所以然,更兼从词语本身的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感觉,远非如禅宗大师般空际传神。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此书点评如下:“露侵罗袜,可知伫望之久;夜寒难禁,回房下帘,隔帘痴望一片秋月,更不知望到何时。

    玉阶、罗袜、水精帘,宫中的一切是华美的;白露、长夜、清寒,这女子的内心是空寂一片。句末一片月色空明,‘愁’子尽在不言之中。”

    短短几笔,就能讲出一首小诗的空灵韵致从何而来。又如《宣州谢晀楼饯别校书叔云》点评云:“此诗突如其来,倏忽而去,然法度在焉。

    起四句无端发兴感慨,而以‘多烦忧’阑及长风秋雁,高楼酣饮,自然而然落入饯别正题,‘蓬莱’四句就题展开。分合以写已与叔氏文章风骨,逸兴壮思。

    ‘抽刀’二句如异峰突起,其实意脉从‘欲上’句贯下。盖青天览月虽毫逸,而实不可得矣,则其愁更深。

    此二句又照应起四句烦乱之意,复发为‘不称意’‘弄扁舟’之浩叹,看似飘然而去,实则结出全诗一腔愁闷之根因所在。不泥题而切题,有章法而飘忽迷离,是太白所以高人一头处。”

    看了这样的评点,才知道诗仙不是超逸绝尘、弃绝任何人间法度的神仙,他不可学的并不是没有法度,而是“有章法而飘忽迷离”的境界。 杜甫《春望》,评点曰:“二联‘花、鸟’,应首联‘城春’,又启三联‘三月’。

    感时泪、鸟惊心,应首联‘国破’,又分启三联之‘烽火’、‘家书’。末联总收以白头不胜簪,既以衰暮形容芳春,又以愁思隐对‘国破’,感时、恨别都在其中矣。

    杜律感情博大,而章法细密,是以为难能。”杜诗风格,立即让你一目了然。

    太白超旷而章法飘忽,少陵博大而章法细密,分别立见。也如马先生点评杜甫其他诗时所言:“李如骏马掠敌,跳荡而步武不乱;杜如大将布阵,严整中见回复错综。

    故李逸而杜深。”多么到位! 此书对诗歌美学效果的评析,皆是如此,真真令人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

    论王之焕《登鹳雀楼》,言“首二句写楼周围的景物,第四句是写登楼之人,而将这人与物连接在一起的是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诗人的目光追随者依山夕照辉映下的滚滚黄水远去,于是自然产生了更上一层楼的迫切愿望。

    于是海河天地,都来入我胸怀,诗的宏阔高远就显得富有生命力了。唐诗雄浑,光雄不浑不足成为好诗,就是这个道理。”

    小杜《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此书评曰:“沈下贤工传奇,笔致幽渺顽绝。

    古人凭吊诗常以被吊者笔法为之,故此诗境界缥缈。然而气局仍较宽大,为牧之个性,与李贺《苏小小墓》之鬼气森然者不侔。”

    此书所有品评都精彩,无随便应付之处,值得细细品位。另注释完备,非如有些大家的古诗词注本,很多在行家看来是“常识”的地方就不注了(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

    因此对于一般爱好者,也是不可多得的唐诗优秀选本。 利用这个机会,隆重推荐一下这本比较厚的好书,呵呵。

    转发自:。

    4. 《唐诗选》读后感

    《唐诗选》读后感

    戚继光曾说过: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的乐趣的确无法言喻,读唐诗的快感更是相逢恨晚。

    唐诗,是中国人的骄傲,它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耀着千百年中华成长的道路,凝结着斩不断的中华情。它,或高蹈于世,寄托遥深;或引导潮流,朝气蓬勃。

    梦回唐朝,细细倾听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的千古绝唱,领略他们的胸襟睿智;极目远眺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的经典佳作,感受沁人心脾的诗情画意;策马回眸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颠峰巨作,情陷硝烟弥漫的乡愁战恨……唐代诗人恒河沙数,多少次让诗国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斑斓;多少次让读者的情感跌宕起伏,波涛汹涌;多少次让国魂的长河一石激起千层浪!

    梦随李白,仰头惊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侧耳忽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俯首长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的放荡不羁,他的蔑视权贵,他飘逸张扬的个性,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无不使我叹服、使我钦佩,无不使历史铭记、使历史绽放!

    梦随杜甫,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战事连连缭乱了骚人的心,国事茫茫碾碎了骚人的心。在失陷的长安,他泫然疾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潸然长叹“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黯然悲书“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梦随白居易,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年华。他毫不讳言,对黑暗的现实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正表达了他满腔的愤怒吗?“麒麟作脯龙为醢,何必泥中曳尾鱼”不正表达了他对朝廷明争暗斗的不屑吗?“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不正表达了他对宦官奢靡生活的鞭挞吗?……

    梦随王维……

    梦随李商隐……

    一曲曲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音调,一句句情真意切、言简意赅的韵律,使曾经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无不历历在目,跃然纸上,使或轻松愉快,或愤懑无奈萦绕于胸。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唐诗选》让唐诗重现勃勃生机,让中华情的火炬继续熊熊燃烧下去。

    读罢,受益匪浅,感慨良深,犹如梦回唐朝。

    唐诗选张敬忠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