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思考
1. 唐诗的感想与理解
不登录不给继续回答。。。接下来。
到了盛唐,诗歌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孟浩然注重总体印象和情绪的把握,风格平淡而富于韵味。
王维擅长描摹幽静空灵的景色,着笔成绘且时寓禅意。
高适、岑参擅长七言歌行。多描写塞外征戎生活,多表现慷慨报国和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慨,也反映了军中的矛盾不平和征夫思妇的幽怨。前者尚质主理,气骨遒劲,后者尚巧主景,风格峭拔。
王昌龄的七绝出众。
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最杰出的代表。李白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豪迈不羁的性格、神奇莫测的想象、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伴随着对政治黑暗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猛烈抨击。其歌行打破了初唐整齐骈偶的拘束,淋漓尽致,清雄奔放。其五、七言绝句则深远醇美,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有“诗史”美誉的杜甫诗歌,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情怀。是其最突出的崇高理想。杜甫总结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拓了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生的创作道路,又“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抒情叙事兼工,古体近体并擅,确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随着以“双子星座”李、杜为主要代表的诗人们的隐没,唐代诗歌进入了中唐时期。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是巨星陨落后的相对沉寂时期。当时名声颇高的所谓“大历十才子”,实际成就并不大。步武王、孟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较有特色。元结、顾况等人反映现实的作品,可视作杜诗的同调,也是杜甫与白居易之间的桥梁。从贞元中到文宗大和初约三十年,为后一阶段,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高潮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秀诗人相继出现,对诗歌发展的方向,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努力创造一种“质而径”、“顺而肆”的诗风。与此相反,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等为羽翼的一派诗人,尚古拙,好奇险,标榜“陈言务去”、“词必己出”,另辟“横空盘硬语”一路。除了这两大派之外,李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很有成就的诗人。李贺大量运用比兴,更注意锻造新警奇诡的诗句;柳宗元的模山范水之篇比王、孟更着意刻划,诗风峻洁而清腴;刘禹锡则又不同,他力求在文人诗与民歌之间闯出一条新路,可谓别创天地。
从文宗大和、开成之后直至唐亡的七、八十年,史称晚唐。这是唐皇朝的黄昏和没落时期,也是唐诗的晚霞余照时期。随着国势的衰危动乱,诗坛面貌也有很大变化。前二、三十年间,以杜牧、李商隐最为杰出,无论古体、近体,都有成就,在艺术上有新的发展。杜牧的七绝熔清新俊朗于一炉,咏史、感怀、抒情、写景,无所不胜。李商隐尤长于七律,深婉绵邈,自成一家。他们的诗歌无论是忧时悯乱、抒政治怀抱,还是写身世际遇、爱情生活,常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调。后五、六十年间,诗人数量不少,但造诣均未臻一流。诗风则渐趋华艳纤巧,转向超脱一类的审美追求。这一阶段,有一派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传统的现实主义诗人,值得重视。比较有名的是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他们活跃于黄巢起义前后的诗坛,自觉地实现着“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的文学主张,感情愤激,笔锋犀利,语言浅近,成为唐诗颇有光彩的结响。
在诗歌高度发展的环境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盛和燕乐的流行,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和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但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中唐以前,文人词的创作还不普遍,张志和、戴叔伦、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作品,大都具有清新明畅的特色。相传李白也曾染指,但至今未有定论。到了晚唐,涌现出了一批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人词家,温庭筠是最著名的代表。温善诗,与李商隐齐名,又精于音律其词用语秾艳绵密,造境隐约幽深,在词体的艺术特征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题材偏于闺情,虽律精韵胜,但类不出乎绮怨。
2. 学习唐诗的心得体会
夫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这里五段文字,三个论点。第一段主意是说:诗不从学力中来,亦不从理智中来。但接下去却又说:如果不多读书,多穷理,就不能极其至。极其至,就是达到最高阶段。最高阶段,就是“悟”。由此可知,他所谓“悟”,是以读书穷理为平时修养的基础。由此而获得“妙悟”,写出诗来,没有书本知识和理智思考的痕迹。
第二段是用四个具体形象来比喻上文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这里所谓“兴趣”,就是指盛唐诗人的“妙悟”。
第三段是批评“近代”诗人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就不免露出了“言筌”和“理路”的痕迹。
如果妙悟仍然要从多读书、多穷理得到,这个悟字已经和禅宗的悟有些距离,至少已落下乘的渐悟。看来严羽所谓妙悟,即是明清诗家所谓性灵,也就是梁启超所谓“因斯披里纯”,现代所谓灵感。读书穷理是诗创作的修养基础,但诗决不能直接从书本知识和理性认识中产生,而是要从一时灵感的触发中产生。妙悟、兴趣或灵感,就是严羽所谓别才、别趣。他所谓“近代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就是说诗中所表现的只是文字的功夫、学识和思想,而没有灵感。
因此,这种诗就显得呆板凝滞,而“涉理路,落言鉴”了。这一节话是针对江西派诗人而言的。
3. 关于古诗词引发的一些思考
初中古诗词阅读训练60首1. 感遇(其七)①(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②,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此诗借用屈原《橘颂》为意,喻已贞操。②岂伊:岂唯。
③荐:进献。[思考与练习]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
一个“ ”字,充满了赞颂之意。⑵“自有岁寒心”一句引用了孔子的“ ”语。
后人常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砥砺节操的比喻。⑶作者叹惜丹橘的命运和遭遇,并且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遇打抱不平的诗句是“ , ”。
2.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①(唐)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②。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风③,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注释] ①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诗人在月夜去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之事。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②翠微:青翠的山坡。③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④机:世俗的心机。[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及: 荆扉: 憩 ⑵诗歌开头与题目中的“宿”相呼应的一个字是“ ”⑶此诗受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
但是陶诗平淡恬静,平着意染色,口气和缓,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而李白的诗却着意渲染,如:“ (写出两句)”。
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3.再经胡城县①(唐)杜荀鹤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②,便是生灵血染成③。[注释] ①胡城县:故城在今安微阜阳县北。
②县宰:县令。朱绂(音福):系官印的红色丝带,唐诗中多用以指绯衣。
唐制五品服浅绯,四品服深绯。③生灵:百姓。
[思考与练习]⑴诗歌中与题目“再经”相照应的一个字是: 。⑵这首诗歌揭示了 和 二者的因果关系。
⑶诗歌的主题是什么?4.月下独酌(其一)①(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②,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排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注释] ①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②将:和③相期:相约。
[思考与练习] ⑴解释词语:相亲: 解: 徒: 云汉: ⑵诗歌中最能表达作者孤独情感的词语是: 、、;最能表现李白“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词语是: 、;表达李白“醉态的诗句是:“ , 。”⑶“相期邈云汉”一句的意思: 。
5.春思①(唐)李白燕草如碧丝②,秦桑低绿枝③。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④?[注释] ①这是描写一位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日思念远在燕地卫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的评理歌。②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
③秦:今陕西,燕地寒冷,草木迟生于较暖的秦地。④罗帏:丝织的帘帐。
[思考与练习]⑴哪个诗句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⑵诗歌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6.望岳①(唐)杜甫岱宗夫如何②?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
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③钟:赋予、集中。
④决:裂开。[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造化: 凌: 览: ⑵诗用前 个诗句写所望之 用后 个诗句写所望之感。
⑶诗歌最后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登临峰顶的意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政治抱负?7.赠卫八处士①(唐)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我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回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③。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④。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诗写杜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的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切。然而暂聚忽别,更觉得世事事渺茫,无限感慨。
②参与商:星座名,参星在西而商星在东,此出则彼没,故不相见。③间:掺合。
④故意:故交的情意。[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焉: 载: 怡然: 执: 乃: 罗: 累: 觞: ⑵诗歌的开头写老朋友相遇亦喜亦悲,喜的是: ;悲的是 (前后都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⑶诗歌从第九句的“焉知”写起,到“ ”结,详细地描写了作者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和家人的 。8.送别①(唐)王维下马饮酒②,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③。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②饮君酒:劝君喝酒。
③归卧:隐居。南山陲:终南山边。
[思考与练习]⑴解释词语:何所之: 但: ⑵诗中交代友人归隐原因是: 。⑶诗歌五、六两句是写对友人的 和自己对隐居的 ,及其对 的否定。
9.青溪①(唐)王维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
4. 唐诗的感想与理解上了半学期唐诗鉴赏的课.要写份对唐诗的理解与思考
不登录不给继续回答。
接下来。 到了盛唐,诗歌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孟浩然注重总体印象和情绪的把握,风格平淡而富于韵味。
王维擅长描摹幽静空灵的景色,着笔成绘且时寓禅意。 高适、岑参擅长七言歌行。
多描写塞外征戎生活,多表现慷慨报国和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慨,也反映了军中的矛盾不平和征夫思妇的幽怨。前者尚质主理,气骨遒劲,后者尚巧主景,风格峭拔。
王昌龄的七绝出众。 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李白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豪迈不羁的性格、神奇莫测的想象、惊世骇俗的笔墨,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伴随着对政治黑暗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猛烈抨击。 其歌行打破了初唐整齐骈偶的拘束,淋漓尽致,清雄奔放。
其五、七言绝句则深远醇美,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有“诗史”美誉的杜甫诗歌,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风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情怀。
是其最突出的崇高理想。杜甫总结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开拓了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生的创作道路,又“别裁伪体”、“转益多师”,抒情叙事兼工,古体近体并擅,确是“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随着以“双子星座”李、杜为主要代表的诗人们的隐没,唐代诗歌进入了中唐时期。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是巨星陨落后的相对沉寂时期。
当时名声颇高的所谓“大历十才子”,实际成就并不大。步武王、孟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较有特色。
元结、顾况等人反映现实的作品,可视作杜诗的同调,也是杜甫与白居易之间的桥梁。从贞元中到文宗大和初约三十年,为后一阶段,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高潮时期。
不同风格流派的优秀诗人相继出现,对诗歌发展的方向,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努力创造一种“质而径”、“顺而肆”的诗风。
与此相反,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等为羽翼的一派诗人,尚古拙,好奇险,标榜“陈言务去”、“词必己出”,另辟“横空盘硬语”一路。除了这两大派之外,李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很有成就的诗人。
李贺大量运用比兴,更注意锻造新警奇诡的诗句;柳宗元的模山范水之篇比王、孟更着意刻划,诗风峻洁而清腴;刘禹锡则又不同,他力求在文人诗与民歌之间闯出一条新路,可谓别创天地。 从文宗大和、开成之后直至唐亡的七、八十年,史称晚唐。
这是唐皇朝的黄昏和没落时期,也是唐诗的晚霞余照时期。随着国势的衰危动乱,诗坛面貌也有很大变化。
前二、三十年间,以杜牧、李商隐最为杰出,无论古体、近体,都有成就,在艺术上有新的发展。 杜牧的七绝熔清新俊朗于一炉,咏史、感怀、抒情、写景,无所不胜。
李商隐尤长于七律,深婉绵邈,自成一家。他们的诗歌无论是忧时悯乱、抒政治怀抱,还是写身世际遇、爱情生活,常常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情调。
后五、六十年间,诗人数量不少,但造诣均未臻一流。诗风则渐趋华艳纤巧,转向超脱一类的审美追求。
这一阶段,有一派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传统的现实主义诗人,值得重视。比较有名的是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
他们活跃于黄巢起义前后的诗坛,自觉地实现着“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的文学主张,感情愤激,笔锋犀利,语言浅近,成为唐诗颇有光彩的结响。 在诗歌高度发展的环境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盛和燕乐的流行,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
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题材广泛,作者众多,“有边客游子之呻吟,忠臣义士之壮语,隐君子之怡情悦志,少年学子之热望和失望,以及佛子之赞颂,医生之歌诀”(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但艺术上还比较粗糙。中唐以前,文人词的创作还不普遍,张志和、戴叔伦、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作品,大都具有清新明畅的特色。
相传李白也曾染指,但至今未有定论。到了晚唐,涌现出了一批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人词家,温庭筠是最著名的代表。
温善诗,与李商隐齐名,又精于音律其词用语秾艳绵密,造境隐约幽深,在词体的艺术特征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题材偏于闺情,虽律精韵胜,但类不出乎绮怨。
5. 关于思考的古诗
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5、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6、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8、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9、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0、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6. 有关思考的古诗句有哪些
1.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5.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6.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3.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5.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6.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8.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9.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1.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2.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5.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7.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